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何以急转直下
下图:于右任,1918年8月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
说来讽刺,南北和会召开前各方势力的角逐、列强的干预、名流的呼吁……举国上下沸沸扬扬,但和会正式召开时,却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甚至缺乏诚意。陕西靖国军问题是和会遇到的第十个障碍。陕西靖国军本身也是护法运动的产物,以“护法靖国,讨段倒陈(陈树藩)”为宗旨,尤其是于右任出任靖国军总司令后,该军声势大振,陕西也成为南北双方重点争夺的地区。1918 年底,全国和平气氛浓厚,其余地区南北皆已停战,唯独陕西战事不止。早在和会召开前南方护法政府就表态“非俟闽陕问题解决后,南北议和大会不能就绪”,想借和会之机,缓解于右任的军事压力这一招的确奏效,北府代表朱启钤参照吴州昌等人的意见,派张瑞玑前往陕西调停。
南北和会正式召开后,从 2 月 20日自 2 月 28 日,共举行了 5 次会谈,而这 5 次会谈的核心都围绕着陕西问题的解决方案讨论。此事一直悬而未决,引起南方强烈不满。到 28 日第五次会谈时,南方提出陕西问题限 48 小时内须得满意答复,同时再次要求北府公布中日军事协议及附件,北府代表则继续敷衍,说中日军事协定问题边考查边再行催问政府。这次会谈都很不顺利,28 日的会议结束后,议和因此中断,南北议和的第一阶段就这样草草画上句号。
果然没过多久,映西战事又起,北洋军对于右任发起进攻。护法政府和谈代表唐绍仪于 3 月 15 日抗议北京政府破坏停火,进攻于右任部靖国军,关系一度陷入紧张,直到 3 月 30.日,陕西交战双方在调停下停火,和会才得以继续。4 月 9 日,和会重启,南方唐绍仪直接抛出最为敏感的国会问题。
右下图:北方议和代表吴鼎昌
从陕西问题到国会问题,北方代表都面临一个尴尬处境,即尽管代表们自身有和平意向,但这个代表团中,大多数人属段系或是依附于段系,段祺瑞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南方对安福国会的否定。尽管事前段祺瑞说过,不应该与南方代表讨论国会问题,但作为和谈代表之一的吴鼎昌自知这是道必然绕不过的坎,在与李纯商议后,准备了双方都较容易接受的一套积极方案,即“拟将两国会宪法起草分子约记各70人左右,召集完成二读旧案,并修正各组织法”。客观地说,相对于南方坚持恢复旧国会这一不太现实的要求,吴鼎昌等人的积极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最有可能破局的一个方案。
吴鼎昌的方案已得到南方部分认可,“这笔秘密交易接受成熟”。但这个方案有个致命问题,就是没法采取全部公开的方式与北方各派系尤其是安福系协商。北方代表有两个困难:若干,新旧国会的问题对于北府而言,属于大家都心知肚明却又不能说的秘密,段祺瑞之前给和会定下的“不对等”和“不应谈国会问题”两点基调,基本等于给北方代表们带上镣铐和枷锁;其二,积极方案中要求南北两国会同时解散,触及安福系底线,导致迅速激起安福系反击。
吴鼎昌提出该方案后,安福系召集会议,直接质问总统徐世昌,重申不可牺牲国会与南方媾和为主的基调。段祺瑞亲信王揖唐亲自与吴鼎昌“数次交换意见”,提出条件:“一、不令新国会处于违法地位;二、不恢复原形或变形之旧国会;三、不主张总统须经再选或追认之手续。”
这几个原则一定调,基本就是谈判破裂的前兆。
一次失败的和平尝试
下图:北方总代表朱启铃
安福系破坏和议的运动非常激烈,甚至有人提出要撤换北方代表。到5 月初,正逢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举国皆愤,五四运动风起云涌。5 日,公使团领袖朱尔典照会北府外交部:英、法、美,日、意等十二国同意禁止对华销售军火及其原料,直至中国和平统一。南方代表唐绍仪见和议久拖不决,素性乘着这个机会,把巴黎和会的中国焦点山东问题和南北和谈的核心国会问题等一箩筐抛出。
5 月 10 日。唐绍仪复议重光旧国会、设立政务会议重组成府等八项条件,实质上相当于取消安福国会,自然遭到北方代表的拒绝。与此同时,由于安福系的施压,北方代表团态度趋于强硬,朱启铃与唐绍仪多次沟通无果。5 月12日,徐树铮致电朱启铃,责备其之前采纳吴鼎昌意见是“当局者迷,智者容有失”,话说到这步,谈判自然也无法进行了。5 月 13 日,广州护法政府和议代表团集体辞职。次日,北京政府和议代表团集体辞职。标志着 1919 年的南北和议以谈判破裂告终。
(右下图:南方军政府内务部长孙洪伊)
全国瞩目的南北和谈以令人失望的结果结束,谈判失败之因,史家多归结于安福系的破坏。但究其本质原因,是南北双方都没有真正为国家谋利益的中心主义和思想。以武力而论,当时无论南北,不仅都不具备吃掉对方的条件,且自身也正在发生着裂变。这次和议,让那些为之奔走的自由派名流们认清残酷的现实----在用枪杆子说话的军阀之国,他们的愿望虽然善良,却无比脆弱。而军阀们也从中认清一个事实----处于剧变中的中国社会,难以实现和平统一。各界人士也由希望转为失望,和平梦的破灭与五四运动几乎同时发生,有不少人就此投身于民族觉醒,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
和谈失败半年后,始终秉持“和平统一”理念的前代总统冯国璋去世,他的离世似乎也可以视作百年前那次和平尝试的彻底梦碎。讽刺的是,南北和谈的失败并没有让中国南北战争的战火烧得更猛烈,相反,此后陷入了北打北、南打南的混战局面。1920年,直皖战争,段祺瑞输光了所有家底,皖系从此一蹶不振。此后几年,北方混战连年,直奉大战、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你方唱罢我登场;南方也不消停,两次粤桂戕争、川滇战争、六一六兵变…城头变幻大王旗。 等到纷乱的中国再次走向形式上的统一,已是近十年后,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国民革命军一路北伐,北洋政权覆灭之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