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疑视着阿伽门农的脸瞠!”

有些人一生显赫,成就纷至沓来,运气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海因里希·施里曼就是如此。找到特洛伊遗址之后,他又将目光转向了《荷马史诗》中远征特洛伊的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首都迈锡尼。阿伽门农国王为参加对特洛伊的围攻而离国十年,他的部将艾吉斯图斯趁机勾引了王后,并在阿迦门农返国时在接风宴会上杀死了他。这大概算得上是半传奇性的古希腊史中最阴暗可怖的章节之一。

右下图:1898年,施里曼及考古团队摄于迈锡尼狮子门前。虽然迈锡尼城堡已成废墟,但这个建于公元前 1300 年左右的庄严肃称的城门狮子门依旧巍然屹立,它是迈锡尼唯一幸存保留下来及希腊青铜时代唯一一座承载图像主题的雕塑

与深埋地下的特洛伊不同,地处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遗址位置相当醒目,它那雄伟的城墙的残迹建筑在一个高丘上,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城堡的正门被称为“狮子门”,建于公元前 1300 年左右。虽然迈锡尼城堡已成废墟,但这个庄严肃穆的城门,历经 3000年的风吹雨刮,依旧巍然屹立。

公元前 2 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波桑尼阿斯在自己的游记里也记录了一段关于迈锡尼的描述:“迈锡尼的一部分城墙和狮子门至今仍然留存下来…迈锡尼的废墟中有……阿伽门农的陵墓…”只不过,到了 19 世纪,这个地方满目都是矮小的灌木林。希腊的农民在山坡顶上放羊,他们既不知道阿伽门农,也不知道迈锡尼。

但施里曼坚信波桑尼阿斯的记载是真实的。1876 年,他指挥工人在迈锡尼城堡废墟之内的一片荒坡上开始了发掘。在出土了大量瓶罐以后的第一个重大发现,是一个奇特的圆形结构,由两排直立的石板组成。施里曼立刻认为这是迈锡尼城元老们的座席。他马上想起了波桑尼阿斯的另一句话,“英雄们的坟墓正处于会场中间。”就像找到“普里阿姆的宝”时一样,施里曼自信自己已经站在阿伽门农的坟墓上方。

再挖不久,施里曼发现了一座圆形石祭台,祭台四周是“井”字形通道。施里曼判定:其用途是让祭祀的血由此处流走,以供地下的死者享受。因此,在这块地下面,透过一定深度,肯定是坟墓。他的预感又一次灵验了。在接下来的发掘中,一共发现了 6 座竖井墓的墓葬圈。里面的男尸脸罩金面具,胸覆金片;女尸佩戴金冠和其他金制首饰,童尸里于金叶片内。简直就是珠光宝气,遍地黄金。《荷马史诗》不正是称迈锡尼为“黄金国度”吗?施里曼在后来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兴奋地写道:“我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金银珠翠的宝藏,全世界所有博物馆藏品的总和,也不及这里的五分之一。”

(下图:阿伽门农面具,公元前 1550 ---前 1500 年,1876 年在迈锡尼由施里曼发现,面具由黄金制成,高 26 厘米,现藏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施里曼根据古希腊传说中的阿伽门农为面具命名,但面具制作年代比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爆发时间早 300 多年)

作为一名前商人,施里曼陶醉在黄金的光辉之中。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也迅速闪现着荷马的诗句。他看到一把镶嵌黄金的青铜匕首上的图案,描绘出一头受伤的猛兽正向一群拿着“8”字形巨大盾牌的猎手扑去。与《荷马史诗》里所描写的特洛伊勇士赫克托耳拿着一面用皮带吊挂在双肩的遮身大盾牌的情形如出一辙。他又见到了有两个手把、把上各有鸽子相对的高脚金杯。这无疑也让人联想到《荷马史诗》提到“上头都有两只黄金的鸽子”的金杯。

