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二卷)

五代十国

 

“群盗割据”的五代十国

天?四年(907 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朱全忠不但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而且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五代十国时期。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开平”这个美好的年号带来的不是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而是遥遥无期的刀光剑影、凶残杀戮。

“五代”指相继出现在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五代割据的半个多世纪中,后唐相对强盛。与五代差不多同时,南方还有九个割据政权,加上北汉被称为“十国”。但这十国并不是同时存在,或早或迟,或前或后,其中后蜀是前蜀的继续,南唐来自吴政权,北汉则是在后汉亡国后出现的。所以,与中原王朝同时并存的大约只有七八个。

五代各朝都以唐王朝的合法继承人自居,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中央王朝,因此理所当然地称帝。但十国偏居一隅,一般都只敢称王,且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根据“十国”与“五代”的关系,将“十国”分为四种类型:依附型,如吴越、马楚;摇摆型,如闽、荆南、南汉;自保型,如前蜀、后蜀;对立型,如吴、南唐、北汉。

其中,依附中原王朝的典型是吴越国。从钱?创建吴越国,就确立了尊崇中原的基本国策,不管中原地区如何朝代更迭,如何“城头变幻大王旗”。所以,后周显德三年(956 年),周世宗进攻南唐,吴越也毫不犹豫地奉命夹击南唐,成为中原王朝在两浙地区的忠实盟友。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吴越王钱?见统一大势所趋,很自然地去王号,归附中原。虽然,吴越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也确实换来了自己 70 年的安宁与富庶。

与中原王朝对抗最激烈的是割据河东并、汾、忻、代等十一州的北汉。其建立者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后改名刘?)。后周代汉,刘崇在太原称帝,视后周为世仇。刚刚建国,便派重兵攻打后周,以失败告终。高平之战,损失尤其惨重。北汉虽然立国二十余年,但“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终被北宋消灭。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多是大统一的时代,最有名的割据分裂时期莫过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但前者还是实现了较大区域的统一,如魏蜀吴三足鼎立,宋齐梁陈统一了南方,北魏、北齐、北周大致统一了北方。只有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林立,纷争不已,是不能再乱的乱世。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内藤湖南称之为“群盗割据”时期。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乱世,经济文化也有所发展。尤其是南方各国政权较为稳定,战乱较少,各国统治者又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农业发展尤为显著。手工业方面,如制茶业、瓷器业、织染业、矿冶业、制盐业、造纸业和雕版印刷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雕版印刷业尤其值得称道。

文学方面,此期诗坛是以过渡时期多中心状态,存在于风貌迥异的唐、宋两大诗歌高峰之间的,它既是唐音转为宋调的载体,又属历代地方诗苑中的强宗。很多学者提出,把五代十国当作文化上毫无成就的黑暗时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虽然前路艰难,但中国的历史仍不断前行,并且终于迎来了两宋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五代十国版图

五代十国的建立者多出身武将,有的便是唐末的节度使,五代十国时期实际是唐朝末年各地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原王朝以及边境各族的活动地区已远不及盛唐时期的辽阔。后梁疆域包括了今山东、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区外,安微、湖北的北部,山西、河北的南部以及江苏西北端、宁夏东南角。当时与它并立的还有吴、吴越、荆南、闽、前蜀、南汉。后唐时,疆域有所变化,占有今山东、山西全部,河北、河南、陕西的大部分,甘肃、宁夏东部,内蒙古南部,安徽、湖北北部以及江苏西北端。当时南方还有吴、吴越、南平(荆南)、后蜀、楚、闻、南汉与之并立。

后晋继承了后唐的疆域,只是增加了曾为后蜀兼并的成、阶二州,在北部则割弃了幽云十六州,失去了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仍是七国,其中吴政权被大臣徐知造篡夺,即南唐。后汉失去了今甘肃东南部地区,版图较之后晋又有所缩减。同时,南方的闽在晋末为南唐所灭,只剩下六国。

后周时期,南部疆域大大扩展,北部略有收缩,占有今山东、河南全部,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湖北的大部分,山西、内蒙古、宁夏的南部和甘肃的东部。这五个政权中,后周疆域最广,后唐其次,后晋、后汉、后梁再次。

 

 

南方的吴占有今江西全境,江苏、安徽的大部分,兼及湖北东部、河南东南端。南唐取而代之后,攻闽、击楚,疆域大增,但不久即被其他割据势力占领。五代末年,仅有今江西全省,安徽及江苏、湖北的一部分以及闽西地区。吴越国,领土包括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及福建东北部。闽国相当于今福建全省,后为南唐所灭。前蜀占有今四川省大部分,陕西、湖北二省西南端及甘肃东南。后蜀在后晋末年时疆域与前蜀略同。但后来秦、风、成、阶、金五州被后周占领,疆域缩小.

