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的交会处,保护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距今6000年到5000年之间,属于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晚期。(红山文化,因1935年赤峰东郊的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标识之一。)
遗址发现于1981年,1983年开始发掘。先后出土了大量红山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此外还发现大型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100多件造型质朴而精美的玉器。
作为红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等级及社会复杂化程度最高的一处聚落群,牛河梁遗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晚期
古玉身份确认及女神庙:
对牛河梁遗址的关注,始于一批收藏品的身份确认。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收藏界兴起了一阵古玉收藏风。在这批收藏品里边,有一批年代不明,但是特征非常明显的器物,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其中包括玉雕龙、勾云形玉佩,还有斜口筒形器、玉璧等。这些玉器的题材和造型,和人们已知的商周时期的玉器十分接近所以很长时间里,人们都把它们的年代认定为商周时期或者更晚。
到了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意外发现这些收藏品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的西部,这和红山文化的分布地域有所重合。那么它们究竟属于商周时期,还是更早的新石器时代呢?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
机缘巧合,20世纪80年代初,辽宁省进行文物普查的时候,当时的业务负责人郭大顺先生获得了一则讯息,在建平县马家沟村的某位生产队长家,有一件玉笔筒。这件玉笔筒,跟那批古玉收藏品中的一件很像。于是在村民们的指引下,郭大顺先生在一处断崖旁,发现了一座红山文化墓葬。这座墓葬里的死者的头部旁随葬了一件玉环,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这是红山文化中第一次看到有玉器随葬的墓葬。同时也确认了这个地点,是一处非常重要的红山文化的遗址,这里就是牛河梁。
1983年,考古队开始了对牛河梁遗址的第一次正式发掘。 发掘工作开始后第二年,也就是1984年的时候,那批古玉收藏品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在牛河梁的第二地点,考古队发掘出一座墓葬,在墓主人的胸前,背靠背放着两件玉雕龙。墓主人的头下还枕着一件斜口筒形玉器。它和收藏品中的斜口筒形玉器,样式一模一样。
就这样,在世间流传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那批收藏品,终于被确认了真正的身份,它们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牛河梁玉器的确认,不但解开了古玉身份之谜,也为红山文化的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因为牛河梁的玉器,几乎包含了红山文化玉器群中绝大多数的内容。这帮助我们解开了很多过去所不知道的红山文化之谜。
在牛河梁的玉器里边,最先被关注到的,一定是龙凤题材的玉器。因为龙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们最为熟悉。而在牛河梁所发现的玉器中,既有单件的玉雕龙、玉凤,也有龙凤结合的玉佩。红山文化出土了这些龙凤题材的玉器,说明红山文化可能是这种传统文化观念的始创者。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不仅工艺高超,而且造型灵动、寓意深邃。 牛河梁的这些玉器,主要是作为积石冢里面的随葬品出现的。地位越尊贵的墓主人,随葬的玉器种类也越多。玉器和墓葬等级的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了牛河梁的玉器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是墓主人生前社会等级的重要标志。玉器已经具备了礼器的性质,是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的一个写照。
牛河梁遗址里除了玉器引人瞩目外,还有一处非常与众不同的地点,就是牛河梁遗址的第一地点---女神庙。女神庙里边出土的遗存,大部分是人物的造像,这些人物的泥塑中能够看出性别的都是女性,所以该地点一经发现,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女神庙。
它的发现大概要追溯到1983年,有一天傍晚,考古队经过了一整天的调查,在牛河梁主梁的山顶上休息时,偶然在一条冲沟里边,发现了一块红烧土的碎块。经过仔细辨认这块红烧土是泥塑人像的鼻子,最终一尊女神头像被发掘出来。它面朝天、微笑欲语,仿佛它也在等待着这样一个机会,和五千年后的我们见面。考古学界的前辈苏秉琦先生说牛河梁女神是红山文化的“女祖”,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延伸阅读:
-
牛河梁体现的文明化进程(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