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

简介:

1974年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8000多尊陶俑组成的“军队”,保持着2000多年前的队列,守护着秦始皇死后的世界。这座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陵,既是秦帝国的标志性遗存,也是秦始皇统治理想的体现。

秦始皇虽然称帝只有11年,后续影响却长达2000多年。他依托强大的军事力量,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传统,推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体系,贯彻了行之有效的律法,并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文化基础。

秦始皇是帝国时代的开创者,是雄才大略的第一位皇帝,但与此同时,他也执着于长生不老的迷思,并且大兴士木,导致劳民伤财、民怨鼎沸。那么,这位充满争议的伟大人物为自己建造的陵墓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考古学家又将揭示出哪些惊人的秘密?

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秦始皇帝陵重要发现:

秦始皇帝陵陵园

这是一张秦始皇帝陵考古总平面图,涵盖的范围有近100平方公里。秦始皇在建造陵墓的时候,对这个区域进行了系统的规划。这座陵墓以巨大的封土为核心。在这个封土之外,是两层墙垣构成的陵园,面积有2.13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紫禁城的大小,这构成了秦始皇帝陵的中心区域。在这个中心区域之外,还有兵马俑陪葬坑、上焦村陪葬墓、鱼池遗址、陵西墓葬等,所有这些遗迹,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秦始皇帝陵。

在秦始皇帝陵大量的遗迹中,陪葬坑是一类重要的遗存,也是我们认识秦始皇帝陵的重要材料。兵马俑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公里处,它虽然地处偏辟,但是规模巨大,陪葬内容重要,对秦始皇帝陵来说,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在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中,规模最大的是1号陪葬坑。

兵马俑1号陪葬坑

兵马俑1号陪葬坑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土木结构建筑,它的精妙之处是利用了一道道隔墙,形成过洞,无限拓展了它的地下空间,解决了大跨度的问题,这在秦代是一个创举。兵马俑1号坑是由步兵、战车相间排列成的长方形军阵,它有前锋,有侧卫,有主体,有后卫,脱胎于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战阵“方阵”。

兵马俑的前锋是三排武士俑,每一排有70个,其中绝大多数右手提弩,左手扶剑,这体现了一种战斗准备状态,即远战时他们以强弩拒敌,近战时以长剑格斗相呼应。指挥官则头戴长冠,在他们附近出土有一种弯钩,可能是用于指挥的武器。兵马俑的侧翼,是指两个边缘过洞的陶俑,一列陶俑面向外站立,一列陶俑面向前站立,在军阵中起警戒的作用。

兵马俑的主体,是中间九条过洞的陶俑,它们形成了九路纵队,每路纵队中,以战车为中心,构成了不同的战斗编组。每个战斗编组中,有不同数量的战车,战车或居前,或居中,或压后,再配置不同数量的轻重装武士,共同构成了一个战斗组合。

百戏俑陪葬坑

在秦始皇帝陵众多的陪葬坑中,大量的是中小型的陪葬坑,在这些遗存中,一些发现令大家眼前一亮。1999年,我们在陵园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发现了一座陪葬坑。之后经过考古发掘,一共出土了30多件陶俑,这些陶俑构成了一个神秘的场景。

1号百戏俑

在这个场景中,大多数的陶俑是背靠着墙壁站立,而在最西侧,是体形比较魁梧的1号百戏俑,它垂足高坐在一件消失的坐具上。在它的旁边是4号百戏俑,这件陶俑穿有上衣和下裳。这件上衣,非常有意思,门襟在后背处,在这件上衣的主体和衣袖这个部位,还缀有装饰性的圆泡。在它的裙摆处,还发现了一个戳印,戳印的文字是“宫臧”。“宫臧”可能是工匠的名称。有意思的是,“宫臧”这个工匠,或者他所带领的团队,还制作了数十件的兵马俑。

百戏俑

这批陶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他们一般都穿一件短裙或者短裤,即使穿有上衣,也是形制比较特殊的上衣;第二,这些陶俑,无论魁梧还是纤细,都非常写实,着力表现了人体的皮肤、肌肉,以及内部的骨骼,对人体的把握非常到位,这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三,这些陶俑都在做各种动作,这和兵马俑的整齐划一完全不一样。

这些陶俑所表现的场景,可能是文献记载的“角抵”。角抵是流行于战国时期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这批人所表现的,正是宫廷中的这种娱乐活动。

铜车马坑

在秦始皇帝陵众多的陪葬坑中,还有一个铜车马坑值得一说,这是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最靠近秦始皇帝陵核心的陪葬坑。这两乘铜车马在出土的时候,一东一西,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大型的长方形木椁内。两乘铜车马相当于原大的二分之一,都是四马单辕双轮车,但是它们的形制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

1号铜车马

1号车是立车,配置有简单的武器,成员可以在上面立乘,是车队中的开道车,有警卫的作用。2号车自名为安车,它有一前一后两个车舆,前车舆是御手所坐的空间,后车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后车舆的内外侧,都装饰有变形的云龙纹,车子在行驶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云龙上下翻腾的效果。

2号铜车马

文献中记载,2号车也叫輼辕车,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的时候,死于途中,当时为了防止变故而秘不发丧,他的尸体就被放置于这种輼辕车中,被拉回了咸阳。所以2号车不仅是车队中所使用的车辆,同时也见证了秦始皇的死亡,那么这种车埋葬在秦始皇帝陵最靠近核心的位置,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司马迁书中的记载,封土是秦始皇帝陵营建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很多人都以为那个巨大的封土是直接覆压在墓室之上的,但是考古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秦始皇帝陵示意图

2003年,在勘探那个巨大封土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封土内,居然还有一个巨大的细夯土建筑,它有30多米高,占地达48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六七个足球场的大小。这个巨大的九层台体建筑,掩藏在封土之内,覆压在墓室之上。司马迁在《史记》中还记载,秦始皇帝陵内部“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那么在这个墓室内到底有没有水银?

秦始皇帝陵到底有多少水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分别开展了几次检测工作。第一次通过对土壤中水银含量的检测,发现在墓室的上部,确实存在着水银含量异常的区域,这个面积大概有1.2万平方米。异常的区域集中在墓室的东部和南部。而在最近的一次工作中,通过检测空气中水银的含量,发现在过去的2200多年间,这个区域水银的挥发量在1吨左右。这非常令人震惊。墓室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水银存在呢?而且墓室内到底还有多少水银,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找到答案,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才有可能搞清楚。

秦始皇帝陵虽然复杂,虽然神秘,虽然有那么多的遗存,但它只是一处考古遗迹,它不是超越时代的。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工作,我们对秦始皇陵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明确的认识。相信随着更多工作的展开,硏究的深入,秦始皇帝陵的秘密一定会被我们揭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