南汉立国时,据有今广东大部分和广西东南部地区。此后扩张至今广东全省、广西大部分、湖南东南部以及贵州、云南的小部分地区。楚国全盛时占有今湖南全境、贵州东部、广西东北部以及广东北端。南平(荆南)仅有今湖北省西部地区,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北汉政权的疆域相当于今山西省中部。

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也有新的变化。契丹在东北地区兴起,并于 946 年攻占开封,灭后晋,947 年改国号为辽。白蛮在西南地区建立大理国。西北的甘州回鹘日益兴盛,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而吐藩已经四分五裂,难以走出日薄西山的颓势。

显德二年(955 年),周世宗三征南唐,取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六十县的广大地区。显德六年(959 年),又北上攻辽,夺取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瀛、莫、易三州和莫州以北的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但周世宗不幸病逝,960 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建立宋朝,称帝。从乾德元年(963 年)起,宋太祖赵匡胤继续周世宗未竟的事业,着手统一全国。至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终于消灭了其他八个割据政权,为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划上了句号。

 

中外史海对照:

                 

曾经辉煌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到了 9 世纪中叶也不断走向衰亡。哈里发权力削弱,各行省总督和近卫军乘机扩大权势,甚至割地自立。945 年,波斯西北部的地方长官艾哈迈德攻占巴格达,成为巴格达真正的统治者。由于艾哈迈德出身于波斯人德莱木部落的白益家族,他创立的王朝因此称为“白益王朝”。100 年后,白益王朝被新兴的寨尔柱人推翻。

大约 7 世纪末,在多瑙河流域古麦西亚地方出现了保加利亚王国,这里最早生活着印欧人种的色雷斯人。10 世纪大公西蒙一世统治时期,封建关系基本确立,国势日益强盛。西蒙利用拜占庭争夺皇位的内乱,于 913 年进军君士坦丁堡,企图夺取皇位。919-924 年,四次进抵赫勒斯滂和君士坦丁堡,因为海军兵力不足而功亏一篑。924 年,他会见了拜占庭帝国的共治皇帝罗曼努斯,双方缔结和约。925 年,西蒙自称“罗马人和保加利亚人皇帝”,并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但是自 927 年西蒙的儿子彼得继位后,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第一保加利亚王国逐渐走向衰亡。

而大约从 8 世纪末起,北欧野蛮人,主要有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突然从不同的方向对欧洲发动侵袭,肆虐 300 年,给欧洲留下了深刻、悲惨的痕迹。北欧人主要沿着三条路线,朝不同方向进行扩张活动,挪威人向西、北至冰岛、格陵兰甚至北美大陆,南至不列颠诸群岛;丹麦人也向西,但沿着即弗里西亚和法国北部,与挪威人争夺不列颠及其周围;瑞典人向东,沿着波罗的海从河流向内陆逼近,掠夺和奴役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再通过河流进入黑海和里海,威胁拜占庭和高加素地区。

这个时代被称为中世纪维京时代。史学家乔治·杜比甚至认为:“在 900 年时,城镇几乎完全从欧洲大陆上消失,商业活动事实上等于零。”其中,维京人不仅是商人和海盗,还是适应性很强的殖民者,他们利用造船和远航方面的优势,常常驾船长驱直入,甚至建立自己的基地,因此威胁更为长久。不过,就像用暴力统治中国的草原民族一样,维京人在给欧洲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接受了当地的先进文化。9 世纪,有相当数量的维京人逐渐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从而取代了北欧地区传统的原始宗教信仰。到 10 世纪时,安斯加时代丹麦和斯维尔人的国王奉行宗教宽容政策,为他们的继承人所延续,越来越多的维京人开始接受基督教。

