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的内部权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卡尔·马克思,1842 年
斩断戈尔迪之结
当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殒命的噩耗传到雅典的时候,其宿敌狄摩西尼不顾 6 天前刚刚失去独生女的伤痛,兴高采烈地说服议事会为刺客举行公共祭礼,还头戴花环、载歌载舞地庆祝。看起来,狄摩西尼一直以来所盼望的事情发生了。希腊的征服者腓力二世死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只是个年方二十的黄口孺子。希腊终于可以摆脱马其顿的束缚了。

他的美好愿景很快就在现实面前化为泡影。腓力的死没有带给希腊城邦恢复独立的机会----亚历山大是后世历史学家笔下的“大帝”,更是被拿破仑·波拿巴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天オ人物。不过三个月,他就赢得了旧臣的拥戴和扶持,顺利地登上并巩固了王位。他在马其顿内部进行了清洗,潜在的王位竞争者都被屠戮殆尽。随后马其顿大军南下示威,希腊人只得暂时就范。
没过多久,亚历山大在同北方色雷斯部落的一次战斗中负了伤。去世的谣言不胫而走,一传到希腊,底比斯人终于按捺不住发动了起义,还向希腊各城邦呼吁联合起来,共同反对马其顿。亚历山大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挥师南下,以每天 20 英里的速度急行军两周,出人意料地出现于猝不及防的底比斯人面前。底比斯很快被攻陷了,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被杀者达 6000 人,幸存居民被卖为奴隶。这个希腊文明的代表城市之一,狄奥尼索斯(酒神)和亚历山大的祖先赫拉克勒斯(大力神)的诞生地,就这样只剩下了令人叹息的残壁断垣。底比斯是有名的大城邦,它的被毁灭,引起全希腊的极大震惊。雅典迅速表示屈服。
尽管亚历山大在底比斯一役中所表现出的残暴几乎与野蛮人别无二致,但他的老师毕竟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学者、最博学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受其影响,亚历山大对希腊文化仍旧是从心里敬佩的。亚历山大毁灭底比斯的唯一目的,就是杀一儆百,警告希腊各邦,不得违背科林斯同盟之约。在这一目的达到之后,终其一生亚历山大都对雅典的一切极其尊敬和爱护。虽然“自从他登上王位以来,(雅典的)这些演说家便不断地辱骂、诽谤他”,亚历山大甚至没有强迫雅典交出狄摩西尼和其他反马其顿的领袖。
很有可能,亚里士多德也将自己的种族观念灌输给了年轻的马其顿学生:只有希腊人才能享有自由,其他民族,特别是亚细亚人,都是天生的野蛮人,只能当奴隶,都必须受西方文明人的统治。在稳住了希腊局势之后,亚历山大毫不犹豫地继承先父遗志,挥师东向----就像雅典的亲马其顿派领袖伊索格拉底说过的那样,“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亚洲,而把亚洲的财富带回希腊”。
公元前 334 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与希腊各邦的联军,包括步兵 3 万人,骑兵 5000 人和 160 艘战舰,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传说亚历山大第一个跳下船,踏上亚洲的土地,并掷出手中的长矛----按照传统,谁把他的矛掷入敌方的土地里,就表示提出要对其国进行统治的要求。
尽管以希腊世界的标准而言,这的确是支可观的军事力量,但它要前去征服的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希腊一些历史学家为了炫耀亚历山大的胜利,夸大波斯军队的数量是很自然的事。尽管如此,波斯军队的规模庞大也是不争的事实。亚历山大下这支规模有限的远征军,如何敢于深入东方大帝国的广袤领土,面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帝国军队作战,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亚历山大并非不自量力的莽夫。几十年前的“色诺芬远征”给了他足够的信心:一支小小的希腊雇佣军,竟然在广袤的波斯疆土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从千里之遥的亚洲内地安全返乡。是役给了希腊人两方面的经验,第一,波斯已是一个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第二,希腊重装步兵被证明是当时地中海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当然,亚历山大更清楚地明白,马其顿方阵的威力又远远超过了他的希腊前辈。
战事一起,马其顿远征军果然连连获胜。亚历山大将小亚细亚希腊城邦从波斯帝国统治下“解放”出来,赋予它们自治权、免税权、造币权。很多小亚细亚城邦把他当作“解民于倒悬”的天神膜拜。马其顿军队顺利推进到戈尔迪乌姆卫城时,亚历山大见到了这里著名的“戈尔迪战车”,传说谁能把车轭上的绳扣解开,谁就是亚洲的霸主。亚历山大尝试了却没有成功,于是他拔出宝剑,一剑斩断了这个绳结:“管它什么结子,让亚洲在我的剑下屈服吧!”这位年轻的马其顿国王竟以如此简单的方式解开了“戈尔迪之结”(又称“戈耳狄俄斯之结)”,使古老神谕得以应验。亚历山大随即向宙斯献祭,感谢神恩。据说当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这是天神宙斯对亚洲新霸主的祝贺。
两战大流士
公元前 333 年,亚历山大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同年秋天,马其顿远征军南下进军叙利亚。这时候,大流士三世的大军已在叙利亚北部安营扎寨,以逸待劳。11 月,当波斯大军推进到伊苏斯时,竟意外切断了正在率军疾进的亚历山大的后路。马其顿军队既然已无退路,只有决一死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