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陕西石峁遗址


石峁古城是一座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用石块砌筑的山城,始建年代为距今4100年左右。该城址由外城、内城和皇城构成。皇城位于城内最高处,可以鸟瞰全城。城墙自下而上分数层砌筑,现高10余米,气势恢宏,显示出居住在其内的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尊贵身份。皇城内有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大型宫殿建筑、宽阔的广场以及通向城内的高大门楼和道路。

石峁遗址全景

201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调查首次确认石峁城址,其总面积逾400万平方米。2012年,探源工程对石峁城址展开专题调查和考古发掘。近年来,探源工程的考古工作者在砌筑皇城城墙的石块中发现了雕刻着兽面及各种动物形象的石条,有的纹饰与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十分相似 。中间的大眼睛和嘴以及两侧对称图案的构成都与商代饕餮纹非常相似,但是这些石雕的实际年代是距今约4000年,比商代青铜器早了好几百年。

前期石峁人的精美石雕

石峁遗址发现的大墓由于被盗,墓中随葬品荡然无存,但从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宏大规模来看,城内最高统治者的大墓在当时应当有着丰富的随葬品。在石峁城址的一些中型墓葬中,出土了铜齿轮形腕饰等铜制随葬品。

这座依山而建的古城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例如,在外城和皇城的城门附近,都发现了用于阻止敌人进攻的防御设施---瓮城;外城城墙外侧还设置了多处突出于城墙的附属设施---马面和位于转角处的角楼等防御设备,显示出强烈的军事特征。石峁城址的考古发现将这些防御设施出现的年代从原先认为的汉代提早到了夏代之前。

皇城台东门址

此外,我们还发现很多玉器被插入皇城、内城和外城城墙的石块缝隙中,反映了当时的人希望借助玉器所具有的神力以阻止外来者入侵。石峁遗址的一系列发现表明,距今4100年前后,在夏王朝建立前夕,陕北地区的阶级分化已相当严重,已经出现了掌握强大军事力量的王。此外,在石峁城址存在时期,陕北高原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石城,规模大小不一,但年代基本相同。我们推测,当时应当存在一个以居住在石峁古城的王为核心的势力集团和早期国家。

压在石峁城墙里的古玉

一种石柱,在宫殿的道路两侧竖立着。这种石柱展开后是两个有些区别的图案,图案中的眼晴睛、鼻子和嘴都很鲜明,让人联想到玛雅文明的图腾柱。这种石柱在中国实属首次发现,至于其究竟有什么含义,尚有待破解。探源工程在之前发现的石峁遗址1号、2号人头坑之外,又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人头坑。有迹象表明,这些人头坑似乎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即夏至时日出和日落的方向。

石柱正面及顶部图案

根据古史文献的记载,我们或许可以将山西陶寺遗址与尧的集团相对应;但是陕北石峁遗址目前却无法在古史文献的记载中找到相对应的集团。不过,无论如何,陕西神木石峁城遗址为我们提供了夏王朝前期都城的线索。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4100年前后的夏王朝建立前夕,在以石峁城址为代表的晋陕高原和河套地区形成了一条与中原地区迥然不同的文明演进道路。

我们可据此推测,石峁古城或许正是当时周边广大地区势力集团和早期国家的核心区域---王的居所。同时,有迹象表明,可能正是石峁集团的南下,导致了陶寺古城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