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无人作战装备
在海上无人作战装备方面,俄罗斯海军专家认为,开发水中无人装备不仅能够用于侦察或消灭敌海上目标,也能够用于执行搜救任务,并且符合现代海军装备技术发展的趋势。
得益于苏联时期在这一技术领域奠定的雄厚基础,俄罗斯在进入 21 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状况有所恢复后,即不断加大对水下无人系统研发的投入,陆续开发并向海军交付多型无人潜航器。2011 年,俄罗斯黑海舰队开始装备“视界”-600 遥控水下无人潜航器。该装置重量不超过 15 千克,安装有操纵器及舷侧声呐,可进入水下 600 米深度工作,水下运行速度 3.5 节,可探测发现 100 米范围内的水下目标,并将黑白或彩色图像传送给操作员。

2016 年 12 月,俄罗斯《消息报》网站报道,俄罗斯海军已装备更先进的“滑翔机”-2.0 无人潜航器。该潜航器长约 2.5 米,有 1 对长约 1.5 米的机翼,外壳为复合材料,重量不超过 150 千克,可携带 50 千克悬挂设备进入深水执行侦察、搜寻等任务,持续工作时问 6~9 个月。同期,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已经开始部署“和谐”全球声呐跟踪系统。该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海底机器人工作站网络,利用声呐探测仪网络对全球各大洋进行监测,跟踪他国潜艇及军舰的活动情况。
“大键琴”系列无人潜航器是俄罗斯红宝石海事设计局研制的深水无人潜航器,包括“大键琴”1R 和“大键琴”2R-PM 两种型号。其中,“大键琴”1R 已经投入使用。该无人潜航器长 5.8 米,壳体直径 900 毫米,头部有半球形整流罩,重 2.5 吨,下潜深度 6083 米,速度 2.9 节,续航距离 300 千米,可自主工作 120 小时。

“大键琴”1R 无人潜航器载有舷侧声呐、数字摄像机、电磁探测器、声学分析仪等探测设备,可进行自主作业和按控制平台指令从事海底测深,绘图、搜索和识别水下物体,并向接收站传输高分辨率图像,主要用于搜索海底武器装备,研究海底环境和监视通信设备,执行多种军用和民用任务。“大键琴”2R-PM 为“大键琴”1R 的升级版,主要对软件和导航系统进行了升级
另据外媒报道,红宝石海事设计局还在研制“朱诺”自主无人潜艇,艇长 17 米,排水量 40 吨,锂电池电力推进,最大航速 24 节,续航力 600 海里/ 5 节,最大潜深 600 米。艇上配备有可模仿现役核潜艇水声特征及电磁信号特征的设备,据推测该无人潜艇平时可用于侦察、反潜训练以及海底测绘,战时则可能会利用这种无人潜艇模仿俄军核潜艇的特征信号,引诱北约国家的潜艇及反潜兵力,配合俄海军作战。

俄罗斯研发的水下无人作战装备中,最受世人瞩目并且最具威慑力的,还是“波塞冬”核动力洲际无人潜航器。该无人潜航器由红宝石海事设计局与孔雀石海洋机械制造设计局联合研制,主要构造包括战斗部、核动力系统、推进器、导航电子设备等舱段组成,由新一代核潜艇携带使用。

西方分析认为,“波塞冬”无人潜航器很可能源于先前曾经披露的“状况”-6 核鱼雷项目。采用核动力的“状况”-6 大型鱼雷直径达 1.6 米,长度超过 20 米,最大航程大于 1 万千米,与近期俄罗斯公布的“波塞冬”相关参数及测试录像大致相同。
“波塞冬”在其基础上通过采用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了自主任务能力,成为可在既定环境下独立行动的通用型全自主水下无人战斗装备,其导航系统可“在无任何外部修正下以足够高的精度快速接近目标或抵达任务海域”。“波塞冬”采用的紧凑型液态金属核反应堆具有体积小、超高能量密度和低辐射噪声等特点,使之具备了洲际航程和高航速,其巡航距离超过 10000 千米,最高航速接近 60 节,最大潜深 1000 米。

“波塞冬”的战斗部约占全长 1/4,虽然报道称其既可采用常规弹药,也可采用核装药,但考虑到其高昂的造价及洲际航程,作为常规武器使用的可能性极小,其更主要是作为战略威慑。据称,其核装药相当于 200 万吨 TNT 当量,战时可隐蔽航行至敌国海岸,摧毁其沿岸军事、经济设施,杀伤大量人员,制造大范围放射性污染。美国已将该水下无人作战系统认定为“战略核武器”。

实际上,俄罗斯研发“波塞冬”的主要目的,也是将其作为应对美国在其周边部署反导系统的重要手段。这种可在深海隐蔽机动并具有核作战能力的智能化无人装备,显然具有令美国反导系统望洋兴叹的效应,将使美方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手段,并且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投入。
“波塞冬”无人潜航器在 2018 年 12 月进入水下试验阶段,2019 年 2 月完成关键系统测试,计划最晚不迟于 2027 量产并交付俄罗斯海军。“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是俄军构建未来无人装备体系的重要举措,在动力、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的大幅超越,同时展示了无人潜航器的重要发展趋势,将对未来水下作战模式带来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