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 3 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国为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1960 年苏联撤走专家,反而激励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成功地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自行研制出原子弹,让中国进入核大国俱乐部。
1951 年 6 月,在巴黎一间普通的屋子中,一位英俊的中年男人一面挥动手臂,一面向着对坐的中国青年激动地说着:“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钱(三强)啊,你啊、钱的夫人(何泽慧)呀、汪(德昭)啊。”而那位戴着眼镜的中国青年,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的脸上充满了庄重的神情,眼睛里面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毛泽东: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英俊的中年男人是一名法国共产党员,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纳粹占领法国的时期,他参加了地下抵抗组织,曾经在巴黎起义时亲手制造过用于打击德国坦克的燃烧瓶。1945 年他被戴高乐将军任命为法国第一任原子能高级专员,1948 年领导建立了法国第一座反应堆,但却因为“红色”的背景被从法国的核计划中被“清除了”。他就是居里夫妇的女婿,约里奥-居里。
而站在他面前的中国青年,是居里夫人的女儿约里奥-居里夫人最优秀的学生,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杨承宗。两个月以后,杨承宗携带包括测量辐射用的 100 进位计数器和由居里夫人亲手提炼的碳酸钡镭基准源在内的各种“神器”回到自己的祖国。13 年后,最先发明火药的中国,终于成功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
下图: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之- -杨承宗。他在法国学习时期师从小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之女),为新中国开展核技术研究购买了大量必要设备,回国后在提纯核原料方面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约里奥-居里夫妇对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给予了几乎所有力所能及的支持,但他们却极度反对包括法国在内的国家掌握原子弹。事实上,如果不是几个月来美国人的倒行逆施,约里奥-居里一定也不会专门约见即将回国的杨承宗。
1950 年 11 月 30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面对记者有关是否会向中国使用原子弹的问题,说出了一个看似含糊其辞,却又充满威胁的答案:“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力。”1951 年 4 月,美国在朝鲜战场被勇猛顽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逼得狗急跳墙,将曾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 B-29 战略轰炸机调往冲绳,公开叫器要用原子弹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在苏联爆炸原子弹前曾多次悬在莫斯科头上的“核讹诈”屠刀,再次悬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中国人民何尝不想铸剑为犁?但面对举起的核大桦,中国人也只能咬紧牙关,打造能够保卫自己的利剑。曾经经历过惨烈战争的中共领导人,开始认真考虑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1955 年 1 月 14 日,地质专家李四光、地质部副部长刘杰、负责第一个五年计划 156 项工程的建设委员会主任薄一波与钱三强一起被请进了周总理的办公室。钱三强就是那位被约里奥-居里先生亲切称为“钱”的物理学家。
下图:1956 年,居里夫人的孙女海伦娜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名人富兰克林、居里纪念大会”上发言。她的父母小居里夫妇出于维护世界和平,打破大国核讹诈的愿望。尽可能地向中国核研究提供了帮助
周总理先请李四光介绍了中国铀矿的储量和勘探情况,随后又请钱三强介绍了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状况,并详细询问了原子反应堆、原子武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核武器的必要条件。最后,周总理向两位科学家布置了“作业”:明天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要听取相关情况,请二人做些准备,简明扼要,可以带上铀矿石标本以及相关仪器用于现场演示。
1955 年 1 月 15 日下午,中南海丰泽园的一处会议室内群英荟萃: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彭真、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薄一波等围坐在一起,传看李四光带来的一小块黄黑色铀矿标本。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幽默地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
在这次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一锤定音:“现在苏联对我们有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当然,在座的大部分中央领导并不知道,钱三强已经从杨承宗那里得知了约里奥-居里的嘱托,也转告了毛泽东和周恩来。
下图:钱三强(右)和小居里夫妇合影
毛泽东的大胆论断,是建立在对我国情况的充分了解上。旧中国并没有留下一个强大的科研系统,虽然 1949 年前大批中国青年在欧美的研究所里展现出令人赞叹的聪明才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直到 1949 年中国的科研体系仍然是非常落后的。1949 年 11 月,新中国在接收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此时的科学院仅有 22 个研究机构和 200 多名研究人员。
1954 年在军委分管军工和军队武器装备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带队到昆明、重庆等国民政府兵工署建立的西南军工基地考察,却大失所望。多年后聂帅回忆:“在重庆,我看到那里只有一些破窑洞,说不上什么兵工厂。到了昆明,那里的光学仪器工厂也只能搞些低倍率望远镜,连瞄准镜都不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