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真的要造反吗?
汉朝几乎大半个天下都是韩信打下来的。然而功高盖主,刘邦一直对韩信在戒备之心。当时有个谋士,早已看透二人的关系,就劝韩信造反,没有什么理由,就因为你功劳大,对刘邦是个威胁。但韩信没有听他的,不相信自己会因为功劳大而被杀。结果却正如那位谋士预料的那样,等天下渐渐平定,刘邦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来整治韩信了。
打败项羽一年后,刘邦就演了一出戏。当时韩信当楚王,项羽死后,他的手下钟离眛投靠了韩信。刘邦用这个人作突破口,要韩信把钟离眛交出来。他假装游云梦泽,云梦泽恰好位于楚国边境,天子出游,还到了韩信的封地,韩信必须去迎接刘邦,于是,他只能带着钟离眛的头颅去表忠心。
刘邦召见了韩信,拿出一封信,说有人告他谋反。韩信在这个情景下,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韩信直接说出“兔死狗烹”这句话,刘邦就不好意思拿着一封子虚乌有的谋反信杀韩信了。第一次杀韩信,刘邦失败了,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就赦免了韩信的罪,但削除了韩信楚王的封号,改封他为淮阴侯,并把他带到了洛阳。
刘邦当然不甘心,韩信被刘邦软禁在身边。后来陈豨叛乱,刘邦御驾亲征,韩信没有跟从。《史记 淮阴侯列传》中说,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韩信辞行,韩信跟他说一一大段肺腑之言:如果将来你被逼造反,我会配合你。
《史记》说陈豨真的反了,韩信就准备趁此机会里应外合造反,于是假传诏书赦免京城的罪犯和奴隶,打算依靠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当时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这位家臣的弟弟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谋反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人多势众不肯就范,于是找来萧何,让萧何出主意。萧何找到韩信,让韩信进宫,说刘邦已经凯旋,应该去祝贺,韩信对自己这位恩人深信不疑,结果韩信一进宫,就被捉拿,连审都没有审,迅速被吕雉处死了。后来刘邦回来,听说韩信被处死了,也不问谋反罪名是不是真的,也没有处罚任何人,就是很开心。这次杀韩信,终于成功了,而且刘邦还借了别人的手,萧何成了最大的“背锅侠”。
其实,韩信谋反之事,未必是真的。首先,韩信有自知之明,韩信是知道自己不能做帝王的,他曾跟刘邦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自己善于领兵,多多益善;而刘邦善于领将,这是天授,是学不来的。他自知没能力让那么多将领听自己的,韩信多次向刘邦表忠心,都体现出他没有反叛的意图。
其次,《史记》记载他的陈豨的约定实际模棱两可,没有确切的证据。《史记》中除了这一篇,从来不见韩信与陈豨有交往,他们交往的信件与对话属于高级机密,不可能是韩信自己暴露出来的,陈豨也没有机会提供,很可能就是当时有人编的。再有,《史记》记载,传言他召集囚徒造反,这个描述有点儿像山寨版的商纣王发骊山之徒,估计就是据此编造的,那个所谓的告发人也来历不明,不足为信。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韩信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他年轻时没饭吃,河边有一位洗衣服的老妇同情他,每天都会给他带来饭食,等韩信荣华富贵衣锦还乡,用千金来报答她。在天下未定的谋反最佳时期,谋士劝他谋反,他说,自己有今日,得感恩刘邦,不能背叛刘邦,他不是见利忘义之人。一饭之恩都不忘,怎么可能背叛对他有更大恩情的刘邦呢?
所以说,韩信之死是刘邦的阴谋。坐定天下后,刘邦首先要消除的就是对刘氏江山有威胁的异姓王,消灭他们就得有借口。在韩信之前以及之后,有不少类似他这样的异姓王,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如张敖、彭越、英布等等。可见除掉韩信是既定的路线,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谋反,“谋反”这个大帽子一定要给他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