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沙漠(4)

上一页   下一页

       “沙丘鲨”和吸水“磁铁”

       

  沙漠监听:一只格兰特金鼹鼠头朝下,监听它喜欢的猎物,即白蚁的动向

       在纳米布沙漠有一种相当顽强的捕食者----格兰特金鼹鼠,也被称为“沙丘鲨”。格兰特金鼹鼠不但很小----最长只有 9 厘米----而且还无法视物,只能依靠其敏锐的听觉来捕猎,主要是捕食白蚁,同时它们也适应了仅仅依靠从猎物中获取的水分生存。实际上,这种动物并不是鼹鼠,其与鼹鼠的相似性是趋同进化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相类似的环境。

 

  在沙漠中“破浪前行”。格兰特金鼠在松软、流动的沙丘之巅进行捕猎,在沙面下游动和沙面上“破浪前行”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換,每前进几步它们就把头伸到沙子里去听声音测定方位。日出时,它们就会把自己埋入沙丘,然后蛰伏一整天

       格兰特金鼹鼠拥有强有力的前爪,可以挖掘沙子,同时它们也会使用其楔形的鼻子。

        但是和其近亲不同,格兰特金鼹鼠不会挖一个特有的洞穴系统,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生活在由流沙构成的沙丘中的缘故。但它们会挖个洞来躲避白天的高热,在黄昏时分则出洞去捕食。它们会在沙子表面以下游动或是在沙面最高处“破浪前行”,监听多汁的白蚁或者其他小型猎物发出的声音。


  雾气享用者。在被雾气笼單的纳米布沙漠,头朝下站着的甲虫在沙丘之巅摆出了一个很典型的享用雾气的姿势。

       另一种在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带生活的动物为了能够在沙漠中找到水,想出了巧妙的方法----叶甲从空气中获取水分。黎明时分,海雾横扫整个沿海沙漠。西南部海面上温暖而充满水分的空气遭遇寒冷的本吉拉海流后被冷却,导致沙漠上吹起了一阵上层是暖空气的冷空气,从而形成了这种海雾。

        当太阳逐渐升起,这种雾气就会蒸发。所以在日出之前,这种甲虫就会爬到沙丘顶部,调整身体的角度,迎向即将到来的微风,然后就这么待着。雾中的微小水滴会在其身体上凝结,然后顺着特殊的凹槽流到它们嘴里,让它们得以喝到这珍贵的液体。这种甲虫的硬売兼具疏水性和亲水性的部分,前者排斥水,后者吸引水,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收集水并控制水流的方向。

沙丘海。笼罩在纳米布沙漠沿海沙丘上的海雾带来了给予生物生存希望的水分

      

沙漠猎人

     

  沙漠狮群。在纳米布沙漠中一个小型狮群幸存了下来。它们正在穿越沙丘,去一个隐秘的绿洲找寻猎物。在这种干早的环境下生存的大羚羊、鸵鸟和跳羚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说起狮子的居所,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东非的大草原。然而,在纳米比亚的沙漠中也有狮子出没----这是一群特殊的狮子,已然适应了这种干旱又严苛的生存环境。

        纳米布沙漠沿“骷髅海岸”延伸超过 2000 千米,内陆也延绵数百千米。过去,狮子相对常见于沿海地区、山区和在季节性(瞬态)河流之间的沙漠中。也有记录指出狮子沿着海岸进行觅食,捕猎海豹和在那里繁殖的海鸟,甚至会猎食偶尔搁浅的鲸。而如今,狮子的主要领地还是保持在距海岸远一些的河流之间的内陆地区,在那里,更有可能捕获大一些的猎物,如大羚羊、斑马、跳羚,甚至是长颈鹿,毕竟沙漠中的所有动物都必须时不时地来河边饮水。就像在其他环境中生活的狮子一样,沙漠中的狮子也是机会主义者,无论日夜都会捕猎,但通常情况下日头高照之时它们会休息。

 

  大范围搜寻。一群狮子在巨大的沙丘带搜寻它们失踪了的孩子。沙漠中的狮子领地很大,族群成员很容易走失。

       虽然沙漠中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杳无人烟的,但是依然有人住在沙漠边缘。在那里,狮子和人类的冲突不断升级,人们会设下陷阱,毒杀或射杀狮子。虽说近年来生态旅游的火热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沙漠观看这些特别的狮子,但是由此产生的大多数收入却并不会归当地人所有,这导致了这里的人们的不满。而在这里,战利品狩猎是合法的。

        为了发现更多的沙漠中狮子的生存方式,并且找到防止狮子和人类起冲突的方法,科学家们在一些狮子身上装了无线电项圈。有一只著名的雄狮被追踪了超过两年,在这期间它的活动范围大约有两个威尔士那么大。它还行走了将近 13000 千米,相当于从非洲北部到南部走个来回。人们还没有发现有其他狮子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走这么远的。但是在 2014 年 8 月,它死在了人类的猎枪之下。对于在整片非洲大陆上生存的狮子而言,这样的遭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个种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威胁。


手足情谊。族群里 5 只年轻的雄狮中的两只在互相打闹----这有助于它们培养感情和磨炼捕猎技巧。不同于雌狮,雄狮在成年之前通常都只是因为顽皮而打打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