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熟知的汉唐盛世,从任何地方看,唐朝都是汉朝的升级版。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国家再次回归统一。政治制度吸收了此前的经验教训,全面提升,在理性与高效方面获得极大改善。阻碍政治平等的士族门阀制度遭到扫除,科举制成为士人施展个人理想的通途。皇权又获得至上地位,政治秩序再次回归设计的轨道,历史学家田余庆称之为皇权的回归,而之前的门阀士族体制,则是皇权的“变态”。阎步克用“波峰与波谷”来描绘这一历史的进程,汉唐是峰,魏晋南北朝则是谷。
但是,唐朝是古代中国的峰时刻,但确实政变频发,这该如何理解呢?
接连被废的太子
下图:唐高祖李渊像,玄武门事变后唐高祖不得不将帝位内禅让给李世民,退位为太上皇
不是所有的政治冲突都可以叫作政变,有的事件是否称作政变,在当时就应该存在争议。其中,尤其是未遂政变的争议最大,计划中的政变,有的没有来得及实施,有的被打成“谋反”,可能是政治陷害的一种说辞。林林总总,在证据不全的情况下,为我们今天的判断造成了障碍。有的政治冲突事实上已经发生,甚至皇帝宝座都发生易手,但是否是政变依然不能斩钉截铁地断定。历史的复杂性,在这里也有体现。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 六月的玄武门事变,是一场货真价实的政变。秦王李世民亲自发动了政变并且获得成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其男性子嗣全部被杀,高祖李渊被迫让出皇位。李世民由此登上政治最高位,变成唐朝的第二位皇帝,甚至创造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因为这场政变,原本应该属于李建成的唐朝皇帝的血缘系统,归于李世民。此后的唐朝皇帝,都是李世民的子孙。唐朝建国之初,迅速完成转型,从战争状态进入建设状态,贞观之治是唐朝上升期的关键:制度调整完毕,人民安居乐业,打败突厥,巩固了边防。但是,光明的贞观之治,却因为玄武门政变投下一道阴影,长期不能消散。
下图:唐太宗像
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早年曾留下许多正面印象,但在贞观后期,却接连发生问题。他喜欢突厥风俗,经常在东宫大搞战争游戏,甚至被发现有异常的性取向。这些问题,可能已经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而暗中的对手正是同胞兄弟魏王李泰。唐太宗更喜欢魏王,魏王勤于读书,表现出良好的文学才能,善于联络文人,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名声。皇帝的喜爱,引导朝臣对未来下注,很多人站在魏王一边,成为魏王的支持者。魏王希望用和平的政治斗争手段实现夺嫡,因为手法高明,逐渐让李承乾陷于被动。李承乾身边没有政治高人,最后出此下策,竟然决定在被废黜之前发动政变。李承乾的政变计划还没有实施,因为其他案件牵连被朝廷发现,结果这个计划不仅没有保住李承乾的未来皇帝之位,反而丧失了现有的太子之位。
唐高宗成为唐太宗的继承人,完全是因为李承乾与李泰的相争。唐高宗时期,自然也不乏政治斗争,但有政变之称的只有太子李贤被废一事。高宗第一个太子李弘,因为肺结核在上元二年(675)五月去世,雍王李贤被立为太子。调露元年(679)五月李贤暗杀了正谏大夫明崇俨,但案件未破。转年,太子的生活作风出了问题,他与奴户赵道生关系暖昧,最后成为案件。临时法庭搜查东宫,在马厩里发现几百副盔甲,而赵道生承认明崇俨是自己所杀,当然是接受太子指使。明崇俨是皇帝、皇后的医生,制造了对太子不利的谣言,而盔甲是重要军事物资,非战时不能自己拥有。这些是否构成谋反的证据,当时的法庭是如此认定的,但后来的史书倾向于武则天的作用,造成了争议。
武则天废中宗算不算政变?
弘道元年(683) 十ニ月唐高宗去世。此前,高宗安排武则天辅佐未来皇帝:“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太后进止。”但中宗即位之后,对于这个安排意念模糊,没有认真对待。转年二月,中宗要任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之一),导致另一宰相裴炎的反对。武则天则断然决定废黜唐中宗。公元 684 年二月,太后在乾元股集合百官,宰相裴炎、羽林将军程务廷等率领军队进入宫廷,宣布太后命令,废中宗为卢陵王。第二天,立李且为皇帝。从此,一切军政归太后武则天管理。
下图:无字碑,位于陕西乾县唐乾陵东侧,为武周皇帝武则天所立,碑由一块完整的石头雕成,高 7.53 米,宽 2.1 米,厚 1.49 米,重 98.8 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代,前后 20 年,期间酷吏政治大行其道,但真正的政变却没有发生一起,可见武则天的大权掌控是十分牢固的
武则天废中宗的行动,是否算作政变?如果以皇帝为最高权力的合法拥有者,就是政变。但太后武则天有高宗的临终授权,军政大事太后过问有合法依据,那么皇帝的废立是否也在军政大事之内?如果武则天的权力合法,那么太后的权力就高于皇帝,废立皇帝是太后的权限之内。此事,后来讨论的并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朝中文武大臣几乎都站在武则天一边,尤其是以裴炎为首的宰相团队,是武则天的支持力量,是裴炎与武则天首先讨论废黜中宗的。
从此,唐朝进入武则天时代。太后 7 年,女皇 12 年,前后 20 年。这期间,酷吏政治大行其道,以谋反罪名被杀害的大臣及其家属,成千上万。但真正的政变却没有发生一起,除了证明谋反罪名都是冤案之外,也证实武则天的大权掌控是十分牢固的。但是,当武则天病入膏肓之际,终于爆发了神龙政变。神龙元年(705) 正月,政变成功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中宗复位,唐朝回归。《资治通鉴》的记载为:“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张东之、崔玄帏与中台右丞敏晖、司刑少相意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诛之。”张东之等政变首脑,成功以后分别封王,所以这次神龙政变,也有称作“五王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