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0年冬到1932年春前后,国民党军队分别对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发动了“围剿”。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3万余兵力,分四路向赣东北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企图把红十军消灭在根据地中心葛源地区。这时,中共六届三中会合后的中央派涂振农到赣东北,成立赣东北省委,唐在刚任省委书记,方志敏任省政府主席,邵式平任省军委主席,涂振农任红十军政治委员。
省军委根据国民党军队进攻的形势,决定以地方武装和赤卫军袭扰敌人,集中主力红军寻机消灭敌人。从1930年11月20日至1931年2月,在万县珠山桥、上饶、河口、弋阳、横峰等地区歼灭敌正规军一部和靖卫团等反动武装。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被迫停止。红十军乘胜又攻占敌据点多处,并扩大了新区。
3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增调兵力发动第二次“围剿”,曾一度占领葛源。红十军在地方武装和赤卫队配合下,在消灭退出葛源的敌人后转向贵溪、余江地区。4月底,红十军渡过信江进入闽北,先后攻克崇安、浦城、赤石街等地,开辟了建阳、邵武、光泽之间的新区。此后,红十军又返回赣东北打击敌人,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余人,并将闽北和赣东北连成一片。
7月,国民党军队发动第三次“围剿”。到10月,先后投入兵力6个师,在根据地周围构筑碉堡,稳扎稳打向根据地中心推进,企图寻找红军主力决战。这时,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的中央派往赣东北的万永诚、倪宝树已经到达。他们先改组省委,万永诚任省委书记,倪宝树任军委委员。后来,中央代表曾洪易(后叛变)来到赣东北,撤销邵式平的省军委主席职务,由唐在刚接任。
在讨论反“围剿”方针时,曾洪易等用打通和中央根据地的联系为理由,主张红十军向敌人力量比较集中且有堡垒的贵溪、余江、资溪地区发展,拒绝方志敏等提出的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和无堡垒的皖、浙、赣边发展的主张。结果,红十军虽然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在弋横地区打击敌人,并一度攻占婺源城,但终因战略方针错误,致使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给以后的斗争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湘赣根据地的红军先后在王首道、张启龙、甘泗淇、李天柱、王震等领导下,经多次战斗,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牵制了一部分国民党“围剿”军,配合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也巩固了湘赣根据地,使湘东南独立师和地方武装逐步扩大为独立一师和独立三师,并合编为红八军,共3600多人。
湘鄂赣根据地的红军先后在孔荷宠(后叛变)、黄志竞、李宗白等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坚持下来。红十六军和独立三师都得到了发展。
在这期间,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李杰夫等领导建立了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西、甘肃边境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冯白驹、梁秉枢、杨学哲等领导的琼崖红军独立第一师,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发展到2000多人,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东江地区的红十一军,进入游击战争,分散扰敌,后被强大的敌军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