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马拉松之战

当希腊人还在地中海一隅从事贸易时,发源自今伊朗中部的波斯帝国悄然崛起。公元前 550 年到公元前 549 年,波斯人中的帕萨尔加德部落中阿契美尼德家族首领居鲁士起兵反叛米底帝国,随后征服了小亚细亚最高裕的国家吕底亚王国。此后居鲁士攻入巴比伦并释放了那里的犹太人俘虏,即“巴比伦之囚”,又相继征服西亚和埃及,居鲁士宣布自己是世界之王、伟大之王、正统之王、巴比伦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天下四方之王,世界诸宗教之王。在他之后的波斯统治者将会继承类似的头衔,直到 1979 年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为止。

马拉松战役中,雅典军的双重包围战术

居鲁士死后,波斯帝国相继由冈比西斯和大流士?世统治,大流土一世攻入欧洲色雷斯地区,他统治下的波斯帝国西至色雷斯、南至埃及尼罗河流域,东到兴都库什山的世界帝国,这是人类历定上第一个模跨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帝国在西扩过程中,与希腊在小亚细亚富庶的殖民地爱奥尼亚发生冲突。公元前 499 年左右,爱奥尼亚人和塞浦路斯的希腊人一起反抗波斯帝国,雅典曾派出 20 艘战船去增援。波斯镇压了爱奥尼亚叛乱后,公元前 491 年。大流士一世调集大军远征希腊。先于军队到达希腊的,是大流士派去的信使,他们到希腊各个城邦宣读大流土的命令,向希腊人索要“土壤和水”。骄傲的希腊人杀死了信使,有的城邦则将波斯使者扔进水井,让他们自己去取“土壤和水”。

次年、大流士的军队从阿提卡沿岸登陆。他们先攻下希腊城市埃雷特里亚,城破后波斯军队将全城居民掠为奴隶,并劫掠和烧毁了城里的神庙。眼随大流土远征希腊的,有一个流亡的希腊贵族希庇亚斯,希庇亚斯甘当“带路党”,他希望依靠波斯的外援,打下希腊后回老家重新掌权。在希庇亚斯的指引下,波斯军队一路行军来到马拉松平原,这里最适合波斯骑兵施展本领。

雅典作为希腊最强大城邦之?,匆忙在马拉松迎战波斯大军。他们派出传令官菲利比斯去寻求斯巴达的支援。但斯巴达以不能在满月前打仗为由拒绝出战,可怜的菲利比斯往返跑了 145 公里却徒劳无功。

雅典军队只从普里普拉提亚等地获得少量增援。与大流土的大军相比,雅典军队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是他们士气坚定,毫不动摇,在马拉松平原上,雅典军队坚定地派兵列阵。一个多世纪后的演说家安多基德斯说,马拉松之战中的雅典军队把自己置于全体希腊人之前,如一座堡垒向波斯人移动。

《马拉松的战士》,1869年,吕克-奥利维耶 默森。油画,该画描绘菲利比斯在马拉松战役胜利后从战场上跑回雅典,告诉胜利的消息,但却因精疲力竭而亡的场景

面对人多势众的波斯军队,雅典人出敌不意地快速发起进攻,冲向波斯军队,他们希望在强大的波斯弓箭手做好准备之前,就尽可能接近波斯大军并展开肉搏。波斯军队被雅典反常的进攻打得措手不及,完全没有防备,他们无法相信,人数很少的希腊军队敢在缺少弓箭手和骑兵的情况下主动率先进攻。猝不及防的波斯军队经过一番战斗后崩溃了,残兵败将们狼狈逃回自己的船上。马拉松之战以雅典全胜结束,大约 6400 名波斯人战死,而雅典只损失了 162 个人。

马拉松之战胜利后,传令官非利比斯再次受命跑回雅典传递胜利的消息,他极速跑完 42.195 公里全程,报完大捷喜讯后倒地身亡。为纪念英雄菲利比斯,长跑项目被设定为 42.195 公里并以“马拉松长跑”命名。