           

契丹的兴起:

在大唐帝国摇摇欲坠之际,活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族却在悄然兴起。907 年正月,契丹迭刺部军事首长耶律阿保机经过部落选举仪式,成为契丹八部的新首领。雄才大略的阿保机,创制契丹文字,发展经济,使契丹的力量日益强大。916 年,在粉碎几个弟弟的叛乱之后,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

通过不断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契丹先后征服了突厥、吐谷浑、党项等部,版图迅速扩张。926 年,辽太祖再次挥戈东进,立国 200 余年的渤海国,走向了末日。927 年,耶律德光即位,领土再次扩展,东至于海,西至金山(阿尔泰山),北至胪朐河(今中蒙克鲁伦河),南至白沟(河北雄县北的白沟河).

             

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州)、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和云州(今山西大同)。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936 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后唐派大军平叛。石敬瑭向辽朝献表称臣,呼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并许诺割让北方诸州作为酬谢。936 年,石敬瑭在辽军支持下灭亡后唐,建立后晋。次年,石敬瑭如约将幽云十六州献给辽朝。。

风云人物

                   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872-926),出身于迭剌部世里(耶律)家族,汉名亿,即辽太祖,907 -926 年在位。他勇善骑射、明达实务,在契丹部族中名望很高。

10 世纪初统一契丹八部,控制了邻近的女真、室韦等族;并任用汉人韩延?等改革风俗,建筑城郭,发展农业,制作契丹文字,为推动契丹族的统一和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朱温像

朱温:

朱温(852-912),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即梁太祖,后梁王朝的建立者,907 -912 年在位。唐乾符四年(877 年)参加黄巢起义,中和二年(882 年)叛变降唐,出任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后与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晋封为梁王,成为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

天?四年(907 年)废唐哀帝,自立为帝,改名晃,建都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开启了五代十国的历史。乾化二年(912 年)被其子朱友?杀死。

 

                                     石敬瑭像

石敬瑭:

石敬瑭(892-942) 沙陀部人,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的建立者,936-942 年在位。他年轻时朴实厚重、骁勇善战,深得后唐明宗的信任,被招为女婿,任河东节度使,掌河东地区的军政大权。

但为了夺取帝位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的代价取得契丹贵族的援助,灭后唐,即皇帝位,国号晋。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冯道像

冯道:

冯道(882- 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洲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祖上是耕读世家,但没人当官,处于社会下层。他受家风熏陶,酷爱读书,文采出众。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赴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他历事五姓,备受非议,被称为“不倒翁”,但他心安理得,曾作《长乐老自叙》。在他的倡议下,田敏等人在国子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后世称为“五代监本”。我国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开始。

 

                                    周世宗柴荣像

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921-959年),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后周第二位皇帝。
后汉时期,柴荣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在位期间,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

 

                  李煜像

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国君,961 年继位,史称李后主。975 年,国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违命侯,后被毒死。

李?作为帝王骄奢好色、佞佛空谈、不理朝政。但他却有极高的艺术オ华,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与文都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

风云变幻

 

            吴国与南唐

吴国与南唐

吴国的开创者杨行密原为唐淮南节度使。唐昭宗天复二年(902 年),被封为吴王,建都扬州,占有以淮南为主,包括江西、湖北等部分地区的 27 个州。吴国历四主,共四十六年。在南方的割据政权中,吴和它的后继者南唐力量最为强大。唐天?三年(906 年),杨行密死,长子杨渥继位。两年后杨渥被大将张颢杀死,重臣徐温又杀死张颢,立杨渥的弟弟杨隆演(原名渭)为吴王。919 年,徐温立杨隆演为天子,国号吴。次年,杨隆演死,弟弟杨溥继立。

当时杨隆演及其后继者已成傀儡,丞相徐温父子手握实权。927 年,徐温死,养子徐知诰擅权。10 年后,徐知诰(后改名李?)废掉杨溥自立,国号唐,都金陵,即史家所称的“南唐”。南唐历三主,约三十九年。955~958 年,后周连续进攻南唐。李?献出江北淮南地。开宝八年(976 年)宋军攻陷金陵俘李煜,南唐亡。

