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军团—俄军全面发展陆海空无人作战装备
世纪之交,随着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研发的各种无人作战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装备比重日益增大,并被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俄罗斯作为苏联遗产的主要继承国,在独立后较长一段时期由于国家陷于严重的经济困境,在无人装备的开发方面投入较低和缺乏战略统筹,因而在这一技术领域一度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近年来,俄军高层对无人装备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认识,逐渐将各种无人装备作为武器装备的研发重点。2013年,俄罗斯国防部制定了2025年前俄军特种机器人发展专项计划。2014年,写成成立机器人技术科研试验中心。2015 年 12 月 16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宣布成立国家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心。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監管和组织军用、民用机器人技术领域相关工作。
上述两个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俄罗斯开始在国家层面对无人作战系统的建设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在俄罗斯政府和军队高层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俄罗斯无人装备的开发在较短时期内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经实现多种型号批量生产和装备。
地面无人作战装备
在地面无人系统方面,俄罗斯军队已陆续装备“天王星”系列和“平台”-M 等型号。
“天王星”-6为履带自行式遥控扫雷/灭火无人车,采用箱式矩形装甲车体,长 4.45 米,宽 1.49 米,高 2 米,重 6 吨,动力装置为 170 马力 6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6千米/时。车上装有 1 具可折叠的液压机械扫雷臂,也可根据任务需要安装叉车、推土铲等战术模块以及高压水枪、喷射水炮等装备。

车上装有 4 个摄像头,可对周边进行 360°全方位观察和探测。车内装有先进的地雷/炸弹计算机分析仪器,可自主识别地雷及未爆炸弹。车体采用 8~10 毫米厚装甲钢板,可有效防护扫雷或排爆时爆炸产生的破片,车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也都进行了加固处理和防震设计,可有效防止爆炸冲击波对这些设备造成损害。
“天王星”-6 无人扫雷车的操作十分简单,仅需要一台军用笔记本电脑改装的可视化操纵设备以及一个数据通信背包即可进行遥控操作,最大遥控距离 1500 米,执行扫雷任务时以每小时 5 千米的速度向前开辟出一条约 1.6 米宽的安全通道,每小时可清除约 2000 平方米的雷区,并可连续工作 16 小时。
除“天王星”-6 外,该系列类似功能的还有“天王星”-14无人消防/破障/扫雷车。该车可根据任务需要在车体前部安装液压机械臂、推土铲、旋转夹具、夹爪等设备工具,执行任务时能够清除重达 10 吨的障碍物。此外,该车还装有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和两套水箱、泡沫灭火剂等,喷射距离 55 米。

“天王星”-9 为多功能无人战斗平台,采用履带式装甲车体,长 4.5 米、宽 2 米、高 1.4 米,装备 1 门备弹 200 发的 2A72 型 30 毫米自动炮、1 挺 7.62 毫米机枪、4 枚 9M120 反坦克导弹以及 4 枚 9K33“针”式防空导弹。配有目标搜索、识别、跟踪设备和火控系统,以及激光照射告警系统,战斗全重 10 吨,最大行驶速度40 千米/时,并可克服 1.2 米障碍,主要用于执行侦察、战场近距离火力支援以及反恐等任务。车体正面可抵御 12.7 毫米机枪弹的射击,装备的 9M120 反坦克导弹不仅可摧毁坚固掩体,并具有对抗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执行任务时,可由前线士兵采用便携式电脑操控,或在机动指挥车辆中使用显控台操控,最大遥控距离 3000 米。

1 套“天王星”-9 作战系统由 2 部侦察和火力支援无人车、运送拖车和机动指挥所组成,主要装备俄罗斯陆军诸兵种合成部队分队、侦察分队及反恐作战分队,用于执行遥控侦察、火力支援、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打击敌装甲车辆、工事以及时速低于 400 千米的低空飞行器等作战任务。“天王星”系列均可采用普通卡车或者运输直升机进行运送,具有较好的战略和战术机动能力。

“平台”-M 为俄罗斯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履带式无人作战平台,长 1.6 米,高 1.2 米,重约 800 千克,配备 1 挺机枪、4 具一次性火箭简,由士兵通过操纵杆在 1500 米外遥控操作,爬坡能力 25°,并可越过 21 厘米高障碍,主要用于巡逻、侦察,攻击固定和移动目标。

俄罗斯还以 BMP-3 步兵战车为基础,将其改造为 UDAR 遥控无人战车。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军工企业已经研发的 11 种履带式地面战斗无人平台,以及“圣甲虫”“球体”等态势感知系统,后者主要用于侦察、警戒以及在复杂危险的冲突区域采集音频和视频等。此外,俄罗斯还在研制类似于美国“大狗”和“山猫”等的四足机器人,这类机器人未来将用于侦察、火力支援、扫雷、医疗后送、后勤支援和战斗工程侦察等领域。
总体上看,目前已经进入俄军服役的地面无人系统智能化程度还不高,不具备自主执行任务能力,仍需土兵在一定距离进行遥控操作,但已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尤其具有可代替人在危险环境和区域执行多种任务的优越性,得到俄军的充分认可。据外媒报道,俄军已经将多台“天王星”系列和“平台”-M 等地面无人作战系统部署到叙利亚,用于支持、协同俄叙军队的作战并在实战中检验其任务能力。

报道称,俄制“天王星-6 无人战车在叙利亚屡次执行了战场扫雷任务。而且,叙利亚军队多次在俄罗斯专家操控的无人战车支援下,向反政府武装据守的高地发起进攻。在这些战斗中,俄制无人战车通常率先出击,逼近到距武装分子工事 100~120 米处吸引其火力。随后,叙军自行火炮向被发现的火力点实施打击。叙利亚步兵跟在无人战车后 150~200 米清除高地的武装分子,武装分子留下死伤者仓皇逃窜。
由战例可见,无人战车的参战无论是对于增强前线部队突破防御的作战能力,还是减小士兵的伤亡,都发挥了有效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更多种无人作战系统装备规模的不断扩大,俄罗斯军队的力量构成将发生革命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