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顶金冠饰---你好,我的对手

馆藏:内蒙古博物馆

质地:黄金

尺寸:高 6.7 厘米,直径 16.5~-16.8 厘米

重量:1211.7 克

年代:战国

这顶金冠曾陪伴主人策马草原。鹰顶金冠饰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它代表着草原的荣光。

鹰顶金冠饰

金冠最高处是一只雄鹰,鹰的头、颈、尾由金丝连接,当主人策马飞驰,雄鹰也随之震动,仿佛展翅欲飞。花瓣形金冠上鏨刻着四狼咬四羊的图案,冠带则雕刻着老虎与猎物的紧张对峙,猎杀仿佛一触即发。

那时,草原上没有文字,历史便由他们的对手书写。在中原文明的记录中,匈奴曾被称为“猃狁”,“猃”即长嘴狗的意思。他们贪婪残暴,经常南下掠夺。然而,如果从草原之王的视角来看,世界很可能与中原的记录不大相同。

虎头形银饰件

“我头戴金冠,身披金甲,草原就是我的帝国。”“草原以南那群种粮食的人,看上去好瘦。”“我们草原的男人,吃肉,喝奶,都是战士,但如果遭遇灾年……欸,他们好像存了不少吃的!”

虢季子白盘铭文

游牧的草原相对于农耕的中原,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存意识。草原民族的饰物上,动物是永恒的主题。它们在匍匐觅食,在互相咬斗,在侗机而动。而鷹顶金冠饰更是以草原之王的威严,俯视着世间一切弱肉强食。

上:刺猬形金饰件、下:虎咬牛金饰牌

上:虎形金饰片、下:鹰形金饰片

有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对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战国赵武灵王终于下决心放弃宽袍大袖,学习胡服骑射,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由此开始。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也由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长城,它不仅是守卫边疆的堡垒,当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反击匈奴的前哨。

秦汉长城

但连绵的长城真的能阻断人们的交往吗?游牧民族喜爱中原的丝绸和粮食,而中原的人们需要金属和牲畜。长城两侧,且战且和。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今天,当我们看着鹰顶金冠饰,是否能想起当年那些风一般来去的影子?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ー个内外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ー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鹰顶金冠饰全貌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

(接右栏)

鹰顶金冠饰也是匈奴与中原文化交流的见证。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匈奴首领佩戴的装饰有猛禽的“胡冠”也传入中原。其后汉代武将所戴的鹖冠、赵惠文冠皆是源于草原文化的鸟冠。而这件鹰顶金冠饰是迄今所见的唯一的“胡冠”,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斯基泰文化嵌绿松石金顶圈

鹰顶金冠饰不仅象征着中原对匈奴文化的吸纳,也体现了匈奴与中原或西域诸国的交流往来。绿松石并非产自鄂尔多斯高原,其主要产地为中国湖北、陕西、河南等地及今伊朗,因此鹰的头颈所用的绿松石可能是匈奴通过掠夺、交易等方式从中原或西域获取而来。金冠是匈奴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文明交流的产物。

斯基泰文化马头饰

匈奴与周边地区虽是敌对的关系,但在经济物资上相互依赖,在文化风俗上彼此影响。如今经历千年风雨仍熠熠生辉的鹰顶金冠饰,讲述的既是匈奴与各族争雄的峥嵘岁月,也是各族文化交融互鉴、友好往来的光辉历史。

斯基泰文化金鹿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