万国衣冠拜冕旒:在碑林与地宫里寻觅大唐之魂(4)

法门至宝:皇家礼佛巅峰时代(3件)

1987 年 4 月 3 日,陕西扶风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被打开,2000 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从地涌出”,举世震惊,“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在这座世界上发现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里出土的诸多盛世宝藏中,存有 3 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八重宝函、铜浮屠、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堪称“顶流中的顶流”。

说起这 3 件文物,就不得不牵扯出有唐一代的著名往事----“迎佛骨”。 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好景不长,在佛道之争助燃下,唐武宗时轰轰烈烈的“会昌灭佛”给法门寺带去了不小影响。除了与诸多佛教寺院一样面临毁殿宇、烧佛经、遣散僧尼的命运外,武宗还曾敕令毁碎法门寺供奉的佛指舍利,好在当时执行者“阳奉阴违”,只是毁掉了仿制影骨,将真正的佛骨秘藏了起来,使佛指舍利躲过一劫。

这场佛教浩劫过后,咸通十四年(873),无比虔诚的佛教徒唐懿宗举行了唐史上规模最大的迎奉佛骨活动。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长安藏内各街用绸缎扎饰各种彩楼。四月初八,佛骨迎入长安,懿宗亲御城楼顶礼迎拜,激动到痛哭流涕。然而当年许下的誓言似乎一语成谶,就在佛骨当年的七月,唐懿宗病死在长安。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由继位的唐僖宗李儇完成最后一次送还佛骨的任务,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

时间来到 1987 年 5 月 4 日,法门寺考古人员依旧没有见到佛指舍利的身影,便将目光放在了清理之前发现的金色宝函身上。出土时,宝函最外层的檀香木函已经腐朽损毁,里面一层为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在小心翼翼、反反复复的开锁、勾取后,考古人员如同拆取套娃一般依次拿出另外 6 个宝函:素面?顶银宝函、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宝函、六臂观音纯金?顶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八重宝函,唐,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也就是在最后一层这个带有四扇小门的精致金塔中,发现了属于法门寺地宫的第一枚佛指舍利。尽管这枚佛指舍利后来被鉴定为影骨,但依旧振奋人心。作为保护影骨的“配套”用品,由唐懿宗所赐的这套八重宝函也是迄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第一枚佛骨的发现给发掘工作打开了局面,随着第二枚佛骨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中被发现、第三枚真身佛骨在后室秘龛玉棺内现身,在地宫前室汉白玉阿育王塔鎏金银棺内发现的第四枚影骨宣告 4 枚佛骨舍利全部发掘完成。最后一枚影骨的栖身之处,使是法门寺不可出国三大宝物之一---铜浮屠。 .

铜浮屠,唐,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此鎏金铜浮屠被放置在阿育王石塔中。铜浮屠虽与唐懿宗关系不大,但法门寺 3 件不可出国文物中的最后一件“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则又与咸通年间那场盛大的迎佛骨活动联系到了一起。法门寺地宫共出土 3 枚锡杖,以此件等级最高。杖身长 196 厘米,身中空,重 2.39 千克,由 58 两白银,2 两黄金打造,杖首由垂直相交的两个银丝桃形轮组成,杖上錾刻有缘觉十二僧,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美轮美奂、金碧恽煌。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通过锡杖身上的 84 字铭文记载,可知这是咸通十四年,唐懿宗为迎佛骨敕令文思院耗时 9 个月完成的法器,按形制,只有等级最高的僧人才能使用。锡杖本为佛教僧人的法器,又称“声杖”或“鸣杖”,是僧人修行、游方时常常随身携带的实用物品,化缘时摇晃锡杖以代替叩门或晃动以驱虫,后演变成僧人等级身份的象征。

此锡杖出土后,让日本正仓院藏 1.75 米的白铜头锡杖也相形见绌,获“锡杖之王”荣誉,实至名归。如今它也成为法门寺傅物馆的镇馆之宝,供世人来往观赏。 1000 多年前,唐王朝那场无与伦比的迎佛骨法会上,锡杖十三金环相遇而鸣,在旌旗蔽日、鼓乐起伏中引众生顶礼膜拜,又随佛骨奉还而归宿地宫,尘封于唐王朝气息之中。1000 多年后,地宫重启,流光倾泻,法器珍宝与那些布满往事的碑刻、壁画一道,成为承载盛世风度的“魂器”,团聚之时,便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