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核威胁的阴云

1945 年 8 月 6 日和 19 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近 20 万日本人用生命验证了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威力。正当原子弹的冲击波通过媒体向整个世界扩散的时候,8 月 13 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了斩钉截铁的演说:“美国和蒋介石的宣传机关,想拿两颗原子弹把红军的政治影响扫掉。但是扫不掉,没有那样容易。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斗争,原子弹是空的。”一年之后,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进一步提出了“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下图:1956 年,杜勒斯(右)与艾森豪威尔(左)会谈。1953 年杜勒斯就任美国国务卿,由于他性格强硬固执,使得冷战对抗迅速白热化。他在任期间不仅指使中情局在中美洲策划多起右翼军事政变,在全球极力扶植反苏势力,还主张美国可以视情况需要在热点地区(如朝鲜、越南等)使用战术核武器。

只不过,还是有人气势汹汹地企图以这只“纸老虎”来讹诈新生的人民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五角大楼核政策的真谛就是使用核武器去威胁、去作战、去求生存、甚至是去赢得一场核战争。”1950 年秋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攻势凌厉,“联合国军”节节向南败退,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和恐慌。恼羞成怒之下,杜鲁门总统抛出了他的最后一张“王牌”----原子弹。11 月 30 日,杜鲁门宣布“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它(指核武器)!”12 月,一枚尚未完全装配完毕的原子弹,被悄悄运到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伺机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攻击。

1951 年 4 月,当志愿军又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势后,杜鲁门命令向关岛地区紧急运送核部件。美国军方更是一直主张“给中国人颜色看看”。麦克阿瑟甚至建议,投掷 20 至 30 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向杜鲁门建议,使用核武器来大规模摧毁中国城市,是唯一能影响朝鲜战局的办法。至于杜勒斯也曾叫嚣:“如果不能安排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后来,美国学者索曼干脆指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不仅对中国进行核威胁,而且几乎在不断地考虑实际上在战争中使用原子武器。”

这并不是美国人唯一一次向中国挥舞“核大棒”。1954 年,当法军在奠边府陷入越南人民军重围的时候,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具体提议,如果中国军队支持越南人民军进攻河内,美国应立即用原子弹轰炸中国。第二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浙东沿海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列岛,在台湾引起一片恐慌。又是那位国务卿杜勒斯跳出来宣称,“如果我们要保护金门与马祖,我们得使用原子武器。原子武器可以有效地对付中国大陆的空军基地。”艾森豪威尔总统急忙向美国国会提出“特别咨文”,要求国会授权,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使用武装部队“保卫台湾”和“军事上的外围阵地”,并扬言必要时将使用原子弹----在这位经历过二战的美国五星上将眼里,“核武器不仅是战略武器,也可以用于战术目的”。

下图:20 世纪 50 年代,福建各界群众正在签名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号召大家保卫世界和平。面对美帝国主,义现实的核讹诈,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但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 年夏天,由于美国对中国事务的进一步干预与台湾当局加强对大陆沿海与内地的骚扰,从 8 月 23 日开始,解放军开始炮轰大小金门等岛屿,仅第一天就有大约 5 万发炮弹落在两个岛屿上。尽管艾森豪威尔总统保持了相当冷静的态度,好战的美国军方再度产生了使用核武器的冲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抱怨,“如果在危机时因为世界上的反对意见而不使用核武器,那么,我们就必须修改我们在遭到敌对行动必要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的防务结构”。其主席特文宁干脆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出:“向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5个机场各投一枚当量为7000吨至1万吨的战术核弹,观察中国的反应。”9月27日,美国空军部长道格拉斯公开宣称,美国军队已准备好用核武器打击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甚至英国也企图依靠美国核武器来保住香港。1961 年 2 月 22 日,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后来的英国首相赫姆曾建议:“一定要让美国人明白,靠常规手段是保不住香港的,一且中国政府武力收复香港,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是唯一选择!”

然而,美国的核威胁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就像 1955 年毛泽东在接受芬兰首任驻中国大使递交国书谈话时所说的那样:“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我国有 6 亿人口,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我们有一句老话,小米加步枪。美国是飞机加原子弹。但是,如果飞机加原子弹的美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那么,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

“老大哥”的帮助

当然,毛泽东将原子弹斥为纸老虎,旨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坚定人民在极端恶劣战争环境下的革命信念,不要被一两件新武器吓倒。这并不意味着无视核武器蕴藏的巨大威力。事实上,早在新中国建立前,中共领导人可能已经目睹过核试验的场景。

《师哲口述中苏关系见证录》写到,当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 1949 年夏天秘密访问苏联时,7 月 11 日晚上受到斯大林邀请去观看据说是他亲自挑选的电影。当时主要是看一部试验原子弹爆炸的现场实况的片子。据说,这是苏联人第一次给外国客人看这样的纪录片。试验地点可能在苏联东北区接近北极圈的荒原地带。影片主要是表现原子弹的投掷,它对目标的命中、爆破的威力、蘑菇云的生起、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不过,考虑到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迟至 8 月 29 日。而那时刘少奇已经离开了莫斯科。所以有学者怀疑中共代表团看到的是苏联准备核试验的镜头。

当 1949 年 12 月 16 日至 1950 年2 月 17 日,毛泽东第一次踏出国门访问苏联时,苏联方面不无炫耀意味地为他播放了苏联成功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新闻电影纪录片。也许是受到纪录片中核武器爆炸威力的震撼,毛泽东在归国途中表达中国要研制核武器的想法。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叶子龙说:“这次到苏联,开眼界哩!看来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在反对美国核讹诈政策的世界和平人土中,也有人希望中国掌握核武器。早在 1951 年 10 月,法国科学家居里就委托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回国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拥有原子弹。”并将亲手制作的 10 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