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有时,殖民者会入居已经建好的旧域。但尽管他们不用另建房屋,建城礼仍然必不可少,他们必须安放新的邦火,祈求自己的城邦之神入住自己的新居。李维对于罗马城的形容可以用于任何一个城邦:“城中没有一处不是宗教的圣地,没有一处不住着神。”城市都是圣城,它们在照着典礼建成后,必有保护神居于其中。城邦之火的可分性,也说明城邦是可分的。

 

《埃涅阿斯在拉提努斯的宫廷》1601-1664 年,荷,费迪南德·博尔,布面油画,现藏阿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描绘埃涅阿斯觐见拉丁人之王拉提努斯的情形,拉提努斯迎接了从特洛伊一役中逃离出来的埃涅阿斯军队,让他们在拉丁平原中重新生活

城邦的圣火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可以被毁,但是城邦依然长存。《埃涅阿斯纪》讲述的就是特洛伊城被毁后,该城的诸神如何跟着人一起漂洋过海,来到意大利的地方建城的故事。维吉尔记载,在特洛伊城被毁前夜,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托梦给埃涅阿斯,说“特洛伊城将它的诸神交在你的手中,去,寻找一座新城”。埃涅阿斯寻求诸神的神谕,在出海、征战和各种情形下,都不厌其烦地求问神,最终在拉丁人居住的地方找到了建城之所,显示出建城的神圣意义。在印欧民族中,人们相信灵魂不离开肉体,死者也不离开葬身之地。伟大的英雄或者祖先,死后仍然具有威权,他们化身为神,仍然保佑着这片土地,成为域邦之神。

因此,建城意味着众神与建城者同行,邦火的意义,类似于家火,是众神与小共同体的标记。古典时代的一般市民,不相信能保守所有人的神,因此所有的神都是地方性的。一旦城破,本邦的神也就会离开。正是这观念,给各城邦的互相独立地位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参加建城行动的公民,有时是来自一整个特定阶层、有时是来自于每个家庭众子的抽签,如果有陌生人表达了愿意参加远征的意愿,那么也可以加入。他们来到新地之后,和当地人的关系也各有不同。在希腊北部的色雷斯,往往是发生冲突,将原住民赶走;而在意大利北部,他们与伊特拉斯坎人相处颇佳,还将学自腓尼基字母的希腊字母传给了后者,后者又在罗马人的接触中,将这份遗产传给了罗马人。

超越城邦的联邦

    很久以前,希腊人就试图建立超越城邦之上的更大共同体,那就是城邦的联邦。联帮和城邦一样,也有自己的神庙、保护神和各种节日。共同的祭祀是城邦联邦的必然条件。在节日的时候,联帮中的各邦使节前往祭祀,穿着神圣的祭祀服装,将祭物杀死,献给联邦之神,并将祭坛上的肉分而食之。不过,这类联邦主要还是宗教性的。阿里斯托芬在劝说停止内战时,就用了宗教理由:“你们曾在奥林匹亚、在戴尔谋庇勒、在德尔斐以共同的圣水来祭奠,所以就不要再以内战来残害希腊吧!你们要联合起来反抗蛮族!”

但这种联邦并不是如北约、欧盟一样的政治组织。联邦甚至不禁止城邦成员互相交战。联邦的主要职责,还是维持节日停战,以及城邦没有履行好应有的宗教职能。

 

希腊提洛岛剧院遗址旁的蓄水池。希腊神话中,提洛岛是女神勒托的居住地,在这里她生育了网波罗和阿耳忒弥斯,公元前 5 世纪时,这里成为提洛同盟的大本营,同盟下辖成员在 150 至 330 之间,由雅典领导。

著名的联邦,那就是雅典城邦于公元前 478 年建立的提洛同盟。同盟下辖的成员在 150 至 330 之间,共尊雅典为盟主。公元前 454 年,伯里克利将同盟共有的金库从提洛岛转移到雅典,对外宣称的理由是,让这批财物远离波斯,以策安全。但普鲁塔克指出,转移这批财宝的真实目的,很可能是利用这批财宝放贷,去支持公共项目建设。各城邦向同盟交的开支,理论上都应当用于防御波斯帝国,但实际上却被伯里克利挪用到其他方面,包括在卫城上重建帕特农神庙,以及其他非御开支上。

雅典开始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地位赚取财富,而非从原先的通商、种植等实业用途赚钱。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雅典主导下的提落同盟已经发生了性质变异,被称为雅典帝国。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同盟的控制,公元前 450 年,伯里克利又颁布了一项新的政策,建立半殖民地,派军驻守,成为雅典对同盟广袤领土控制的前哨。同时,他还设立官员,负责协调雅典与同盟成员的关系、收取贡赋等。

此次建立的半殖民地,其性质与原先的殖民地大不相同:原先的殖民地城邦在政治上是独立的,但是半殖民地城邦的公民,仍然保留着雅典公民的身份,而且半殖民地在政治上仍然依靠雅典,雅典城邦将自己的政府范式加给当地政府,一如萨摩斯城邦。雅典城邦内的穷人被派到半殖民地去,他们可以在海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雅典公民身份。但是,证据显示,更多的情况是,雅典富裕阶级拿到了这一身份,他们可以一边居住在雅典,一边享受半殖民地的奴隶在他们海外地产上辛勤劳动产生的贡赋。在公元前 5 世纪晚期,半殖民地的规模达到了全盛时期,远至黑海,都有雅典人建立的半殖民地。

也正是雅典对同盟的控制产生了破坏势力均衡的可能,斯巴达纠集一群同盟城邦,开始了与雅典长达 27 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在战争中,雅典战败,根据斯巴达统帅菜山德的要求,提洛同盟也被解散。尽管在公元前 377 年,雅典再度组织了第二次雅典同盟,但由于其势力已经大不如前,这次再也没能恢复提洛同盟全盛时期的规模。

希腊殖民地的影响力

    罗马帝国席卷当时的已知文明世界、包罗宇内后,希腊的殖民城市也大多被纳入罗马帝国麾下。帝国对东西方采取了不同的统治策路。对于文明较为落后的帝国西部,他们往往采用了复制罗马城市的策略,将自己包括执政官、保民官的一整套体制加给当地域市。但对于早已被灿烂的希腊城邦文明之火点亮的帝国东部,他们基本还是尊重原先的城邦体制。

值得一记的是,很多人认为希腊城邦及其殖民地不过是地中海小邦,影响有限。且不论在当时的地中海世界,希腊城邦加起来已经起到了英国在 19 世纪中的地位;即便将视角拉到整个欧亚大陆,希腊城邦及其殖民地的影响仍然是惊人的。1966 年,在阿富汗北部靠近阿姆河的地方,挖掘出了希腊的一座神殿,其中的一根柱子上仍铭刻着与德尔斐阿波罗神殿柱子上类似的箴言。尽管两地相距 5000 公里,但刻字技术仍然相当高超。遗址还有一个能够容纳 5000 名观众的剧院,并且旁边的图书馆中发现了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著作残片。这也是希腊殖民地声教远播到世界边缘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