马拉松战役标志着希波战争一个阶段结束。波斯帝国灭亡很久以后,马拉松之战的记忆仍在激励希腊人起来反抗异族统治。1818 年,拜伦勋爵凝视着马拉松古战场写道:起伏的山峦望着马拉松,马拉松望着茫茫的海波,我独自在那里冥想一刻钟,梦想希腊人自由而欢乐,因为,当我在波斯墓上站立,我不能想象自己是个奴隶。

第二次希波战争

对波斯帝国来说,雅典出人意料的胜利只是让大流士暴怒不已,他决心再次惩罚希腊人,但是波斯军队还未完成准备工作,大流土就在公元前 486 年去世了,他的儿子薛西斯继位。薛西斯在古波斯语里是统治众位英雄之人的意思。大流士死后,帝国境内的埃及和巴比伦发生叛乱,薛西斯将两地叛乱镇压下去后,开始从整个帝国境内厉兵秣马,准备再次入侵希腊。

按照希罗多德的说法,薛西斯的远征军规模超过此前任何一支军队,甚至超过《荷马史诗》中阿伽门农围攻特洛伊的军队。据说有 3 个希腊探子被派去侦察波斯军队的兵力,但人多势众的波斯军队兵力数量远远超出了希腊探子可理解的数字概念,他们只好估测波斯军队至少有 300 万人。

 

两次希波战争示意图

在希罗多德和其他古代作家、历史学家笔下,波斯军队的陆军和后勤部队共有约 420 万人,此外还有 100 万海军。以现代观点看来,这一数字显然非常荒谬,19 世纪普鲁士历史学家汉斯·德尔布吕克指出这不可信:“按照德国的行军队形,3 万人组成的一个军将蜿蜒约 3 英里,辎重车队还不算在内。据此,波斯人的行军队列将长达 420 英里,亦即波斯先头部队抵达温泉关下时,其殿后部队才刚离开底格里斯河对岸的帝国首都苏萨。”

现代历史学家估计薛西斯大军实力,从 8 万到 20 万不等。波斯的精锐是 1 万名米底人组成的不死军,据说这支部队极为精锐,人数始终保持为 1 万人,如果有人战死或受仿,立即就会有后备人员补齐 1 万人的整数。薛西斯大军中还有庞大的步兵和弓箭手队伍,以及米底人、巴克特里亚人和西徐亚人构成的骑兵。波斯海军几乎有一半的船员来自希腊,主要是小亚细亚地区被征服的希腊城邦,如米利都、艾非索斯、哈利卡纳索斯、萨摩斯等地,其余的波斯海军来自埃及和腓尼基。

薛西斯为了此次远征,还进行了工程浩大的军事施工,为连接阿索斯半岛与哈尔季基半岛,以便波斯海军快速通过,他下令开挖了一条连接两个半岛的运河,这条运河长约 2000 米,宽约 30 米,可以容纳两条战船并行,今天从卫星照片中大致还能看出这条早已干涸运河的形状。

薛西斯还下令跨越马尔马拉海与赫勒斯滂海峡两端建起一座浮桥。希罗多德的书中称这座浮桥长约 1300 米,波斯军队可以踏着浮桥从小亚细亚抵达欧洲,据说浮桥还没建好就被突如其来的风暴推毁。薛西斯大怒,下令将修桥的工匠全部斩首,将 600 艘各式各样的船连在一起重新修了一座浮桥。波斯大军随后花了整整 7 天时间才全军通过浮桥。

当薛西斯筹备入侵希腊时,面对即将来临的波斯远征军,希腊各城邦做出不同反应。部分城邦决心抵抗,他们聚拢在当时实力最强的雅典和斯巴达之下,于公元前481年在科林斯附近召开大会,并决定组成一个特殊的战争同盟,由斯巴达和雅典担任联盟的领袖。入盟的还有一些来自希腊中部的城邦,如克基拉岛和埃吉那岛。很多著名城邦选择观望,如阿尔戈、底比斯、色萨利等,悲观的城邦如爱奥尼亚则臣服于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