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晚期,在中国北方统治草原几个世纪的强大部族—突厥和回鹘相继衰落,继之而起的是契丹。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并把都城建在了草原深处。公元918年,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拔地而起。在随后的十数年里,契丹人在这里建宫室、起大殿,使它成为此后两个世纪里契丹政权的政治中心之一。
▲耶律阿保机
辽代帝陵并不集中在同一个区域,而是分散分布。按其分布的地域可分五区:1、太祖祖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2、太宗怀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约在祖陵西北三十余公里处,穆宗祔葬怀陵。3、显陵在今辽宁省北镇县医巫闾山中,为辽世宗之父东丹“人皇王”之陵,世宗自己也葬在西山。
4、景宗乾陵,在今辽宁省北镇县西南,天祚帝附葬于此。5、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和道宗永福陵,合称庆陵,在上京西北不足100公里处,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北面的大兴安岭中。
▲辽代4处10座皇陵
辽太祖阿保机的陵墓,也就是辽祖陵,位于距离辽上京西南20公里处的木叶山中。辽祖陵玄宫及其祭祀建筑,都位于一处口袋形的山谷之中。陵园平面大致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四面环山,仅在东南部有一个狭窄的出口。
▲ 辽祖陵位置图
在辽代诸陵中,庆陵因发掘过地宫,格外引人注目。庆陵近代以来屡遭盗掘。1930年三陵哀册墓碑石出土,轰动了学术界。三座陵的地宫,都是有前、中、后及四个侧室的大型多室砖墓,其中永庆陵保存较好。
永庆陵墓道内绘有壁画,墓道两壁画鞍马和侍卫,前室前部两壁画乐队和身着契丹装、汉装的大臣,有学者认为这是北院、南院的契丹和汉的大臣的写照。中室四壁更是绘有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大幅壁画,还绘有水禽奔鹿,极具契丹民族特色。
▲永庆陵中室复原图
辽庆陵因为遭到盗掘,遗物大部分已经遗失,考古工作者很难从中了解到契丹葬俗。但其他一些高等级辽墓可以做一些补充。1986年8月间发掘的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是一处辽中期十分重要的契丹贵族墓葬。
公主为辽圣宗弟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女儿,驸马萧绍矩,葬于辽开泰七年(1018)。墓葬未经盗掘,出土了金银器、玻璃器、瓷器、玉器等文物三千余件。公主、驸马以契丹传统葬俗入葬,均头枕银枕,身着银丝网络,戴金面具,着银靴,胸佩琥珀璎珞。这一发现使我们了解到契丹贵族下葬时使用金面具和银丝网络的特殊葬俗。
▲陈国公主合葬墓
辽代帝陵的另一个特点是设置奉陵邑,它是专门为帝陵服务的。目前考古工作了解较多的有祖陵的祖州城,怀陵的怀州城和庆陵的庆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