 

            后梁版图

后梁兴亡:

后梁为朱全忠(原名朱温)所建。后梁建立后,朱全忠与割据山西的原唐朝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的李克用继续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各地割据的局面仍然存在。乾化二年(912 年)六月,重病中的朱全忠被其第三子朱友?杀死。朱友?称帝后,众臣不服,政局更加混乱。次年二月,朱友贞杀死兄长朱友?夺取帝位。龙德三年(923 年),后唐军队杀入都城开封,朱友贞自杀身亡。后梁宣告灭亡,立国仅 17 年。 此图为后梁及北方诸国(镇)图,以梁开平二年(908 年)为准。当时梁的地域东至东海,西尽大安,南抵荆南,北有邢(保义)、魏(天雄)。与梁对峙的政权主要有:南方的前蜀、吴、楚、吴越、闽、南汉;西北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岐北的灵(朔方)、夏(定难)二镇;东北的卢龙(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燕南的镇冀(赵)、易定二镇。

             
              幽州之战

幽州之战:

911 年,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应天。同时,派军南下攻击晋易州容城县。晋王李存勖派大将周德威率步骑 3 万自飞狐东下,讨伐幽州。镇州将王德明、定州将程严领兵助战。次年正月,晋军入祁沟关,降涿州,进逼幽州。刘守光慌忙向后梁求救。后梁发大兵以援刘守光,攻克镇州枣强县,屠城,贺德伦急攻?县。值此危急之际,留守赵州的晋将李存审主动出击,一方面释放擒获的少数梁军放马者,诈称李存勖已带大兵回师南下;另一方面遣人混入贺德伦寨内纵火,梁军顿时人心惶惶。梁太祖朱全忠无心恋战,再加上身染重病,于是匆匆南归。晋军久攻幽州不下,向幽州周边州县进兵,以期孤立幽州。

913 年正月,周德威攻拔顺州(今北京顺义),降檀州(今北京密云)。此后,晋军相继占领蓟州、古北口、居庸关、妫州、武州、儒州等地。九月,刘守光自幽州夜出,袭占顺州,进入檀州。晋将周德威领兵悄悄追蹑其后,在檀州南山大败刘守光,刘守光狼狈逃回幽州。十?月,见幽州战事不决,李存勖亲征幽州,破城掠地,擒获刘守光之父刘仁恭。刘守光逃至燕乐,被乡间老农张师造捉拿送往晋营。至此,统治幽州 19 年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割据势力,终为李存勖所灭。晋占领河北之地,实力大增,为日后灭后梁奠定了基础。

魏州之战:

915 年(后梁乾化五年),后梁天雄节度使杨师厚病死。梁帝朱友贞于是割相、卫、河三州另为一镇,以贺德伦为魏博节度使,张筠为相州节度使。魏州人对此十分不满。军土张彦胁迫贺德伦上书梁帝请求恢复魏博六州建置,梁帝不从。张彦于是改降晋王李存勖,并请兵。李存勖抓住良机,与赵州部将李存审会军,经临清,至永济,入魏州城。梁将刘寻闻听李存勖到来,自洹水进兵魏县,与晋军对峙。两军交锋,不分胜负。当时德州空虚,李存勖趁机遣骑兵将其占领。

七月,晋军进占澶州。刘寻趁李存勖远在东方,便偷偷向乐平挺进,意图袭扰晋后方。李存勖大惊失色,急遣骑兵追击堵截。刘寻进至乐平,晋天雄军节度使李嗣恩已率部先行赶回晋阳设防。前有晋太原兵严阵以待,后有李存勖骑兵紧追不舍,刘寻只好放弃原计划,自邢州渡过漳水,在宗城暂驻,并计划夺取临清以求补给。晋幽州守将周德威探知敌情,进兵南官,抢占临清。刘寻驻军贝州,李存勖赶赴博州。随后,刘寻辗转于堂邑、莘县之间,与晋军日夜苦战。八月,后梁重占澶州,晋军李存审部围困贝州。

