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下图:1943 年 5 月起,川崎公司开始为日本陆军研制重型远程轰炸机 Ki- -91, 这种轰炸机的性能指标和大小类似美国的 B- 29, 在不考虑载弹的情况下有能力飞抵美国本土,1945 年初,Ki- 91 的部分机体接近完成,随后被美军空袭炸毁,这一项目只得半途而废

日本陆海军在战时曾构想了多个型号的远程轰炸机,企图直接空袭美国本土。比较有名的设计方案有川崎飞机公司的 Ki-91、中岛公司“连山”轰炸机等。川崎公司从 1943 年 5 月起开始为日本陆军研制重型远程轰炸机 Ki-91, 这种轰炸机的性能指标和大小类似美国的 B-29, 在不考虑载弹的情况下有能力飞抵美国本土。川崎公司辛辛苦苦搞了一年多,终于在 1945 年初接近完成 Ki-91 的部分机体,随后就被美军空袭炸毁,这一项目只得半途而废。
    中岛公司的“连山”轰炸机是在 GSN“深山”轰炸机基础上,参考了缴获自美军的 B- 17 轰炸机发展来的,“深山”类似美军 B-24 轰炸机,这个型号并不成功,性能指标也根本不可能飞到美国。1944 年 10 月,中岛飞机公司四发“连山”轰炸机试飞成功,这种飞机在载弹 4 吨的情况下最远航程为 400 公里,如果发动自杀式单程袭击灼话,有能力飞到美国本土。最终,空袭美国的计划未及实施日本就战败投降,中岛生产出来的 4 架“连山”轰炸机均被美国缴获。

战时日本最让人感兴趣的轰炸机项目是中岛公司代号 G10 NI 的“富岳”重型轰炸机,“富岳”是中岛公司继“深山”“连山”之后第三种大型轰炸机,1944 年 1 月,代号 Z 计划的“富岳”轰炸机研发正式起步。外形巨大的“富岳”尺寸上类似美国后来的 B-36 远程轰炸机(美军装备过的尺寸最大的一款轰炸机),计划安装 6 台巨型风冷舌塞发动机,每台双排星型发动机共 2 个汽缸,设计指标 5000 马力(美国 B-29 轰炸机装 4 台发动机,每台 2200 马力)。从纸面性能看,“富岳”全长 45 米,翼展 65 米,全高 12 米,载弹 20 吨、航程 16000 公里。

“富岳”轰炸机的研发历程并不长,随着塞班岛陷落,日本本土已经暴露在美国 B-29 轰炸机的直接打击下,日本航空业的重点转向生产保卫本土急需的战斗机,“富岳”轰炸机研发项目在当年 8 月宣布下马。一年后,这款未设计完成的轰炸机有关资料在日本战败前夕大多被销毁,这种神奇的六发轰炸机就此隐藏在重重历史迷雾中,成为日本航空史上一段神秘的传说。

 

下图:二战日军投降后移交美军的伊---400 级潜水母舰,美方人员正在查看其机库大门。战争期间,日本共建成 3 艘潜水母舰,但这种巨大的潜艇还在大洋深处航行时,尚未接近美国本土,日本就迎来战败投降的命运

与从未走下图纸的“富岳”轰炸机不同,日本另一款设计用来打击美国本土的“决战兵器”----可以搭载飞机的大型潜艇“潜水母舰”,就实实在在造了出来。日本海军很早就构想奇袭巴拿马运河,不仅可以阻断美国舰队往返于两大洋之间,还能给美国军方和民众以沉重的心理打击,日本还设想如有可能则打击美国旧金山、洛杉矶等西海岸重要城市和海军军港。出于这些目的,日本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开始研制具有超远航程,并能搭载 2 架水上飞机的伊-400 级潜水母舰。

1943 年,第一艘潜水母舰开始建造,这艘大型潜艇采用双壳体设计,艇长 122 米,满载排水量 6560 吨,乘员 220 人,航程 14000 海里,能够装载足够的燃料,往返于全世界任何地点和目标之间,完全可用于攻击美国本土。

下图:海面上的伊----400 级潜水母舰,1943 年开始建造,采用双壳体设计,艇长 122 米,满载排水量 6560 吨,乘员 220 人,航程 14000 海里,能够装载足够燃料,往返于全世界任何地点和目标之间

在伊-400 的甲板上设计有一个 35 米长,直径 3.7 米的密封机库,除了潜艇的传统武器鱼雷外,伊 400 级还配备有甲板炮和防水机库,机库里可以装载两架拆卸后的“睛岚”式水上飞机,执行任务时,先将飞机组装好,再通过弹射器发射起飞,每架飞机航程 965 公里,载弹 800 千克,返回母艇后以浮筒降落到潜艇附近,再由潜艇上的吊车吊装回收。

战争期间,日本共建成 3 艘潜水母舰,但这种巨大的潜艇还在大洋深处航行时,尚未接近美国本土,日本就迎来战败投降的命运。最终,3 艘伊---400 都向美军投降,未及发挥任何作用。
  

下图:1945 年 1 月 10 日,被美军击落的日本气球炸弹,在加州墨菲特基地被重新充上了气。1944 年 11 月至 1945 年 4 月间,9000 个装载炸弹的气球被放入大气层,至少有 250 个抵达北美洲,制造了多起荒郊野外的山火。

与远程轰炸机和巨型潜艇相比,日本设想的第三种打击美国本土的绝密武器“气球炸弹“,虽然技术上要简陋得多,但却是轴心国唯一一种实际打到美国本土的武器。

1942 年,一个名叫荒川秀俊的日本气象学家给日本军方提出建议,在太平洋高空有一条像“空中走廊”一般的特殊气流将日本和美国连接起来。将炸弹吊挂在氢气球下面,通过特制的装置将其飞行高度控制在 33000 英尺,就可让高空气流将其带往美国。气球的制作很简单,只需将三至四层纸用特制的黏着剂黏合后充入氢气即可,就算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平民也可以快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