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右下图:希腊克里特岛克诺素斯宫遗址,1900 年 3 月,在这块施里曼曾经看中的地方,伊文思开始了他的发掘,随着石墙遗迹、壁画等的出现,伊文思断定,这一定是希腊神话中嗜食童男童女的牛头人身怪物米诺牛居住的迷官传奇的出处。他甚至相信,他找到了王宫的正殿。

开掘了一个月后,伊文思发现,这些遗址并非是孤立的建筑物,它们是一个庞大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后来考古学家所称的“宫殿群”。如此宫殿群的确像一座迷宫,稍不留神,就会迷路。伊文思断定,这一定是希腊神话中嗜食童男童女的牛头人身怪物米诺牛居住的迷官传奇的出处。他甚至相信,他找到了王宫的正殿。伊文思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重大发现之后,为当地人取了个名字----米诺斯人。

看起来,命运之神同样垂青着施里曼的后继者。伊文思挖掘到一个泥板堆积层,发现 700 多块泥板上铭刻的正是他朝思暮想的文字符号,这一发现再次震动世界。1900 年 8 月,《泰晤士报》驻雅典通讯员报道说:“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史前克里特笔迹,这证明文字是确实存在的。”

(下图:线形文字B)

在此后半世纪,考古专家与文字专家着迷于破解在公元前 13 世纪或更早时期书写在泥板上的线形文字。学者首先发现这其实是构造相同的两种文字(线形文字 A 与线形文字 B),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就好像英语与德语同样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样。很显然,是其中的一种语言借用了另一种的文字----就像日本人使用汉字一样。当然,按照某位鼓噪希腊“伪史”的先生的神奇逻辑----既然希腊字母的渊源来自腓尼基字母,所以希腊语就应该属于亚非语系(阿拉伯语与希伯来语),那连年号“令和”都用汉字书写的日语必定属于汉语无疑了。

然而,不像有着三语对照的古埃及罗塞塔石碑,线形文字完全没有任何古代抄录员留下的双文对照的线索。人们唯一能够确信的是,线形文字从左向右写(因为行末的空白都出现在右侧);以及线形文字总共有 90 个不同的字符(这暗示它是一种类似日语假名的音节文字)。除此之外,线形文字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迷。

但在逻辑和灵感共同的帮助下,20 世纪 50 年代,密码学家终于部分成功破译了这种“天书”。3000 年后,终于有人又能读出曾在克里特岛与迈锡尼使用的线形文字 B:“一种非常难的古希腊语,它比荷马还早五百年。而且写的形式也非常简略。但不论如何,它是希腊文,这一点毫无疑问。”在进一步的释读中,学者又在线形文字 B 里找到了熟悉的希腊神话诸神的名字----宙斯(主神)赫拉(天后)、阿波罗(太阳神)、波塞冬(海皇)、狄奥尼索斯(酒神);甚至《荷马史诗》和之后的古典希腊语中一些重要的政治词汇如“王”(anax)、“人民”(damos)等在线形文字 B 里即已存在。

于是,结论突然变得很清晰了:希腊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之一,而考古发现的迈锡尼遗址,就是《荷马史诗》中的希腊强国----迈锡尼王国存在的证据。很遗憾,线形文字 A 至今仍然未能成功释读。只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由于线形文字 A 的年代更加久远(公元前 15 世纪之前),创造这一文明的米诺斯人所处的年代更早于操希腊语的人群来到克里特岛之时。

 

希腊考古的“进行时”

    就这样,依靠 19 世纪的最后 30 年取得的考古成果,希腊的早期历史无可置疑地从“神话”变成了“信史”。但希腊的考古却并未因此变成”完成时”。

作为当代希腊共和国的首都,今天的雅典城比原来的城邦自然要大得多。如今的雅典卫城就耸立在现代建筑的水泥丛林和汽车尾气制造的烟雾之中。似乎很难想象,在车水马龙的柏油和水泥路面之下,还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考古学之所以其有永恒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随时发现奇迹。直到 20世纪未,雅典依然不断有文物重见天日。

包括一个刻有 21 个雅典人名的大理石柱,这些人死于公元前 5 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一个与真人大小相当的青铜头像;一个公元前 11 世纪的迈锡尼人的坟墓;3 世纪罗马人的公共浴场;拜占庭时代的壁画墙…与近几年在中国西安发生的场景一模一样,在扩充雅典原有的地下铁路系统的工程之中,开掘隧道的盾构常常会因为发现了某个不同寻常的文物而被迫停下来。1997 年,在建造雅典中央博物馆的过程中,工人们在距雅典卫城约 1.6 千米处的一片橄榄林中挖到了一堵墙。闻讯而来的考古学家经过一番研究考证,宣布这里就是一代思想大师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的学校----吕克昂学园的遗址。结果,雅典中央博物馆也不得不因此而重新选址。

 

(右下图: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盾牌(左),镀以黄金、象牙)

此外,20 世纪 70 年代,考古学家安德罗尼克斯在希腊北部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陵墓。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椁,国王的遗体就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王权标志、头盔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其中有 5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五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力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腓力二世的父母。2014 年,希腊东部小镇安非波利斯又发现了公元前 4 世纪后期的空前规模古墓,这再度激发起了公众的想象力,有人认为这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本人的陵墓----虽然史籍明明记载他下葬于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有学者开始认为,尽管在文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爱琴海文明接受过中东的两河及尼罗河流域某些文化因素的影响,但作为欧洲区域最早的国家文明形态,她是独立起源的,而且起源的时间与世界其他各大原生文明不相上下。在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就是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发掘的福朗荷提洞穴----或许是目前为止欧洲最古老的村落遗址。经 C14 测定,位于希腊中部的这一遗址时间约起自公元前 4 万年智人出现时,约止于公元前 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末开始使用金属工具时。人类文化遗迹历时 3.5 万年间几乎从未中断,堪称已知人类居住时间最久的洞穴。

在福朗荷提附近的基拉达湾, 2015 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座现已被爱琴海淹没的古城遗址。在这片面积相当于 10 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广袤区域,可以看到几座建筑,呈椭圆形或圆形、长方形,甚至还有街道的遗迹。这些水下建筑与古埃及人兴建吉萨金字塔(公元前 2600 ---前 2500 年)的时间差不多,比迈锡尼文明(约公元前 1650 一前 1100 年)早1000 年…这会不会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对话录》里所说的古代城市,被大洪水所毁灭的亚特兰蒂斯呢?这或许只有留待未来的考古发现去验证了。

无论如何,就像过去的考古工作业已证明的那样,日后的考古发现改写如今奉若圭臬的希腊历史实在是个大概率事件。

参考资料:张强:《特洛伊考古一百年》,(美)安·奉利·怀特原:《湮没的世界----考古的故事》,(美)C. M。克里姆:《神、陵与学者----考古专话》。郭文:《古希腊罗马考古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