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山东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村东北,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为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山东境内最早发现的史前城址。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年代为距今4500-4000年。该遗址的面积虽然不太大,但在中国考古学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第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发现、采用现代考古学方法发掘和出版考古报告的中国古城址。

城子崖遗址全貌

城子崖遗址于1928年被发现;1930年、1931年,中央研究院和山东省政府联合组成山东省古迹研究会,先后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1990—1993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发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周代三个时期的城垣。龙山文化城垣的发现,使城子崖遗址的地位和性质得到进一步确立。遗址中还发现房址、水井、灰沟和灰坑等遗迹和大量遗物。

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的城子崖遗址实际上包含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东周文化三个时代的文化,是相应的三座城址堆积,而不是黑陶文化和灰陶文化两种文化和两座城址。所谓城子崖黑陶文化其实是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混合。这澄清了60年来关于城子崖遗址时代的争论。

龙山文化的标志器—黑陶

已经可以初步判定城子崖聚落是章丘聚落群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长达1000余年的中心聚落,是目前唯一集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中心聚落于一身的中心聚落。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和中华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揭示出来的龙山文化,对于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为中国史前城址和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伴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进行,第三期城子崖遗址发掘正在进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孙波介绍说,目前已经对以城子崖为中心的周围100平方公里之内进行了全覆盖的考古调?,并进行了遗址的取样采样等工作。研究人员主要摸清先秦时期以城子崖为中心的古代遗址的分布状况,摸清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到商的聚落变化的一个趋势。

2013年城子崖遗址第三期发掘现场

从城子崖遗址本身来说,岳石文化层的规模一点不次于龙山文化层的规模,它的筑城技术远远超过龙山文化层的技术,反映了从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的过渡是一种上升式的过渡。此外,从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阶段,城子崖所在地区聚落数量差别远小于桐林遗址、鲁东南沿海等地区,反映了城子崖地区在这个转折时期虽然经历了些变动,但社会过渡体现了更强的平稳性。

以城子崖遗址为切入点,对海岱地区的史前文化序列进行系统观察,可得出这样一条史前文明发展脉络:海岱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东部,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史前时期先民在此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考古发现表明,史前时期海岱地区文化序列连贯,自成一体。

海岱地区势力范围

目前在该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为后李文化(距今约8400--7700年),其后依次为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61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100—46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再往后则进入历史时期的岳石文化(距今约4000—3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