在墓葬圈中,还有更具说服力的证物,使得史学家和最稳健的考古学家也不得不联想到《荷马史诗》60 颗经过精细磨光的野猪牙。全部牙齿的背面都切割得相当平整,且有两个钻孔。很明显,这是用来将野猪牙与别的什么东西拴扎在起的。《荷马史诗》里恰恰有野猪獠牙头盔的描写:“皮盔的里层,交织着许多坚固的皮条,底下是一层毡制的衬里,外层两侧巧妙地装饰着雪白闪亮的野猪獠牙。”这又一次证明了荷马作为史学家的地位,施里曼在迈锡尼的发掘使人们对此不再怀疑。

最惊人的发现,来自一具在黄金面具下保存完好的男性尸体。经鉴定,死者寿命还不到 35 岁,正与《荷马史诗》记载的阿伽门农死亡年龄相符!这一瞬间,一直在寻找阿伽门农遗体的施里曼的狂喜无以言表。看着这个去世时大约三十多岁的男子的面孔,他相信自己终于实现了企盼已久的理想。当天晚上,欣喜若狂的施里曼电告希腊国王:“我凝视着阿伽门农的脸膛!”

然而,与发现特洛伊遗址时的情况如出一辙,施里曼又一次搞错了遗址的时代。但这无关宏旨,因为他取得的成绩甚至比他想象得更加伟大----《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被认为爆发于公元前 12 世纪,而根据科学测定年代,施里曼发现的黄金面具要更早几个世纪,起码也是公元前 1600 年的遗存!换言之,在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希腊城邦历史开始(公元前 776 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曾经有一个伟大的文明活跃于这块土地。

不管人们如何贬褒,施里曼的这句充满自豪感的自白水远是正确的,“我为考古学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未知的领域。”

克里特岛的迷宫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一个重要问题。在迈锡尼考古所发现的远古文明,是不是像《荷马史诗》讲述的那样是由古代希腊人所创造的?1883 年,一位名叫米尔希赫费尔的德国学者提到发现于克里特岛的石印章,其上镌刻有种形式特殊的神秘文字,而这种文字又与在迈锡尼等地发现的文字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他因此断言:事实将证明,克里特岛是希腊文明与艺术最早的故乡。

 

(右下图:英国考古学家亚·伊文思,完成了对克里特岛克诺索斯遗址的挖掘,揭示了米诺斯文明的存在)

他的自信感染了施里曼。《荷马史诗》是这样描述克里特岛的,“在深蓝色的海上,有一块叫作克里特的土地。有九十座城镇,最大的城是克诺索斯,米诺斯国王就在那里临朝统治了九年。”1889 年,从来对《荷马史诗》笃信不疑的施里曼雄心勃勃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想再干件大事来结束自己的一生,那就是到克里特岛去发掘克诺索斯史前时代的宫殿。”可惜天不假年,第二年这位“现代古学之父”就去世了,近锡尼文明的秘密,将由施里曼的继承者、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来揭示。

技艺精湛的迈锡尼黄金工艺品给了伊文思以强烈的震撼。但他注意到,“在早期爱琴文明这幅灿烂画卷中有一处引人注目的空白”,那就是文字。“难道这个伟大而古老的文明会完全缄默无言吗?”很快,他注意到了那些石印章上的奇怪文字,并得知它们来自克里特。1899 年,伊文斯来到克里特岛,他买下了克发拉(克诺索斯遗址所在地)的一块被称为“绅士头”的山丘。1900 年 3 月,就在这块施里曼曾经看中的地方,伊文斯的发掘开始了。由于遗迹埋藏较浅,距离地面不过 1 英尺左右,有的地方仅有几英寸,所以在动土以后几小时,伊文斯就发现了一道石墙的遗迹;一个星期之后,便又发现了壁画。当考古工作大规模展开后,他宣布至少还得花 12 个月时间,才能把对考古学有意义的东西都发据出来。可是他错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他还在原先的地方挖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