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黑漆盒绘图仪器,清康熙)
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上路易十四的奏疏中这样评价康熙皇帝:康熙不仅是骑射高手,也善于使用西洋枪炮,同时也是西洋音乐的爱好者。“他很喜欢西洋音乐的乐理、乐器及其演奏法。在亲白处理国务之暇,他只要认真练习几次,就能够像演奏中国及鞑靼(指满洲)的大部分乐器一样,演奏西洋乐器。”白晋描述了一件南怀仁告诉他的事。有一一次,南怀仁陪侍康熙皇帝外出游幸,皇上看到一只鸟儿。康熙问南怀仁:“用贵国话,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南怀仁在中国待久了,又同时学习多门外语,学串了,当即用梵讲说川了鸟名。结果康熙用南怀仁的母语念出鸟的名字,还反问道“这种鸟的名字,不是这样叫吗?”原来是南怀仁教过的。
(下图:《几何原本》内页图,该书为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最早的中文译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康熙命传教上每日轮班进宫,系统讲授西方科学知识期间,首先进讲的就是《几何原本》)
康熙曾命张诚、白晋、徐日升、安多等传教士每日轮班进宫,系统地讲授西方科学知识。首先进的是《几何原本》。每天早晨,白晋、张诚等人就来到宫中,在皇上用餐的地方进讲。白晋、张诚口授讲稿,康熙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有不懂的地方立即提问。张诚在日记中写道:“他阅读了我们用鞑靼文写出的定律,令我们解释给他听。皇上在透彻理解之后,把我们所讲,亲自动笔写了一遍,竟与我们的口授相符,只有名词和文理稍微变动。”学习了这些几何知识后,康熙的西学功力大增,曾亲自主持过天文测量,也热衷于教授官员几何与测绘知识,还组织传教士和中国学者采用西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地测量,绘制了《皇舆全览图》。
九阿哥胤?可能学过俄语
(下图:《坤舆全图》,1674 年,南怀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为南怀仁与蒋友仁仿明末利玛窦所绘之《坤舆万国全图》所制,为解说此图又以汉语编写地理书《坤舆图说》,涉及欧洲和美洲的人文地理,并描绘了各地珍禽异兽形象)
康熙晚年,由于所谓的中国礼仪问题,天主教遭到禁止。由于东方的传统礼俗或宗教早已渗透进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故在一根筋的欧洲传教士眼里,很多东方习俗就是不折不扣的异教崇拜,而在当地百姓眼中这不过是个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而已。总有传教士看不惯中国人给祖宗牌位磕头,去孔庙烧香,门榍上挂个辟邪的八卦符,尤其看到中国教徒跪拜的牌位上:还写着“神主”或“神位”两个字,觉得这就是异教迷信,要求教徒不得祭祖、祭孔,不得悬挂“敬天”的字样。在中国人看来,这种不让祭祖祭孔的做法不仅是“无父无君”,更是有违人伦,不能容忍。天主教在中国毫不奇怪地遭到禁绝。不过,晚年的康熙自己爱上了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的葡萄酒,曾传谕地方官员,如果西洋人进贡洋洒,需要由洋人亲自用火漆封印,马上送往朝廷,不许别人偷尝。
曾有一葡萄牙传教士穆敬远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活动,可惜站错队,支持了后来成为“塞思黑”的九阿哥胤?,那自然是没什么好果子吃。当时在胤?家里搜出了据说是西洋字的密信,怀疑是传教士穆敬远教的,审讯官使问他:“允(胤)?写信给他儿子,都是西洋字。据他管事人佟保已经供明,是你教他的西洋字,他跟前只得你一个西洋人,这是不用问的了。”穆敬远当然要辩解,从他的辩护词里可以发现,当时的皇子们最起码对外文字母是认识的。穆敬远说:“我有本格物穷理的书。他看了说这字倒有些像俄罗素的字,我说果然有些像俄罗素的字。他说他得过俄罗素的字头儿,况这字也有阿额衣(即元音字母读音),竟可以添改用得。”这说明胤?很可能学过一点俄语。
(下图:铜测高弧象限仪。清康熙,通过调整象限低仪,使用者可算得太阳的天顶距和地平高度。)
有这些事情的刺激,雍正也继承了康熙晚年的禁教政策,但在宫廷中仍然保留了西洋人的位置,并非盲目排外。雍正本人是众所周知的工作狂,因过于勤政,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于是就戴上了西洋进贡的眼镜。在皇宫和各大皇家园林,总会为雍正备着眼镜,可见他对眼镜的需求是多么强烈。在宫中看到康熙时代留下来的西洋温度计、望远镜、玻璃镜之类,有些不认得的,雍正就让传教士进宫来“认看”。
有些东西,雍正觉得“甚好”,然后交给内务府造办处仿制,并把上面的西洋字改成中文。值得注意的是,郎世宁就是在雍正时代崛起为头号宫廷画师的。一开始,雍正命人交给他哈密瓜、银盘子、狗、牡丹之类,回的都惟妙惟肖。于是又让他画建筑、宫殿、山水画,也很得雍正喜爱。最后,各地进贡的祥瑞,乃至雍正御真像,都由郎世宁画了,也因此留下了身着洋装,头戴卷发的雍正洋装像。从康熙和雍正的品位差异不难看出,康熙是个理科爱好者,更喜欢几何、测绘、天文历法之类,而雍正对西学的吸纳很有限,喜欢西洋艺术,好多康熙帝留下的理科仪器他已经认不得了。
乾隆没学过勾股定理
到了爱写诗的乾隆,对西学的兴趣就更淡了。他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皇祖精明勾股弦,惜吾未习值髫年,而今老固难为学,自画追思每愧旃。”说的是爷爷康熙帝西学水平高,自己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年纪大了,感觉很惭愧。数学这件事很大程度上的确是童子功,即使到了今天,大部分人的数学巅峰水平也就是高三那年。乾隆此肘已经年迈却还没学过最多相当于初中程度的勾股弦,这数学水平就更提不起来了。
(下图:大水法正面图,出自《西洋楼透视图铜版画》(清乾隆年间)。大水法是在乾隆授意下,由蒋友仁设计和建造,以西洋式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西洋喷泉景观,是中国宫廷中前所未有的奇观)
不过,乾隆倒是继承了他阿玛雍正帝对西洋艺术的热爱,虽然品味不太一致。乾隆十二年(1747),他看到一本关于欧洲园林的西洋画册,里面绘有喷泉,乾隆感到非常新奇,于是叫来历经三朝的郎世宁,问他这是何物?听了郎世宁解释后,乾隆兴奋不已,要求仿造。郎世宁向乾隆帝推荐了同为耶稣会士的法国人蒋友仁。此人两年前进宫,长于数学、天文,一直在治理历法。
理科生蒋友仁:由此转向工科,很快造出了一台喷水机械,乾降很喜欢。但乾隆感觉,中国园林里面搞一个西洋喷泉,这不伦不类的,不好看!于是干脆修了一座西洋官殿,这就是圆明园长春楼,也就是圆明园遗址的象征----西洋楼。蒋友仁以其出色的设计督造出壮观的西洋喷泉景观,被称为“大水法”,是中国宫廷中前所未有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