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一艘沉睡了800多年的古代沉船被意外发现,它就是南海I号。这是一艘宋代中国远洋贸易商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证据。
2007年考古队以空前的打捞方式,将南海I号整体套箱打捞出水,安置于专门为之建设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开辟了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和新领域。
经过考古学家30余年的不懈努力,南海I号终见真容。从中发掘出各类珍贵文物18万件(套),这些丰富的古代遗存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南宋海洋贸易历史画卷。它的故事如同一个传奇一般,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全部发展过程。
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全部发展过程
南海1号沉船的发现及考古发掘:
南海I号是一条遭遇海难后的沉船。南海I号从偶然发现到水下调查,再到整体打捞,保护发掘,以及向公众展示,贯穿了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整个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考古工作前后持续了近40年,这是非常长的个时间段,到现在相关工作仍然没有做完。
这条船的发现非常偶然。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人想寻找“莱茵堡”号沉船,它是18世纪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在海洋施工的时候,用抓斗从海里抓出了240多件器物,从器物本身的年代来说,它们属于11世纪到13世纪,相当于中国宋代,而且跟他们想寻找的“莱茵堡“号沉船的货物种类也不同,这件事情就被制止了,而且很快中国的文物部门开始介入这项工作。
但遗憾的是当时我们国家考古工作者还没有能力自己到水下去做工作,所以当时采用了跟日本合作的方式,培训水下考古人员。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当时专门跟日方组织了一个中日南海沉船联合调查学术委员会,他自己也亲自出海参加调查乃至发掘工作。南海1号也是俞先生命名的,他希望我们的水下考古工作能够从I号到Ⅱ号、Ⅲ号……逐渐进步,走向成熟。
经过水下调查,我们发现这条船的长度为30米左右,宽是10多米, 埋藏的水深有26米。大致的情况掌握后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发掘这条沉船?这条船是装满货物的,已知的水深是26米,加上在淤泥下的部分,深度接近30米,这对潜水作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水下没有能见度,我们需要弄清这条沉船所有的尺寸,再进行细致的发掘,这是难上加难。
最终我们是用整体打捞的方式,把一个长40米、宽16米、高7米多的沉箱放到30米的水下,然后把整个沉船放进去。在2007年的时侯,通过这种方式,沉船被挪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专门为这条沉船建设的,是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
我们对沉船进行了整体搬迁,异地发掘,科学保护。整个考古项目名称为“南海I号保护发掘”,是以保护为先。沉船的年代距今有八九百年,埋在泥下的部分和里面的船货,基本是跟空气和海水隔绝的。所以船上的那些瓷器,真的是完整如新。然而一旦把它们挪到常压下,就会有大量的有害菌繁殖。
另外,沉船曾是一个小型社会,上面一般都会有一两百人甚至更多,大家在一起生活,携带大量的生活资料,其中很多为有机质,一旦改变这种环境,它们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希望拆掉这条船,为此我们制订了一个总的发掘计划,就是先内后外,先把船货清掉减轻船内侧的压力,然后利用外侧支撑,得到一条完整的船。
考古发掘发现这是一条福船。中国的福船有一个特点---短胖,它的残长是22.15米,宽是9.85米,明显又短又胖。福船载货量大,横摇周期长,人在上面相对舒适,是非常适宜远洋贸易使用的。 除了船体之外,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船货了。这条船上的船货非常丰富,到现在为止有18.6万多件文物。
我们可以把南海I号上的物品分成三类,一类是交易用的货物,一类是船上的生活用品,还有一类是个人携行物品。第三类主要是首饰,它们的工艺显然具有阿拉伯或者是中亚地区的一些风格,跟我们中国人的审美风格不一样。船上发掘出了几批金器,大概有二三百件个人物品,说明搭乘这条船返程的一定有相当数量的有身份的人。
南海I号的船货中,最主要的是瓷器。其中有来自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但绝大部分器物来自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窑场。很多器物显然是为了特定的地区生产的,因为它们的器形,或者说用途,与传统中国人用的不同。比如军持、执壶这两种水器,都不是中国传统器物。
另外,船货中还有非常多的铁器,总重量据统计有130多吨。铁器有两类。一类是煅铁,就是锅一类的东西。今天锅并不起眼,但是中餐的烹饪全部依赖于锅。如果回到汉代、唐代,做菜最多就是熬煮 。有了锅,受热面积加大,才能够煎炒烹炸。
另外一类是铸铁,就是铁条、铁锭这样的器物,铁条是作为工业半成品出口的,跟今天我们出口钢锭一样。为什么宋代能够大规模地生产铁器?因为宋代开始大量地使用化石燃料,即煤,所以铁的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产量大幅度增加之后,才有能力向外输出。
南海I号上也发掘出了非常多的货币。其中银铤就有200多枚,总重达六七百斤。银铤上面中间有“重二十五两”“杭四二郎”等字,四角则均有“霸南街东”四字,将这个位置跟《淳祐临安志》核对,发现就在铁钱巷。
此外,船上还有很多铜钱。这些钱很多不是作为货币,而是作为一种货物被运到国外。当时很多国家或地区还没有自己铸币,而以中国钱为货,非中国钱不易,就是说进行商品买卖的时候,必须要拿中国的铜钱才交易。这也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商品化程度之高。
关于这条船的年代问题,我们也找到了答案。判断一个遗址的年代,判断一件文物的年代,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最好、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文字材料,比如说铸有年号的铜钱,我们能看到的年代最晚的铜钱是淳熙元宝。中国古代钱币流通的时期较长,仅根据钱币来进行断代是有问题的。
除了年号钱,还发现了个底部书有“癸卯”等字的白釉罐。而在宋代有三次癸卯年,分别是宣和五年(1123年)、淳熙十年(1183年)和淳祐三年(1243年)。根据船上的瓷器器形的变化,我们判定它们的年代跟1183年更接近。除此之外,我们也参考了碳-14测年结果,所检测的样品既有动物遗骸(包括人体遗骸),也有植物的果核。把这几项综合起来,我们认为这是一条12世纪晚期的沉船。
之所以这么判断有一个特殊的背景,是因为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期,当时经济发达,商品化程度很高,中外交流也达到一个高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中古文明的一个巅峰。
延伸阅读:
-
中国水下考古发展水平(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