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4 月 2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无疑是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的一大标志,解放军官兵冲进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扯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升起红旗,更是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土崩瓦解的象征。自古以来,直捣黄龙是每个军人梦寐以求的荣誉。一个政权占领敌对政权的首脑机关,更是胜利最生动的象征。

下图:1949 年 4 月 2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 8 兵团第 35 军解放南京,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由于当时战局变幻,因此攻克总统府时并未留下摄影照片。该照片为新华社记者邹健东于 5 月初经过批准,组织攻克总统府的战士们一起补拍而成

提到解放军占领南京,苏联摄影队在解放军大力配合下拍摄的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中那一幕场景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群解放军战士推开总统府厚重的大铁门,沿着总统府最著名的中轴线长廊向后院冲去,这个在纪录片历史上都堪称经典的长镜头,伴随着解放军战士冲锋的脚步,一气呵成,极具震撼。但是,这个镜头是在南京解放之后补拍的,参与拍摄的部队已经不是最早冲进总统府的都队,影片中也未说明占领总统府的部队番号。
   

到底是哪支部队最早进入总统府?为什么长期以来,占领南京的是哪支解放军部队都少有提及?为什么如此光荣的战功却鲜为人知?因为,这支部队在解放军的历史上存在时间很短,只有短短一年便被裁撤,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并不是苗正根红的老红军或是老八路部队,前身是国民党起义部队,所以如此高光的战绩自然也就少有人提及了。
   

这支部队就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 8 兵团第 35 军。

35 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35 军的前身是 1948 年 9 月在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吴化文部队。

下图:1949年南京解放后,解放军某部官兵正在国民党政权的总统府院内留影

这支部队最早是冯玉祥西北军旧部,1930 年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以后,吴化文就随韩复榘投靠了蒋介石。抗战爆发后,由于韩复榘擅自放弃济南等重镇而被枪决,吴化文没有受到牵连,所部反而扩编为新编第 4 师,还留在山东。1943 年,吴化文率部投降日军,所部先后改编为山东方面军、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
   

抗战胜利后,吴化文再一次回到蒋介石麾下,被改编为先遣军第四路军。因此,逃脱了对他之前汉奸投敌的惩处。随后其部被改编为徐州绥靖公署山东保安第二纵队,1947 年扩编为整编第 84 师,1948 年济南战役前夕又扩编为整编第 96 军。
   

济南战役,吴化文战场起义,帮助解放军拿下重镇济南。所部随即改编为解放军第 35 军,下辖第 103 师、 104 师、105 师,直属华东野战军。为了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华东野战军派何克希等一批政工干部到 35 军担任各级政委、政治部主任。何克希是 1929 年就参加共产党的老革命,管在四川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战时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副指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司令员、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是具有丰富领导和斗争经验的干部。

1949 年 2 月,解放军全军大整编,35 军和鲁中南纵队合并,组建新的 35 军。当时华东野战军主力整编为 4 个兵团 16 个军,鲁中南纵队、渤海纵队和江淮军区部队,分别和三支起义部队合并,一方面是充实起义部队,另一方面也好加快对起义部队的改造。
   

但鲁中南纵队对合编极为不满,因为解放战争初期,鲁中南纵队就和吴化文部队在鲁南地区多次交手,双方是势同水火的死敌,最后陈毅亲自出面做工作,吴化文也在整编大会上痛哭流涕做深刻检讨,才算过关。 在整编中,原吴化文起义部队缩编为 3 个团,鲁中南纵队则整编为 6 个团,35 军所辖的 3 个师都是由 1 个团的吴化文部队和 2 个团的鲁中南部队混编组成,所以 35 军确切来说不是完全由起义部队组成的,还是有一部分原来的解放军部队。

赢得了最为高光的荣耀

  正是由于 35 军刚刚起义,不能马上投入战场。所以,在 1948 年底的淮海战役中并没有参战,一直是在后方整训。渡江战役原本也是作为二线部队,继续进行两支部队合编之后的磨合和整训,三野也并没有赋予 35 军渡江作战的任务。

