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证实了“地圆学说”,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历史上人们对于地球到底是圆是方争论了 1000 多年。麦哲伦的航行还证明了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完整水域。

     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引发航海革命

1518 年 3 月,麦哲伦觐见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他滔滔不绝地向国王描述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盛产香料的群岛,那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他还向国王展示身在马鲁古群岛的好友给他写的亲笔信。他看见卡洛斯一世仍有顾虑,随即向国王展示他随身带来的一个精心绘制的地球仪:“国王陛下,您不用担心违背《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地球是圆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有一个海峡。我愿意绕地球航行一周,为国王陛下开拓疆土,重新开辟一条新航线。”

麦哲伦的想法的确正中卡洛斯一世下怀,当时,西班牙在与葡萄牙争夺海洋权中处于下风。根据两国在 1494 年 6 月 7 日签订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双方约定在佛得角以西 370 里格处划分界线(即西经 46°37, 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土地属于葡萄牙,线西归西班牙。这样,葡萄牙控制了好望角航路,而西班牙只得向西寻找通达东方的航路。其后虽然有哥伦布、科尔特斯、维斯普奇等多次尝试,但“新大陆”始终像一堵不可逾越的屏障横在远航者面前,使他们一切向西通往东方的冀求成为泡影。

而葡萄牙人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却连连得手。达·伽马于 1497 年航达印度带来 60 倍巨额利润,当葡萄牙控割马六甲海峡之后,垄断了从东方到欧洲的贸易航路,西班牙只能在一边流口水。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在本国备受冷遇的麦哲伦的到来让卡洛斯一世看到了希望,麦哲伦的航行路线绕过葡萄牙的势力范围,重新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于是,国王决定,支持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殖民扩张中三负重伤

麦哲伦来自西班牙的竟争对手葡萄牙,而且曾为葡萄牙的海外殖民立下汗马功劳。他大约出生于 1480 年,母亲出身于与王室有亲缘关系的索莎家族。麦哲伦十来岁时父母双亡。在索莎家族的安排下,少年麦哲伦来到里斯本,在国王的宫廷里充当侍从。1496 年,进入掌管葡萄牙海外航行的航海事务所工作,这使他有机会能在葡萄牙国王秘密档案室翻阅所有库存海岸地图、罗盘地图以及几次勘查巴西的测程记事和航行日志,使他熟悉了驶向美洲、非洲、亚洲的航线,了解了当时的远洋航行动态和新世界的信息。期间,他还受到骑士阶层的剑术骑术训练,学习了星象等知识。

 

     麦哲伦肖像画。麦哲伦(1480--1521 年),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1505 年,24 岁的麦哲伦以一名普通水手身份参加了阿尔梅达的远征队。此后的生涯中,不仅使他从普通士兵晋升为军官,而且学会了击剑、放枪、掌舵、划船、运用指南针、投掷测深锤、识别罗盘地图、操纵船帆和火炮、使用铁锹和长矛以及各种航海仪器。他不仅懂得了商业贸易上的交易内涵,而且还拥有了仔细观察和冷静思考的能力,从而使他集军人、水手、商人于一身。

1509 年,麦哲伦在阿尔梅达的指挥之下,参加印度的第乌大海战。此役,麦哲伦负了重伤。次年,麦哲伦转入葡萄牙阿尔布克尔克的远征队,进攻印度卡里库特,第二次负重伤。同年,这支远征队夺得了印度的果阿,把这个印度西岸的贸易中心作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首都。此役葡萄牙殖民者在果阿进行了野蛮的屠杀,屠杀之余,掳得了大量财富。

1511 年,阿尔布克尔克远征队占领马六甲,之后,他派出一支船队前往马鲁古群岛进行考察。这支船队由三艘船组成,共有 120 个葡萄牙人,麦哲伦的密友塞朗是船长之一。他们于 1511 年 11 月启航,最终到达班达岛。返航途中,由于风暴,塞朗等人所乘小船被吹散,1512 年 12 月船队回到马六甲时只剩下 80 人。有人认为,麦哲伦参加了这次航行,也有人认为,麦哲伦并没有参加此次航行,而是参加了差不多同时行进的另一支船队,向东一直航行到新几内亚,向北一直航行到中国的南海。

1513 年,麦哲伦回到葡萄牙,又加入葡萄牙进袭摩洛哥的队伍,这次,麦哲伦又被打伤了膝盖,并成为终身跛子。之后,他接到塞朗的来信,塞朗等人因风暴而脱离船队后,历经艰险最终到达马鲁古群岛中的最大岛屿特尔纳特岛。塞朗投靠了当地国王,成为国王的顾问。他在特尔纳特岛上给麦哲伦写的这封信不但夸大了马鲁占群岛的富裕程度,而且把从马六甲到马鲁古样岛的距离夸大了一倍,使人误以为马鲁古群岛位于更加遥远的东方。这封信使一直信奉“地圆说”的麦哲伦此时更加确定,在香料群岛的东面肯定还有一片大洋,而大海以东就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

通往“南海”的“海峡”

    麦哲伦很快给塞朗回信,表示会尽早设法到达马鲁古群岛,希望塞朗在那里等他。这时,一个环球航行的计划在麦哲伦的头脑中开始形成。

在托?密《地理学》的广泛影响下,麦哲伦和同时代的许多冒险家一样信奉“地圆说”,一直在考虑和探索在美洲和亚洲之间有否航路可通的问题。1513 年,巴尔博亚自北而南穿越巴拿马地峡,发现了太平洋。由于这片海域位于巴拿马地峡的南面,所以他称之为“南海”。1514 年,列什波亚宣称在南纬 40°找到了通往“南海”的“海峡”。1515 年,伊甘·舍尔在他的地球仪上清楚地标出了南部“海峡”的位置。1515 年和 1516 年,麦哲伦开始酝酿环球航行计划,天文学家法利罗也应邀参与筹划航路的工作。

但在当时,这样一个庞大的远洋探险计划,如果得不到国家的支持是难以付诸实现的。麦哲伦作为葡萄牙人,当然首先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提出,但碰了一鼻子灰。原因很简单,因为 1511 年葡萄牙就从阿拉伯人手里把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给抢了过来,从此控制了从东方到欧洲的贸易航线。因此,对于曼努埃尔一世来说,没有理由支持麦哲伦这个烧钱冒险的计划。麦哲伦在绝望之余,不得不转向获取西班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