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赵陵山和草鞋山遗址


赵陵山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吴淞江南岸,面积1万余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赵陵山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台状土山,东西长110米,南北宽80米,呈椭圆形,占地1万平方米,高出四周约9米,周围有古河道环绕。

1990年、1991年和1995年,考古工作者对赵陵山遗址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发现认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其中小型墓占三分之一,中型和大型墓占三分之二,出土随葬品600余件。其中,属于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M77,随葬品多达160件,其中玉器125件,石器21?,陶器10余件,并有一件人、兽、鸟三者组合的透雕玉器,被视为稀世珍品。

赵陵山出土的人鸟兽组合玉器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的墓葬发现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被杀殉的人中,有半数被砍掉了下肢或双脚,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乃至夏王朝之前的全国范围内都属罕见。据推测,这些被杀殉的人不大可能是墓主人的亲属,而很可能是战俘,或是生前因犯罪等原因成为供墓主人役使的奴婢。

此外,在赵陵山遗址的良渚文化层中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鱼鳍形、T字形鼎足,并发现了良渚文化迄今为止最大的石钺。

草鞋山遗址位于赵陵山遗址的西北方,在今天的苏州市唯亭镇东北,面积4.5万平方米。遗址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和墓葬区。1972年、1973年,考古工作者对草鞋山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达1037平方米。

草鞋山遗址大墓的随葬品

草鞋山遗址的下层属马家滨文化,发现新时期时代墓葬和木架结构地面房址。墓葬一般随葬少量陶器,有些死者头骨用陶器覆盖,或置于陶器中。草鞋山遗址的墓葬存在同性合葬墓,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偶婚制葬俗。同时,该遗址还出土有炭化粳稻、籼稻及野生葛罗纹织品。据勘测,使用年代为距今6300-6000年。遗址上层的崧泽文化层发现有随葬猪下颌骨的墓葬和成年男女合葬墓,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的葬俗。

1972-1973年对草鞋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是198号大墓(M198)。198号大墓是一座良渚文化晚期的墓葬,出土了精美玉器和陶器。墓主可能是草鞋山一带的统治者。在此次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出土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

草鞋山遗址出土的玉琮

在此之前,玉琮在故宫博物院以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都有收藏,往往被认为是春秋战国,甚至汉代的玉器。此次草鞋山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它是良渚文化的玉器。这座大墓的发现不仅反映出当时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琢玉技术,还使学术界认识到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分化。草鞋山遗址的发现,拉开了考古学界研究长三角地区文明起源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