下图: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当地工人正向入城的解放军献花

渡江战役前タ,原属三野 7 兵团的 35 军配属给了 8 兵团。第 8 兵团的任务是配合主攻方向渡江作战,以积极动作钳制镇江、扬州中段之敌。直到 4 月 21 日,35 军的任务仍然是占领江浦、浦镇、浦口三地,后续任务视战况发展再定。因无渡江任务,所以 35 军连船只都没有准备。
   

此时,解放战争大局已定,往后还有多少仗打已很难讲了。作为历史比较复杂的起义部队,大家是想多立功的,何况这次又是整编之后的 35 军第一次行动,所以全军上下士气高昂很想证明自己。由此,35 军行动极为迅速,于 21 日当天就占领了江浦、浦镇、浦口三地。
   

至 22 日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中、东、西三个集团百万大军胜利渡江,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中午,国民党军就在解放军没有切断沪杭路之前,放弃南京向浙赣路、杭州、上海方向实施总撤退。 当晚,南京的国民党守军就已经全部逃走。但是原定接管南京至芜湖的二野第 4 兵团此时还在江西湖口至安徽皖江地段,最快也要两三天才能赶到南京。南京由于守军逃走已经成为真空状态,两三天的空当会让城市陷入混乱,所以必须尽快接管南京。而此时距离南京最近的部队就是和南京仅一江之隔的35 军!

 

因此,渡江战役总前委立即决定取消第 4 兵团接管南京的任务,由 35 军迅速渡江占领南京。就这样,原来只是担负牵制策应任务的偏师就成了占领南京的主攻部队,解放南京如此彪炳史册的光荣使命,也就戏剧性地落在了 35 军头上。正如 35 军政委何克希后来回忆所说:“能够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圆满地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这是我们军的最大光荣!

23 日上午,35 军接到粟裕、张震的电令:“如南京之敌逃窜,则 35 军应立即渡江占领南京,维持秩序,保护敌人遗弃之一切公私财产,该军应特别注意遵守纪律,严肃城市纪律。下午,35 军在浦口火车站召开作战会议,制定了“迅速渡江、占领南京”的作战方案。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沿江搜集船只。103 师侦察连找到一只小船,班长魏继善带 4 名侦察员划着这只小船渡过江去,发现下关已经没有守军踪影。随后在下关发电厂找到只小火轮,35 军这才开始渡江,后来又找到了火车轮渡,35 军渡江的速度更快了。仅仅一个上午,35 军全部渡过长江,开始向南京进发。

下图:1949 年 4 月,解放军三野部队从南京挹江门入城,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渡江战役一开始,国民党军便全线崩溃,22 日中午放弃南京。总前委紧急命令原定为牵制策应的三野 35军渡江占领南京。23日,南京解放,跟随大军入城的新华社记者邹健东拍摄下了此照片

24 日凌晨 3 时,35军104师 312 团 3 营率先冲进总统府,第一时间把旗杆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扯了下来,升起了解放军的红旗。不过,这历史时刻,却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中那一幕场景。当时的 35 军手里哪有摄影团队。他们正在继续战斗。几乎同时,312 团 2 营占领了总统府附近的其他国民党军政机关。需要说明的是。32 团的前身是鲁中南纵队第46师138团,并不是吴化文的起义部队。攻占总统府这个无上光荣最终还是被真正解放军的老部队赢得了。
   

24 日上午,35 军后续部队相继进入南京域区。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书记刘峰、委员王明远、朱启銮等得到解放军进城的消息,立即赶往 35 军军部,和 35 军领导胜利会师。当得知 35 军进入南京,原本担负占领南京任务的二野第 4 兵团司令员陈赓在日记中不无遗憾地写道:“原定由我们攻占南京的任务已不需要我们了!”
   

4 月 29 日,35 军将南京防务移交给 24 军,重新回归第 7 兵团建制,迅速南下追击国民党残军。5 月 3 日解放浙江杭州,完成了浙江的剿匪任务。到 1950 年 1 月,35 军番号撤销,军部及直属炮团调归华东海军,103 师、104 师和 105 师调归浙江军区,分别兼衢州军分区、绍兴军分区和杭州警备区。35 军虽然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短短一年,但占领南京的光荣却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