次年二月,李存勖见战争旷日持久,心生一计,诈称返回晋阳,而设伏于魏州。刘寻信以为真,征调澶州杨延直部 1 万人,合力进攻魏州,结果在魏州城东落入晋军的包围圈。晋军奋力冲杀,呼声震天,梁军大溃,7 万余人被歼。刘寻仅率数十骑突围,逃回滑州。与此同时,梁帝暗遣大将王檀率军乘虚自阴地关急袭晋阳。晋将安金全、张承业顽强死守。潞州李嗣昭令部将石嘉才率 300 骑日夜兼程驰援晋阳。王檀攻城不克,又见晋援军将至,只好焚烧营寨撤走。     在魏州之战中,李存勖歼灭梁军 7 万余人,改变了晋与后梁的军力对比。

 

 

            后唐灭后梁示意图

后唐灭后梁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 年)八月,李存勖采纳后梁降将康延孝的建议,决定趁梁军分兵北进计划实施之际,偷袭守卫空虚的后梁都城汴州。九月,李存勖立即率主力从朝城出发,向汴梁进军。由杨刘渡过黄河后进抵郓州,以李嗣源为前锋,夜渡汶水。四日晨,唐军攻克素无城守的中都(今山东汶上),俘虏后梁骁将王彦章等人。继而,进抵曹州(今山东曹县北),后梁守将投降。

九日晨,李嗣源率前军进至汴州城下,开封尹王瓒开门迎降。后梁末帝朱友贞和大臣皇甫麟双双自杀。后梁北面招讨使段凝率 5 万主力军赶回封丘,见大势已去,解甲请降。存在 17 年的后梁政权至此为李存勖消灭。

 

              后周与北汉形势图

后周与北汉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 年)八月,李存勖采纳后梁降将康延孝的建议,决定趁梁军分兵北进计划实施之际,偷袭守卫空虚的后梁都城汴州。九月,李存勖立即率主力从朝城出发,向汴梁进军。由杨刘渡过黄河后进抵郓州,以李嗣源为前锋,夜渡汶水。四日晨,唐军攻克素无城守的中都(今山东汶上),俘虏后梁骁将王彦章等人。继而,进抵曹州(今山东曹县北),后梁守将投降。

   九日晨,李嗣源率前军进至汴州城下,开封尹王瓒开门迎降。后梁末帝朱友贞和大臣皇甫麟双双自杀。后梁北面招讨使段凝率 5 万主力军赶回封丘,见大势已去,解甲请降。存在 17 年的后梁政权至此为李存勖消灭。

 

           周世宗三征南唐示意图

周世宗三征南唐:

后周显德二年 (955 年)十一月,周世宗趁冬季淮河水浅干涸,南唐又疏于防范,令李谷为淮南道行营都统,率领韩令坤等将讨伐南唐。李谷部很快便包围寿州(今安徽寿县)。国难当头,南唐元宗命寿州节度使刘仁赡固守待援,并遣刘彦贞统兵 2 万北援寿州,皇甫晖统兵 3 万屯军定远,伺机而动。刘彦贞另派 200 艘战舰向正阳进发,意图重占正阳,切断周军退路。李谷被迫撤寿州之围以保正阳。

次年正月,周世宗御驾亲征,命李重进先行率部赶赴正阳,支援李谷军。不久,李重进与李谷部在正阳歼灭南唐刘彦贞部。周世宗抵达寿州城下后,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法:赵匡胤部败南唐军于涡口,进袭清流关,攻克滁州(今安徽滁州),俘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司超部进占盛唐(今安?六安);韩令坤部占领扬州(今江苏扬州)、泰州(今江苏泰州)、六合(今江苏六合)等地,并在扬州东击败南唐陆孟俊部,活捉陆孟俊。但后周军却遇到极大阻力,攻城三月而不能克。周世宗被迫留李重进部继续围困寿州,自己返回大梁。

周世宗撤兵后,南唐相继克复被周军占领的州县,并派遣李景达部支援寿州。李景达调兵遣将,准备与刘仁赡里应外合,歼灭围域周军。后周李重进部处境十分凶险,周世宗再次亲征南唐。赵匡胤部连败寿州城外的南唐援军。南唐朱元等将率部投降后周。周军趁势大败南唐军。南唐军沿淮河东逃,周军紧追不舍,歼敌 4 万多人。李景达率残部仓皇逃回江宁府。刘仁赡见大势已去,投降后周。

