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累累,与牌楼分离
据统计,自北京历代帝王庙建成到清宣统三年(1911) 的 380 年时间里,历代帝王庙共举办过 662 次祭祀大典,皇帝亲祭的只有 16 次:嘉靖帝 1 次,顺治帝 1 次,雍正帝 5 次,乾隆帝 6 次,嘉庆帝 2 次,道光帝 1 次。其余皆为遣官祭祀。这大概与清代的历代帝王庙祭祀,在国家祀典中属于中祀,祭礼规格不算太高有关。但在清朝的历代帝王庙祭祀系统中,历代帝王庙的建筑形制和某些祭祀礼仪又超越了中祀的规格,显示出该庙的重要与特殊性。
雍正帝是所有亲祭帝王中频率(在位 13 年亲祭 5 次)最高者,足见其重视程度。在他的授意下,在三皇神位前行礼时,由原来的一上香改为三上香。200 岁的历代帝王庙迎来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历时 4 年完成,为此,雍正亲书《历代帝王庙碑》,矗立在正殿东南位置。几十年后,乾隆依样在修缮完帝王庙后,亲书《重修历代帝王庙碑》,立于正陵西南位置,正是在这次修葺过程中,景德崇圣殿殿顶被改为纯黄色疏璃瓦,庙宇等级有所提高,其外立面也相应饰用了金龙合玺彩画,更显正殿之豪华。
右图:历代帝王庙前两座下马碑
庙中有 4 座颇具特色的碑亭,除了东南、西南 2 座,还有 2 座位于正东、正西,为乾隆五十年下旨修建。歌谣中的“有碑没有驮”,说的不是这 4 座碑,而是位于庙门前的 2 块下马碑,碑座为长方形,没有龟趺,每块碑都用满、汉、蒙、回、藏、托忒6 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原本为木牌,到乾隆时期才换成石碑,立于庙门前 3 座汉白玉石桥(桥下无水,为旱桥)两侧,石桥 1954 年被拆除后,才移到现在的位置。
经清代历任皇帝不断修缮,北京历代帝王庙内一些建筑体量得以扩大。如正殿景德崇圣殿明代时为五楹,清代扩大为九楹,但明代的基本格局基本保持不变。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正殿位于院落中间靠后中轴线上,其后有祭器库,景德崇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殿前为景德门,门外两侧有神厨、神库、燎炉、宰牲亭、钟楼等配套建筑,再往前为祠庙大门,大门前有 3 座汉白玉石桥,外为景德街,街上有影壁,跨街对称立有木质景德街牌楼。
历代帝王庙的官方职能是祭祀帝王,当帝制被推翻,昔日的庄严肃穆荡然无存,历代帝王庙改作他用。1922 年它被借给中华教育改进社,军队来此驻扎过,河北省国术馆占用过它,很长一段时间里,历代帝王庙都是以学校校舍的身份存在。说来讽刺,1925 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这位帝制终结者的遗像倒被供在历代帝王庙的景德崇圣殿里,相关悼念活动也在此举行。
因为常年缺少维修养护,庙内建筑构件糟朽,屋顶杂草丛生,瓦片松动,围墙墙皮剥落,历代帝王庙面目全非。“文革”期间,入祀的帝王和功臣牌位直接被拿来制作板凳,多年破坏性的使用让历代帝王庙伤痕累累,就连庙前的两座景德街牌楼----梁思成眼中构造形式最好、做工最精致的北京古牌楼,也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为了留住它们,梁思成曾与周恩来恳谈了近两个小时,无论他怎么描述夕阳渐落下的牌楼有多美,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大多数呼吁拆除牌楼的市民看来,它们阻碍交通、危及人民生命安全,是影响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绊脚石。1954 年 1 月 8 日,景德街牌楼开始做拆卸前的准备工作,拍摄牌楼的立面、侧面、局部,作为迁建的资料保存,10 天后,历代帝王庙牌楼拆卸完毕,拆下的部件登记在册,统一存放于帝王庙院内。
下图:首都博物馆大厅内的景德街牌楼,原牌楼位于历代帝王庙前,有 2 座,1954 年因阻塞交通被拆卸,拆下的部件统一存放于帝王庙院内,50 年后,其中一座牌楼被重新组装复原,作为入驻首都博物馆新馆的第一件展品,对外展示
景德街牌楼虽被定为迁建,但由于并未事先落实迁建地点,梁思成特意赶在 1 月 10 日来到施工现场,见上“最后一眼”。50 年后,当历代帝王庙经 3 年修缮对公众开放时,牌楼没能回家。不仅景德街牌楼,工作人员在帝王庙修缮之前发现,“中路的大祭器库、西院的遣官房等 6 所建筑、焚帛炉均已不存在了”。修缮团队对其按原样进行了复建,并对庙内彩绘如外檐的油饰彩画等进行修复,如今景德崇圣殿西山面仍保留了一间原彩画的旧貌,与两旁修复上色的新彩画形成强烈对比,可以想见历代帝王庙在修复前的百年间是多么的“灰头土脸”。
封存 50 年的景德街牌楼最后去哪了?其中一座牌楼被重新组装复原,作为入驻首都博物馆新馆的第一件展品,自 2005 年 12 月 16 日首都博物馆新馆运行以来,便一直耸立在大厅,远远看去,华丽精美。与古牌楼不同的是,拆除前楼顶瓦片是黑琉璃瓦绿剪边,而博物馆内的牌楼顶上现铺设绿琉璃瓦。另外,古牌楼不可或缺的支撑构件----戗杆,在复建以后消失了,因为现在的景德街牌楼柱子和梁已被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而非木质,也就不需要靠戗杆来稳定牌楼了。
如今,历代帝王庙再次进入修缮期,人们期待着,另一座牌楼重见天日的那天。到那时,透过夕阳渐落下的牌楼远望西山,将是何等绝妙的古都景象.....
(参考资料:许伟《历代帝王庙的来龙去脉》,于森《历代帝王庙的元世祖祭祀》,邓涛《明清帝王民族观和历史观的异同----从历代帝王庙帝王祭祀角度出发》,李宏坤《北京历代帝王庙内关帝庙初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