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展区由装甲突击领域、火力打击领域、智能弹药领域、防空反导领域、无人装备领域等几部分组成。
在装甲突击领域,参展产品拥有强大的武器系统、良好的越野机动性、先进的信息系统,具有跑得快、打得准、防得住、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主要型号包括 VT4 主战坦克、VT5 轻型坦克、VN16 两栖装甲突击车、ST3 轮式 105 毫米突击炮、VN22 轮式步兵战车、VP11 轮式防地雷反伏击车等。

VT5 轻型坦克相比上一届航展,在部分细节上进行了改进,包括车体侧面的侧裙板升级为格栅装甲,同时车体后部发动机散热器位置也增加了格栅装甲。而最为显著的改进,在于此次展出的 VT5 轻型坦克集成了一架“金雕”5A 微型四旋翼无人侦察机,能够大幅提升坦克乘员的战场环境态势感知能力。

ST3 轮式 105 毫米突击炮是国内多功能火炮研究的最新成果,它首次将间瞄火炮和直瞄火炮的功能合在了一起。现场的这门炮被放在了装甲突击展区展示,炮管与其他坦克炮一样前伸,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它的炮管可以象榴弹炮一样高高扬起,可以对远处看不到的目标进行打击,这个用专业术语叫做间瞄射击。
一直以来,直瞄火炮(典型的有坦克炮)和间瞄火炮(典型的有榴弹炮)都沿着各自的发展路径平行发展,之间没有什么交集。这里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编制体制方面的原因。近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武器设计者们开始提出研制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火炮系统,并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到日前为止,只有 ST3 可以初步被称为多功能火炮,它率先将直瞄和间瞄两种火炮的功能集成在了一起。

ST3 轮式 105 毫米突击炮的研制源自一项外贸需求。国外用户最早提出,在山地作战或者城市战中,对一些高处的目标,直瞄火炮射角不足,无法瞄准消灭敌人。ST3 加大的射角,达到了45°。该火炮保持了直瞄火炮在移动中精确打击静止和移动目标的能力,同时它还将榴弹炮的间瞄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了自动获取目标坐标、自动解算并生成射击诸元,自动完成精确调炮,直至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火力压制和打击,大大改善传统直瞄火炮面临的这一困境。

为了提高火炮射速加大火力密度,同时也为了减轻士兵的体力,增强自动化作战水平,ST3 采用了为 VT5 外贸轻型坦克设计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射手通过计算机便可以操纵火炮射击,显著提高了火炮的作战能力。这虽然只是一款外贸武器,但设计师获得的经验可以用于国内多功能火炮的研制,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此类火炮的出现。
VN22 轮式步兵战车以其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亮相便引起很大的关注。不仅如此,该车采用的一些新技术也都足够吸引眼球。新型 6×6 轮式底盘采用全油气悬挂,车身可以前后左右摇摆,任意改变姿态。这套系统具备很好的越野性能,在山地、沙漠等恶劣地形条件下,都能保证行驶的平稳性。车身则采用国际上流行的防雷设计,V 型车底可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向侧面分散,减小对车内人员的损伤。车身整体承重设计,可轻松满足 8 名全副武装的乘员的搭载要求。

VN22 采用目前流行的无人炮塔设计,具有不占用底盘内部空间的优点,上面的武器配置也足够辣眼。传统的 30 毫米自动炮加 7.62 毫米并列机枪是基本配置,升降式发射架上可安装 2 枚反坦克导弹,平时收在炮塔内,发现目标后升起,发射“红箭”12 反坦克导弹,可打击坦克顶部的薄弱装甲。
更让人惊奇的是,VN22 的无人炮塔上部两侧安装了 2 套主动防护系统。与此前国内在火炮日上展出的拦截弹固定安装的主动防护系统不同,这是一种可以旋转瞄准来袭目标的新型主动防护系统,也是国内第一次对外公开。该系统的每个发射装置上装有 2 枚拦截弹,可以上下俯仰,发射装置安装在一个可 360°全向旋转的基座上,当探测装置探测到来袭目标时,控制系统控制拦截弹旋转至目标方向,并发射拦截弹。拦截弹由精确的时间引信控制,可在目标附近爆炸,形成弹幕和冲击波,摧毁或使来袭弹药偏离。新主动防护系统的首次亮相证明了国内有不止一种主动防护系统在并行发展,并都试图通过推出外贸版本来获得这套系统实际应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