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利刃出鞘

          日军航母“赤城”号,摄于1942年4月。

1942 年 6 月 4 日早晨,如果能够飞翔在中途岛的上空,那将会看到一幅蔚为壮观的景象:20 艘日本海军舰船正在中途岛西北 200 海里处高速航行,这正是联合舰队最锋利的刀刃----第一机动部队或简称南云部队。位于核心的是 4 艘舰队航空母舰:第一航空战队的“赤城”号、“加贺”号和第二航空战队的“飞龙”号和“苍龙”号;担任护航的是第三战队第二小队的 2 艘快速战列舰“榛名”和“雾岛”,第八战队的 2 艘重巡洋舰“利根”和“筑摩”,以及第十战队的“长良”号轻巡洋舰和 11 艘驱逐舰。

 

日海军舰载机正准备从航母上起飞

这天凌晨 2 点 30 分的时候,航母上的机械师和操作工就已经起床工作了。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完全封闭的机库里充满了油漆、机油、润滑剂和航空汽油的混合气味,令人窒息;而装弹的军械土兵尤为辛苦,他们要推着 3 吨重的弹药车运送航弹和鱼雷,从升降机穿过拥挤的机库,运抵指定飞机装弹,然后再把弹药车推回升降机处,周而复始。飞机装满油弹后,会重达 4 吨以上,需要 12 个或者更多的人将其从机库推上升降机,然后与飞机一起上升到 3 层楼高的飞行甲板上,再把飞机推送到指定的地点,用楔形制动块固定住轮子,用缆绳固定好机翼。然后操作工回到机库去完成相同的工作,机械师则开始对发动机进行预热,无线电、襟翼、水平舵和方向舵也会进行操作检?,这时飞机才算是做好了起飞的准备。

中途岛海战中,一架日军的零式战机正从舰上起飞

4 点 30 分,经过两个小时的连续工作,终于准备就绪,4 艘航母首先分别起飞了 9 架为特攻队护航的零式舰战(战斗机),“赤域”和“加贺”分别起飞了 18 架 9 7式舰爆(俯冲轰炸机),“飞龙”和“苍龙”则分别起飞了18架 97式舰攻(鱼雷/水平轰炸机)。15 分钟后,108 架特攻队飞机在空中完成了编队,向中途岛飞去。紧接着,航母又开始忙碌起来,为第二波特攻队的飞机进行加油装弹的工作,不过完成准备后它们只能继续待在机库里,因为 7 点左右,空中警戒的零战就会降落加油,并再起飞一批零战接替,飞行甲板必须保持空闲。

南云忠一,时任日本联合舰队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为中途岛海战日军前敌指挥官

 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中将在舰桥上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作为鱼雷专家的南云是因为资历而被任命的,并不熟悉航空作战,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不喜欢他,却能容忍他,因为南云虽然总会表现出勉强或抱怨,但最终会服从命令。南云想起 5 月 6 日那次虚伪的兵棋推演,居然规定美军只会在山本预想的时间和方位出现,就不禁在心里冷笑,不过这就是他最大的反抗了,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黄雀在后

中途岛海战中,“企业”号上的“蹂躏者”鱼雷轰炸机中队
正准备起航,摄于1942年6月4日

 让我们的视线再次回到中途岛的上空,并向东北远眺,就会发现,一支规模并不亚于南云部队的美国舰队,已经在那里等待多时了。以 3 艘舰队航空母舰为核心,美国舰队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战术编队,第 16 特混舰队包括“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母,护航的有 5 艘重巡洋舰、1 艘轻巡洋舰和 9 艘驱逐舰;第 17 特混舰队的旗舰是“约克城”号航母,护航的为 2 艘重巡洋舰和 5 艘驱逐舰。美国人实际上还拥有第四艘、也是不沉的航母----中途岛,由于战前的紧急增援,中途岛共有海军飞机 37 架(31 架 PBY“卡塔琳娜”水上飞机、6 架 TBF“复仇者”轰炸机)、陆战队飞机 68 架(21 架 F2 A“水牛”战斗机、7 架 F4 F“野猫”战斗机、19 架 SBD“无畏”俯冲轰炸机、21 架 SB2 U“拥护者”俯冲轰炸机)、陆军飞机 23 架(19 架 B-17“空中堡垒”型轰炸机、4 架 B-26“掠夺者中型轰炸机),统一由西蒙德海军上校指挥。这样一来,连同航母舰载机在内,美军在纸面上拥有 361 架作战飞机,远远超过日本的 248 架。

西蒙德知道日本人就在附近。4点 15 分,22 架 PBY 式水上飞机开始起飞,搜索日本舰队。不久之后,15 架 B-17 升空去攻击前一天发现的日军登陆船队。美国航母则差不多与对手可时开始了飞行作业,但完成得更快,因为美军航母是开放式机库,飞机可以在机库里暖机,提升到飞行甲板后,直接依靠自身动力到达指定位置而非人力。4 点 20 分,10 架 SBD 从“约克城”号起飞执行侦察任务;6 架“野猫”担任空中警戒。“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则做好攻击准备,静待中途岛或者“约克城”传来的消息。

中途岛航拍图,摄于1941年11月24日,中途岛由东岛和沙岛组成

美军之所以能够及时进行针锋相对的部署,要归功于情报部门破译了日本密码。但是,破译密码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日军动向了如指掌,其实只能截获日本海军约 60%的信息流,其中 40%能够得到分析,10-15%能够破解,所以关键还是要看指挥官的判断力。

5 月 8 日,珍珠港情报站发现日军预备向“AF“进攻,并判断“AF”是指中途岛,因为他们曾在 3 月破译一架日本水上飞机的通讯,它向基地汇报中途岛附近天气时,表示自已正在飞越“AF“。然而华盛顿的海军情报部门却认为“AF“是南太平洋的斐济和萨摩亚,并得到了美国海军总司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上将的赞成。金上将认为珊瑚岛海战之后,日本海军必然会卷土重来,所以他希望太平洋舰队派航母“企业”号和“大黄蜂”号驻守南太平洋;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的想法却恰好相反,他赞同“AF“是中途岛的判断。

尼米兹,时任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

与唯唯诺诺的南云不同,尼米兹玩起了阳奉阴违,他让航母南下时故意暴露行踪,等日军发现美军航母后,尼米兹随即下令其返航,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5 月 19 日,珍珠港情报站用保密度高的海底电缆向中途岛发送了指示,后者按照指示发出明码电报,谎称岛上海水过滤装置故障和淡水短缺。很快,美军如期截获威克岛日军守备队电报,称“AF 缺乏淡水,攻击计划需加以考虑”,从而确认“AF“即代表中途岛。5 月 26 日,情报站顺藤摸瓜,破译了日军的攻击计划,包括部队、指挥官、计划的路线和攻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