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商代人因为占卜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成体系的汉字系统。
正是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商代历史为信史,将中国有文字实证的历史往上推了将近1000年。
那么,甲骨文到底是如何被发现的?在这些龟甲与兽骨出土的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艰辛与曲折?
中国最早的、成熟、成体系的汉字系统
甲骨文的故事:
甲骨文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商代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甲骨文是由王懿荣在1899年发现的。王懿荣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如果用今天的职位来类比的话,它就是国家大学的校长。
传说有一次王懿荣得了疟疾,他需要服用中药。中药抓回来以后,王懿荣就去检视这些中药。他发现,其中有一味叫作“龙骨”的药材上有些刻画。因为王懿荣本身是一个古文字学家,他一下子就被这种刻画深深吸引了,于是他就仔细地揣摩、观察,最后认定这是一种商周时期的古文字,这就是甲骨文。
安阳小屯一带有大量这样的骨头,很早就作为药材被大家捡拾和售卖,甲骨文被辨认出来以后,原先只值几文钱一斤的龙骨立刻身价倍增,价格飙升,甚至达到了每一个字值银子二两五钱。这就使得买卖甲骨有非常高的利润,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安阳小电村一带的村民就开始大规模地挖掘甲骨,这些挖掘出来的甲骨由古董商贩卖到各地。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发掘殷墟之前,仅据有统计的甲骨学家所收藏的甲骨就达到了10万片。
从1928年起,中央研究院开始在安阳一带进行科学发掘,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期间,中央研究院一共进行了15次发掘,合计发现有字甲骨2.4万多片。在抗战期间,中央研究院的科学发掘就中止了,小屯村一带的村民又开始了私自挖掘甲骨。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0年重新恢复了殷墟的科学发掘。直到今天,甲骨文出土的总数达到约16万片,上面所载的文字数量达到100多万字,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史料。中国文字一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都是一脉相承演变过来的,另一方面造字原理也是古今一致的。那么学者在研究甲骨文的时候,可以用后来已经认识的字往前推演,去释读甲骨文。
一说到商朝的文字的时候,人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就说是甲骨文,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不准确的表述方法。从目前看到的考古资料来看,商朝至少有三种文字。一种是笔墨书,一种是甲骨文,另一种就是金文,即青铜器上的文字。
其中,笔墨书应该是商朝人最主要的记录方法,也就是用笔和墨的方式书写在竹简和木牍上,但是因为竹简和木牍容易腐烂,今天进入人们视野的就只有留在不容易腐烂的甲骨和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数量最大的是甲骨文,所以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很容易一提到商朝的文字就说是甲骨文。
甲骨文记录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商朝占卜的记录。商朝人在占卜完以后,会把占卜的时间、参与占卜的人物、所要占卜的事项、占卜时得到的征兆、占卜时做出的判断以及占卜以后得到的应验结果,都完整地记录在甲骨上,称为“卜辞”。因为特别重视与神灵的沟通,所以商朝人会频繁地进行占卜。
商朝人是如何占卜的呢? 首先,要在龟腹甲的后面用刀刻出竖形的长槽,这个就叫“凿”,然后在凿的旁边钻出圆形的坑,叫作“钻”。完成钻凿以后,龟甲的制作就基本完成了,这些龟甲会被放到专门储藏龟甲的龟室里收藏起来。
等到占卜的时候,这些龟甲会被从龟室里取出来,通过专门的人与神灵进行沟通,就是汇报要询问的占卜事项,汇报完毕以后,拿火来烧这个圆形的钻的位置。龟甲受热不均,就会发生开裂,在龟腹甲的正面就会呈现出一竖一横形状的裂纹,类似今天占卜的“卜”字这个形状。所以有学者认为,占卜的“卜”字,它就来源于龟甲上面裂纹的形状。
出现裂纹以后,负责占断的人就要观察这个裂纹,然后根据裂纹的形状做出吉凶的判断,这个占卜就基本结束了。一直等到事情有了应验,他就会把整个事件契刻在甲骨上面,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卜辞。刻完以后,要把这些甲骨收集起来,进行收藏和保管。
关于这种甲骨,保管最好的例子在殷墟的YH127坑。在这个甲骨坑中,一共发掘出了1.7万多片甲骨,是迄今为止殷墟遗址中单坑出土甲骨最多的,所以有人说这是中国3000多年前最早的“档案库”。
现代人进行占卜大多是想知道结果,但是商人在占卜的时候,他们就不仅仅是要知道结果,而是希望改变结果。商人在占卜的时候,会就一件事进行多次占卜,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几次。其实他的目的还是要通过与神灵的不断沟通,达到改变结果的目的。在数量众多的甲骨中,有一块被称作“甲骨之王”,它的正面是红色的,说明这块甲骨在刻完以后曾经被涂抹过朱砂。涂朱砂的目的,很可能就是要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
因为商人特别注重神灵的意志,所以几乎事事都要占卜,那么所留下来的甲骨文资料的内容也就非常丰富,涉及商代的政治、军事、宗教、族群等各个方面,给今天研究商周历史和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考古学也得到了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推动,因为去发掘殷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寻找甲骨文,而殷墟最后成为考古学的一个标杆,极大地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维护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延伸阅读:
-
《史记》里为何没出现甲骨文(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