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朴天真的孩童形象,历来为中国民众所喜爱,因此是古代造型艺术品经常表现的题材。面前展现的这件瓷塑作品,实是其中少有的佳作。伏卧着的童子将头偏枕在前屈的双臂上,两腿略微踡曲故两脚上扬,姿态自然而气氛恬静。孩童的面孔塑得丰满而不显肥腴,五官比例适中,睁着眼睛,目光凝视前方。盘压在下面的右手还握着系有长穗的彩球,似乎是玩耍得疲倦了,伏卧在地上稍事休息。

▲定窑白瓷孩儿枕

孩子的习性是好动的,但宋代制瓷艺人的着眼点与众不同,偏偏选取了静止的卧姿。艺人着重刻画其与成年人的不同之处,那呈俯伏回首而踡腿扬足的态势,恰是寓动于静之中,表明暂时的休止并未能掩盖童稚好动的本性,卧伏的童子随时都会爬起来再去尽情地戏闹,因此使作品极富神韵。

同时,作者还成功地将生动的造型和物品的实用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头部较高,踡腿而形成臀部也高凸起来,使童子全身形成头、臀两端较高而腰部自然低凹的总轮廓线,于是凹曲的腰部正好形成适于人头枕卧的枕面,使其具有实用价值。加上全枕遍施白釉,更显得洁净宜人。

上述的白瓷孩儿枕,底部还有乾隆三十八年刻上的御制诗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是宋代定窑的产品,它以生动的造型和精湛的烧造工艺,把人们引向宋瓷那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之中。

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河北省定县先后发现了两座宋代修筑的舍利塔基,分别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和至道元年(995年)的净众寺舍利塔的基址。塔基下部砌筑有地宫,里面瘗藏着盛装“佛舍利”的各种容器,以及供奉的许多器物。地宫的壁面上还有精美的壁画,内容有天王、弟子、伎乐等。

▲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入口

净众寺舍利塔地宫内还有一幅描绘释迦牟尼涅槃的大幅画面,构图和绘制技巧都很出色。在这两处地宫之中,都放置有许多精美的定窑瓷器,仅在静志寺塔基地宫中,就出土多达115件瓷器,几乎都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包括杯、盘、碗、碟洗、瓶、炉、盒、罐、托盏、净瓶等多种。每种器物又有细部造型和纹饰的不同,以盒类为例,外形就分别制成石榴形、桃形、竹筒形、圆纽高足等,富于变化。

▲ 河北定州宋净众寺塔地宫涅槃壁画

净众寺塔基出土的瓷器,也达55件,有盒、罐瓶、壶、净瓶等器物。这一大批时代明确的北宋早期定窑精品,胎薄质细,器壁平薄釉色柔润,洁白匀净。装饰手法多采用贴塑,也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器物造型秀美,其中有体高60.7厘米的龙头刻花净壶,还有上刻水波纹的白瓷海螺,都是罕见的艺术品。

▲ 河北定州宋塔地宫定窑白瓷海螺

有的器物底部刻有“官”字,表明是官窑定瓷,原是供宫廷或官府烧造的。同时也从瓷器的刻款中有“至道元年四月日弟子………”字样,了解到有些瓷器是专为寺庙烧制的产品。这样众多的精美定窑瓷器,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北宋初年定瓷的制瓷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对烧制定瓷的窑址,也进行过考古勘察和发掘。它坐落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该地宋属定州,故称“定窑”,虽然在唐代后期已烧造瓷器,但到北宋才达到盛期,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北方名窑。由于宋窑所在地层中普遍发现煤渣,表明已用煤作为烧窑的燃料。当时已采用覆烧的装窑方法,这可以提高产量,制成品因覆置而口沿不挂釉,称为“芒口”,常加上漂亮的金属边缘。

▲河北曲阳定窑遗址

釉色洁白润泽,但也有少量的黑釉、酱釉或绿釉产品,是少见的“黑定”“紫定”“绿定”。由于在窑址发现有刻划“官”“尚食局”“尚药局”等款的瓷片,表明已设置有专为宫廷和官府生产精致产品的窑场。由于定窑白瓷在宋代被视为名品,所以对当时其他地区的瓷器烧造工艺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模仿定瓷的器形,有的模仿定瓷的纹样,更有的仿效它那可以提高产量的覆烧工艺。连江南地区的名窑,如景德镇窑和吉州窑,都可以看到定窑的影响。

