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唐代古法,下启宋代新风:五代诞生的稀世画作 (2)

韩熙载的夜生活实录(2件)

南唐虽然只有 39 年历史,这片偏安江左的土地上诞生了众多绘画大师,让人惊叹。一则因为统治者提倡,南唐建国后一切典章制度沿袭唐朝,设翰林院培养宫廷画师,中主李?不会作画,却是个热心的赞助者。保大五年(947)元旦大雪,李?与弟景遂、景达及李建勋、徐铉、张义方等大臣登楼赏雪吟诗,召来一群画家为其写真,“定格”良辰美景,终成《赏雪图》。

画面中的人物、建筑、乐器、植物、动物等,均由专人负责:周文矩画侍臣丝竹,高冲古画御容,朱澄绘楼阁宫殿,徐崇嗣画池沼禽鱼,董源绘雪竹寒林…此作汇聚南唐画苑各方高手,惜今不存。

有意思的是,李?一家似乎特别看重纪实性绘画的现场感,宫廷画家经常奉旨到场描绘宫中游赏和娱乐活动,后主李煜还命周文矩、顾闳中等画师潜入韩熙载宅邸,将其放荡不羁的夜生活绘成《韩熙载夜宴图》。可惜周文矩的《韩熙载夜宴图》已失传,今存版本为南宋画家摹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被学界一致认定为顾本的忠实摹本。该画也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名作。

《韩熙载夜宴图》卷(局部),五代,顾闳中(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和周文矩一样,顾闳中在南唐宫廷也是一位翰林侍诏,两人有着同样的官衔,喜好描绘宫廷生活和仕女题材,画法上继承了唐代人物画中华美、艳丽的风格,不约而同在画中使用屏风这一素材,且以各种手法如将主角的身躯比例加大来强调主角的特殊身份,弱化陪侍人物。

这一点在《韩熙载夜宴图》上尤为明显。与其四周人物相比,主角韩熙载看起来更高大,他的头部、身体、衣冠和动作的描绘也比他人精致,倒也符合他作为宴会主办者的形象。 李升废吴自立南唐后,韩熙载被派往东宫掌书翰,成为储君幕僚。李?即位后,韩熙载曾在契丹南下入汴灭后晋、中原空虚之际建议李?北伐,彼时李?正陷在出兵福建的困局中,哪里顾得上北定中原。

看看传为五代契丹画家胡?作《卓歇图》(现藏故宫博物院)上的那些勇猛骑士,再对比李?在位时宫廷画家的作品----多描写他和诸弟及重臣的行乐活动,谁胜谁负,一目了然。中主终究没有作为皇帝的魄力与眼光,南唐错失北伐战机。

纵观《卓歇图》,前半段为立歇部分,马背上的猎物点缀了人马刚从追逐和喧闹中转入静态,在马群的尽头是走向乐舞场地的捧花女,把歇息和乐舞两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舞蹈者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跃,构成全图的高潮,充分显示了画家处理大场面中人马动静、聚散的艺术能力,充满了浓厚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气息。

《卓歇图》卷(局部),胡?,绢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徐徐展开《韩熙载夜宴图》,只见戴着垂缨高顶纱帽的他盘腿坐榻上,一手轻垂,认真听取琵琶曲。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不仅修髯及胸,而且眉眼疏朗,相貌堂堂。大约都姓韩,宋人绘的韩愈像,竟和韩熙载长得一模一样,想必时人眼中的美男子大概就是这般模样。

越过第一道屏风,我们来到第二个场景,只见穿着黄纱袍的韩熙载手拿双鼓槌,为跳舞的女子击鼓伴乐,他显然已不满足于坐着欣赏,而是站起来参与其中。在第三段场景中,韩熙载由 4 位女子陪伴坐于榻上,一女子手持水盆,让韩洗手,一旁床上,被子散乱堆放,画面中另有两人,或举扇,或献食,这段场景的两边由两扇屏风围住。越往后观看,韩熙载表现得越自在,开始袒胸露腹盘腿坐一交椅上,欣赏音乐和美人,显出狂放之态。 越过最后一道屏风,夜宴结束,韩熙载侧身站立,一手轻举,似做分别状。

演出至此结束,画面就此定格在这场盛大的宴会中,韩熙载的眉眼口鼻保持一贯冷漠平静的表情,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是顾闳中夜访韩熙载宴会,感受到了主人的失意,有意绘制,还是作画者自己的“发挥”,我们已不得而知。事实上,韩熙载之狂放不羁、夜夜笙歌在南唐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不巧他那夜的欢愉,被顾闳中的画笔记录下来。

幸好《重屏会棋图》《韩熙载夜宴图》后为清宫所藏,被末代皇帝溥仪短暂带到东北后又从民间收回,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向后世得以一观之人讲述南唐时期的隐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