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公元前14世纪晚期,商朝的第20位国君盘庚将国都迁至殷,就是今天河南省安阳市的小屯村。商朝人在洹河附近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宗庙,这里从此成了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历经8代12王,共计255年,直到商朝灭亡。
商朝人聚族而居,聚族而葬,他们自豪地称自己的王都殷为“大邑商”。在商朝鼎盛时期,大邑商拥有着气势恢宏的宫殿,宽阔畅通的道路,横贯西北到东南的大型水网,先进的手工业作坊,等等。这里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于此,它的边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展。经过考古发掘,大邑商在最繁盛时期达到36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
那么,考古人员是如何发现这座沉寂已久的都城的呢?这座都城的发现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认知呢?
名副其实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
大邑商的故事:
商朝持续了550年左右,商朝早期200年左右在今天的郑州地区,现在有宏大的郑州商城,但是到了商朝中期,王朝内乱,他们都通过一个什么方式来解决王室斗争呢?频繁迁都。商王第20位国君盘庚为了拯救分崩离析的商王朝,就把它的都城从“奄”迁到了“殷”,然后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到了武丁的时候,就达到了商王朝的鼎盛时期,所以我们叫“武丁中兴”。殷墟这个时期作为都城,持续了255年左右。
到了商纣王时期,西部崛起的周王朝趁势崛起,最终导致商朝覆灭。国都殷就慢慢地成为废墟,所以才成为殷墟。殷墟被3000年的历史尘埃所淹没。在清末民初,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殷墟才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
殷墟遗址从1928年开始发掘,到现在也是90多年了,是目前持续发掘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研究成果最丰硕的遗址。作为被甲骨文和考古学实证的商朝后期都城,殷墟遗址在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学者提出,如果没有殷墟,就没有中国考古学。
1929年,李济先生加入殷墟的第二次发掘,开始按照西方考古学训练的方式,正式进行考古发掘。他的考古学理念、考古学方法在不断地进步,所以我们说李济是“中国考古学之父“。1931年,殷墟的第四次发掘又来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梁思永。梁思永是梁启超的儿子,他有一个更出名的兄长---梁思成,一个从事地上的古建筑研究,现在被称为地上建筑考古,一个从事地下的考古。
1928年到1937年,当时的发掘主要在殷墟的言宫区和王陵区,后来因为抗日战争,1937年6月,当时的发掘队撤离了殷墟。1950年3月份,在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还没有成立的情况下,便立即恢复了殷墟的发掘工作,其中重要的发现就是1973年出土的小屯南地甲骨,这一次出土了5500多片甲骨。此外,还有著名的妇好墓发掘工作。
要弄清楚殷墟的布局,去找当时的道路、当时的水系、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作坊,如此等等,都城之内所有功能分区都是考古发掘与研究的重心。其实,非考古工作者是很难想象殷墟的整体布局的。虽说有“商邑翼翼”一词,但它怎么能表现殷墟的宏伟宏大呢?因此在这里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宫殿区,目前总共已知道有54座基址。这些基址被分成了甲、乙、丙、丁四组,其中乙组的规模非常大,都是四合院形式。中国的四合院建筑大约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到殷墟之时已经非常成熟了,而这种形式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的都城建设。
国王处理朝政大事的宫殿和宗庙都十分重要,因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宗庙前,国王一定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所以殷墟宫殿区前面就有各种各样的祭祀坑,由此可知祭祀的内容非常丰富。祭祀的过程中,就会进行甲骨占卜。
但是殷墟发掘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发现城墙。关于没有发现城墙的原因,有的人认为武丁王“守战四方”,自己觉得商朝已经非常强大,从而认为敌人无法攻打到此地。至于宫殿区范围有多大,目前还不得而知。
殷墟宫殿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遗存,那就是池苑遗址。该池苑大约有6万平方米,与北边的洹河相通。宫殿区里面有池苑,可以说是王室建筑中通行的一个建筑做法,从殷墟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后海,我们可以知道这也是我们文化连续性的一个部分。
在宫殿区中,除了宗庙、池苑外,还有墓葬,不仅有王室等级的妇好墓,还有等级很低的小型墓,甚至还有没有随葬品的墓,这些墓的数量非常多。为什么宫殿区里会有墓葬?墓的主人是谁?这是一个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明确答案,只能推知当时实行了族葬制。
王陵区的规模非常大,墓口的面积大概有300至400平方米。墓道为斜坡式台阶状,共有四条。中间的区域为埋墓主人的地方,内有大量的青铜器,深度大约为15米。可惜的是,所有的王陵都已被盗了。至于被盗的时间,可以推断出是在西周时期。
但是万幸的是还剩了几件,例如司母戊大鼎、1004号大墓里面出土的牛鼎和鹿鼎,可以看到鼎上牛的形象、鹿的形象。实际上剩下的这些器物往往都是在大墓的边角位置上,通过这些青铜器,可以去想象墓主人作为王的等级。王陵里除了这些王的墓,还有大量的蔡祀坑,这些祭祀坑排列得非常规整。目前总共挖掘了2000多座祭祀坑,坑中主要是殉葬人,同时还有一些动物的骨骸。
除了宫殿、王陵,还有什么能够反映出殷墟“商邑翼翼”的状况呢?那就是人口,对于商朝的都城,其人口最保守的估计约是7万人,最多时约是45万人。以折中的情况来判断,可以认为大概在14万或15万人,这一人口数对现在的城市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但是对当时而言,已经是规模巨大了。
延伸阅读:
-
长时间挖掘的只有殷墟(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