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与和,以战为主
1 月 1 日,即将在淮海战场上输光老本的蒋介石,发表了要求和谈的《新年文告》。1 月 5 口,毛泽东干脆地回以一篇《评战犯求和》,明确拒绝与蒋和谈的态度。1 月 8 日,国民党政府要求美英法苏四国“调停”中国内战,又遭到各国政府的拒绝。
军事上不断失败,经济全面崩溃,加之政治上的腐朽无能,使美国对将介石政权彻底失去了信心。中情局在一份名为《中国可能的发展趋势》的材料中写道:“蒋不太可能自愿退休,这样的调整要么通过他的死亡要么通过强迫他辞职才能加以完成。政变可能只能通过包括总统李宗仁在内的联盟成功登上总统宝座才能加以完成。”
下图:时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左)正和总统府秘书长邱昌渭(右)讨论和谈问题。1949 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在内外巨大压力下无奈通电“引退”。22 日,代总统李宗仁发表文告,表示愿以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和谈,企图在美国支持下划江而治。
在彻底失去美国支持的背景下,1 月 21 日将介石无奈之下通电“引退”,由军事上素有声望、有割据背景和一定军事实力的李宗仁代总统。22 日,代行总统职权的李宗仁发表文告,表示争取和平,愿以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协会议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基础进行商谈,同时采取了一些“培养国内和平空气的措施”。
换马之后,美国对华政策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李宗仁的支持究竟会到什么程度?继续发起渡江作战,美国是否会军事干涉?这些都是中共不得不认真考虑、谨慎摸底的问题。 有鉴于此,中共乃从明确拒绝与蒋和谈,转为慎重接受李宗仁的和谈呼吁23 日,李宗仁的代表黄启汉、刘仲华飞北平开始和谈接触----双方长达 3 个月的漫长和谈,就此拉开序幕。
但双方的诉求显然是谈不拢的。军事上已经取得压倒性优势的中共,谋求全国的统一。而处于劣势的国民党方面则二心不定,李宗仁希望谈出一个划江而治,两个政府共存的局面;业已“引退”的蒋介石,则企图“备战求和”,利用和谈间隙在江南编练 50 万军队以卷上重来。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当然也得不到。中共方面的态度非常明确,怎么谈都行,但长江是一定要过去的,哪怕美国军事干涉也在所不惧。 中共也为此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耐心和谈并尽力避免刺激美国。如在军事上对驻有美海军舰队的青岛迫而不打,新政府组织上强调多党派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外交上提出不急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等等;另一方面则积极备战,以充分应对美国军事介入的危险。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九四九年的任务》中指出:“我们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若干沿海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之内的…但是,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愈强大,愈坚决,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将愈减少。
而苏联方面,就如旁观者在 1948 年所分析的那样:“苏联情愿在它东部边界上有一些小国,不论是否共产主义国家,因为这些小国将构成就近的缓冲带且无威胁,但像中国这样举足轻重的大国,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绝对的福音。”持如此态度的苏联,当然更不会为了中国的统一而与美国正面冲突。故即便是在大局已定的 1949 年 2 月,苏联驻华大使罗申仍然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这更多是向美国表示自己所持的中立态度。
战役部署与渡江时间的确定
从国民党军的江防部署上看,主要依赖两大重兵集团:一个是以京沪杭为要点的汤恩伯集团,辖 75 个师 45 万兵力,防守长江上海至江西湖口沿线;一个是以武汉为核心的白崇禧集团,辖 12 个军 37 个师 20 余万兵力,防守长江湖口至湖北宜昌沿线。
下图:1949 年 4 月 20 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图为渡江战役总前委成员之一的刘伯承(左,时任二野司令员)和邓小平(右,时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在渡江前视察指导相关准备工作。除他俩之外,总前委成员还有陈毅、粟裕和谭震林。
解放军于 1949 年 3 月底制定《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以第二(中原)野战军、第三(华东)野战军在汤恩伯集团防线上渡江。其中,以三野主攻京沪杭。由粟裕、张震指挥 8、10 两个兵团共 8 个军、3 个独立旅 35 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其中 34、35 军佯攻吸引浦口、浦镇之国民党军,主力6 个军由三江营、口岸、京口段及张黄港至龙稍港段渡江,截断宁沪铁路及宁杭公路;由谭震林指挥 7、9 两个兵团共 7 个军 30 万人组成中突击集闭,由裕溪口、姚沟、枞阳镇段渡江,以一部监视芜湖守军,主力东进切断宁杭公路与东集团会师,割裂歼灭自江防沿线后撒之国民党军。
二野由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指挥 3、4、5 三个兵团 9 个军及地方部队共 35 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枞阳镇至望江段渡江,以一个兵团用最快速度挺进浙赣线卫州及其以西、北地区,控制浙赣铁路及屯溪南北公路,切断国民党军退路。主力则东进接替华野留置部队任务,解决芜湖守军并准备攻取南京。
以两个野战军百万雄师对付汤恩伯,确属牛刀杀鸡,但考虑到美国可能在这个方向进行军事干涉,故计划中不得不在此方向上保持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但这样一来,盘踞武汉的白崇禧集团当面就放空了。如果白崇禧集团趁此空当,倾其全力东援京沪杭,而同时美国又真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则渡江战役之成败就未可知了。有鉴于此,中央军委只能催促刚刚打完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东北野战军迅速组织先遗兵团南下,威胁武汉以牵制白崇禧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