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怀素《苦笋帖》卷,是《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最“小巧”的一件,纵 25.1 厘米,横 12 厘米,全篇仅有两行 14 个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苦笋和茶都不错,你快来吧”,是古人日常生活中随笔留与友人的“便签”。怀素写得随便,但其书法可绝非泛泛。在这短短的“便签”中,仍然可以看到他的笔法圆转劲拔,尤其第二行更是笔法连绵,即所谓的“一笔书”。李白曾亲见怀素写字,形容他下笔时“悦悦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可谓狂放之极。
其实,唐代书法除了唐楷自成一脉之外,草书也达于巅峰。而且它不仅是彰显书法艺术的形式,同时也隐含着突破规则、打破标准化书写形式的内涵。因此,唐代草书大家张旭、怀素往往都有癫狂之名,而他们的书法作品也成为自然恣意书风的代表而影响深远,以至于从唐至五代出现了不少“癫僧”“狂道士”大书求奇求惊、纵逸粗犷的草书,却也让北宋文人颇为嫌弃。
例如苏轼就曾批评一些后来者的草书是“村俗之气”。不过有一个人,虽为人狂傲纵诞,其草书也写得“横风斜雨”,却被评为“天真烂漫”,苏轼更是赞不绝口,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唯独他的书法是“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这个人就是杨凝式。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杨凝式区《神仙起居法》卷便是其草书真迹。
说起来也颇值得感慨,杨凝式与欧阳询一样,也生于朝代更迭的乱世,只不过他见证的是唐朝的衰亡,曾随晚唐朝廷东迁洛阳,后来虽为了养家而出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却因其性情怪诞日常与佛道人士交游,被人们称为“杨风子”。
《神仙起居法》写于后汉乾?元年(948),当时他已是 76 岁高龄,内容实则是一种古代养生按摩的口诀,如“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腹,心腹痛快时,两手肠下踞”等等。 整篇草书虽不似怀素那般如纸上狂风大作,却是连绵起伏,有斜有正,有张有弛,通篇下来倒真好似神仙一般“运功”,可见杨凝式也是用草书的“癫狂”来表达接近于“成仙”的畅快。
当然,杨凝式的书法成就也不仅仅因为这一篇草书,例如他的行书作品《韭化帖》又是另一种端庄秀雅的风格,同时确实能看到一些天真之趣,也正因为此,其书法被誉为是唐、宋书法发展之间的枢纽。后来人如苏轼、黄庭坚乃至明代的董其昌等书家皆从他的书法中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