▲ 河北定州宋塔地宫定窑刻至道年款白瓷壶

在北方的今山西省、河北省境内,更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分布于河北省临城,北京市龙泉务,山西的平定、介休、长治、太原、榆次、河津、盂县、交城、阳城、霍县等地的诸多生产类似定州白瓷的窑址,覆盖了北方的广大区域。

定窑的繁荣兴盛,在北宋的制瓷业中并不是独放的奇葩,还有许多名窑与它争奇斗艳形成制瓷工艺百花齐放的情景。在北方, 有以烧制青瓷为主的分布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南一带的耀州窑,以烧造白釉黑花瓷器为主的河北省磁县境内的磁州窑,以及另一处以烧制青釉瓷器为主的河南省禹县境内的均窑。在江南地区,著名的景德镇窑自北宋中期发展起来,以烧造青白瓷为主。

▲耀州窑瓷炉

还有分布于浙江省南部专烧青瓷的龙泉窑,分布于福建省建阳水吉镇境内专烧黑釉瓷的建窑,以及福建省德化县境内的德化窑江西省吉安县境内的吉州窑等。产品各有特色,有官窑也有民窑,呈现出釉色缤纷、形态各异的瓷器艺术世界。据1982年所做的不完全的统计,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多达132个县、市境内,都发现过这一时期的瓷窑址,可以反映出宋代制瓷手工业所具有的规模。近年来不断对均窑、磁州窑、耀州窑等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许多窑炉遗址和制瓷遗迹,以及大量的瓷器标本。

▲磁州窑瓷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破解汝窑之谜。因为对于历代鉴赏家习称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中的汝窑,人们长期以来不详其窑址所在,加之汝窑产品传世最少,且缺乏大件器皿其釉色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釉面多无光泽,胎色多呈香灰色,装色调与南宋官窑近似,显示出两者间的密切关系。

2000年,考古工作者终于在河南宝丰大营镇清凉寺村发掘到汝窑的窑址,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还有作坊、釉料坑、澄泥池等相关遗迹,以及一大批汝官窑瓷器,器形除瓶、尊、洗、炉、壶等陈设用瓷外,还有不少碗、盘、盆、碟、注子、盏托、套盒等生活用具,并发现有龙、鸟首及镂孔等装饰,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

▲ 汝窑窑炉遗址

到了南宋时期,位于当时都城临安的官窑,是专为宫廷烧制精美瓷器的处所,已经发掘过杭州的乌龟山窑址和老虎洞窑址。在乌龟山窑址发现了长条形的龙窑遗迹、马蹄形的素烧窑炉遗迹,还获得了大量瓷器标本及窑具。

这里主要烧造宫廷使用的青釉瓷器,产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两种,有的胚体厚度在1毫米以下,胎质细腻,制作工整。创造了素烧与多次上釉的厚釉工艺,即将器坯先用低温素烧,以增加机械强度,再上三至四次釉,使瓷釉厚若堆脂,乳浊性良好,晶莹类玉,以提高瓷器质量。烧制时将足底端釉刮去,以垫饼垫烧,故成器足底露胎呈褐色,即所谓“铁足”,形成薄胎厚釉、开片铁足的独特艺术特色。

▲南宋官窑瓷器

老虎洞窑址被认为是南宋的修内司官窑,不仅出土有精美的生活用瓷,而且还有许多器形较大、仿青铜器的用于宫廷祭典的礼器。南宋官窑青瓷工艺,明显是受北宋汝窑瓷器工艺技术的影响,后来又对龙泉窑瓷器的生产有深远影响,对促进龙泉瓷艺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如果我们认为宋代只生产供皇室和贵胄使用的高级瓷器,那种认识就太过于片面了,因为大量的瓷器是供应人民大众的日常用品,特别是磁州窑更是如此,其中最大众化的产品是瓷枕,有的枕上书写着诸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等俗谚,清楚地反映出磁州窑的主要消费者一般民众的观念和意识。

▲磁州官瓷枕

正因为是大量生产的民众日用品,所以常在产品上加印生产者的戳记,以起广告效果。磁州窑生产的瓷枕中,有相当数量带有“张家造”的标记。传世的文物中有一件“张家造”瓷枕,上有“明道元年”(1032年)的纪年,是其中年代较早的作品。甚至还有专烧瓷枕的窑址,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的东艾口村,出土有带“张家造”戳记的标本。

另外,磁州窑的瓷枕中,除“张家造”标记,还发现过戳印“刘家造”“李家造”等戳记款识。十分明显这些可以起到广告作用的标记,充分显示出瓷枕的商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