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由中国和瑞典共同组成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来到居延进行考古作业,考察中,无意发现了一枚窄窄的木简,而且木简上还有文字,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居延汉简”。这批居延汉简,共1万余枚,在抗战中辗转北京、天津、香港等地,最后于1940年漂洋过海,被运送到了美国华盛顿,暂存于国会图书馆中。抗战结束后,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交涉,将这批稀世珍宝运回中国台湾。
▲居延汉简
原西北考察团于1936年将部分考释的汉简印刷成册,并予以出版发行,这是最早的居延汉简释文稿本。迟至1957年,居延汉简全部图版才由台湾公布,而这也是1万余枚居延汉简首次公之于世。大陆学者们对远在台湾的居延汉简惦念不已,不过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居延的再一次发掘让他们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安慰。
▲ 《居延汉简考释》全六册
1972-1976年间,考古学家们对居延北部地区进行了重点发掘,发掘地点具体包括甲渠侯官衙、甲渠塞第四燧以及南部的肩水金关遗址。就在这45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各式各样的简牍,有一些是文书,有一些则是储存的档案,还有一些木简与杂草混在一起,看来是要预备将其作为柴火烧掉。
这一批新发现的居延汉简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成册的公文居多。据初步统计,成册公文有340多个,其中完整的有46册,不够完整的有218册,残缺较多的有80多册。甲渠侯官衙第22号房舍遗址,面积不足6平方米,考古学家们却在其中发现了900枚极具价值的木简,这些木简包括了从王莽天凤到建武初年间40余册公文册,而且这些公文册完整或基本完整。考古学家据此判断,甲渠侯官衙第22号房舍遗址应为当时的档案室。
▲ 甲渠侯官衙遗址
20世纪70年代的这一次集中考察,为期4年,共发掘出经两万余枚汉简,可谓是收获颇丰。为了与保存在台湾的汉简有所区别,考古学家将新出土的这批汉简称为“居延新简”。两万余枚居延新简与1万余枚居延汉简加起来共有3万多枚,令考古学家震惊不已。居延汉简凭借其丰富的内容与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殷墟甲骨文、故宫明清档案并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
▲大发现:居延汉简
据考古学家介绍,居延汉简主要是当时官方来往的文书以及保存的文档,此外还有一些药房、历谱等,其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文物价值。居延汉简中关于政治方面的记载,内容翔实,印证了史书中关于汉代的养老制度、抚恤制度以及吏治等情况的记载。
譬如,《汉书》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刘邦下诏,凡年满50岁且能带领大家做好事的老人,均可在每年10月获得酒肉的赏赐。对于这一记载,后人曾多有质疑,以为不足为信,然而这一记载在居延汉简中得到了充分证实,居延汉简还明确记载了政府赐予老人的酒肉之量:肉三十斤,酒两石,此外还要给予特别的礼遇。
▲ 居延汉简
另外,居延汉简还记载,如果汉朝官吏不幸被匈奴所杀,那么其家人将会得到三万钱的丧葬费。在汉简中,还记载了官吏俸禄发放的时间以及发放的方法,记载了用布等东西代替俸禄的具体发放方式。
我们知道,居延是西汉时期天下闻名的屯田区,因而这里出土的汉简多有垦田的相关记录。简文的内容,涉及政府的屯田组织、农事管理组织、屯垦时的劳力,此外还涉及土地的耕种以及粮食的管理等,其中关于粮食的称量单位的介绍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汉代计量方法。
▲ 居延汉简:契约
关于军事方面,居延汉简则记载得更加丰富,其内容包括居延地区军事防御系统的组织、名目繁多的武器、各军事要塞的名称,还有戍卒的职责分类以及各地联合抵制匈奴进攻的条例规定等资料,极为充实、具体,详细地反映了汉代不同时期的军事情况。让上尤为惊讶的是,居延汉简还记载了历书以及算法等问题。
▲ 候史广德坐罪行罚檄
居延汉简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两汉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为我们细致地描绘出了两汉时期的基本概貌,不负“两汉百科全书”之名。然而,由于简牍杂乱残损,还有许多疑点暂时无法解释。相信随着对居延汉简的深入研究,考古学家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更有价值的两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