寿州失守后,距其不远的濠州(今安徽濠州)被开辟成新的战场。南唐濠州都监郭廷谓烧后周在涡口修建的浮桥,并攻入濠州以南的定远县,后周守将武行德孤身逃走。后周军频频失利,粮草被焚烧殆尽,军情紧急。显德四年(957 年),周世宗第三次南征。进抵濠州西击败南唐军。南唐泗州(今江苏盱眙)守将范再遇、濠州守将郭廷谓先后降周。次年正月,经过 40 天苦战,攻入楚州(今江苏淮安)。此后,后周一路势如破竹,除舒、庐、蕲、黄四州外,淮南其他地区尽落后周之手。三月,周世宗抵达扬州以东的迎銮镇,江南大震。南唐元宗被迫求和,割让江北 14 州、60 县给后周。江北尽归后周所有。

 

杂文趣事

 

             《南唐先主李升年谱》书影

伶人申渐高

吴国后期,一直是徐温手握大权。徐温死后,他的亲生儿子徐知询和养子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国主李?)便展开了权力之争。徐知诰一方面招贤纳士,收买人心,另一方面暗地里夺了徐知询的兵权,又贬了他的官。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放心。一天,徐知浩宴请徐知询。席上,徐知诰用金杯满满斟了一杯酒递给徐知询:“愿弟弟活一千岁!”徐知询怀疑酒中有毒,接过酒杯没喝,另外找了个杯子,把酒一分为二,跪倒在地,献给徐知诰:“愿和哥哥各活五百年!”

徐知诰没想到庸碌无能的徐知询还会来这招,脸色顿变,左顾右盼,就是不肯接酒杯。而徐知询铁了心跪着不起,高举着酒杯,不肯放下。左右的侍从也惊呆了,不知该怎么办。这时,伶人申渐高径自走向前去,一边说着诙谐、幽默的笑话,一边把两个半杯酒合二为一,一饮而尽,揣着金杯走了。徐知诰赶紧秘密派人给申渐高送解药,但他已经七窍流血而死。

 

             王蜀宫妓图(明 唐寅绘,讽刺王衍奢侈荒淫)

“入草人“:

王建在蜀地建了蜀国,开始还算励精图治,但小儿子王衍即位后,奢侈荒淫、刻剥百姓出了名,前蜀国逐渐走向了末路。后唐庄宗李存勖想灭掉前蜀,为了保险便派大臣李严前去一探虚实。前蜀果然是自侍天险,君臣庸暗,灭亡是迟早的事。李严出发前,庄宗还命他带着宝马去换些奇珍异宝回来。

但没想到王衍定了一个法规:严禁奇珍异宝流出蜀地,只有那些粗制滥造的货物才能出去,称之为“入草物”。所以,李严只带回些皮衣、毛布和 200 两黄金。庄宗见了,勃然大怒:“货物流入中原,称为“入草',你王衍恐怕免不了有一天当“入草人!”不久,后唐便大举攻入前蜀国,王衍穿着白衣,口衔玉璧,群臣穿着丧服,抬着空棺材,失声痛哭,听候庄宗处置。

“渠伊钱”与“捋须钱”:

吴国庐州的观察使张崇征收捐杂税出了名,当地百姓都恨透了他。当他入朝时,人们听说他要调走,欢欣鼓舞,忍不住互相庆贺说:“渠伊(意为'他”)一定不回来了!”可是,没想到张崇过了几天又回来了,还怀恨在心,要求当地百姓按人头交“渠伊钱”。后来,他再次入朝,百姓们又听说他将被罢官,但这次长了教训,不敢再随便交谈、议论,不过又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就以目相视,彼此捋捋胡须表示庆贺。可恶的张崇知道百姓们这么?着他走,十分气恼,复职后,又加征“捋须钱”。

吃人魔王赵思绾

赵思绾(?一 949),河北魏州人。后汉时期任永兴节度使,后叛变后汉占据长安。后汉大将郭从义率军讨逆,围长安数月,城中粮尽,赵思绾竟然丧尽天良,把城中的妇女和儿童都杀了作为军粮,每日按数发给士兵。每次犒宴土兵,杀人数百。赵思绾生性残暴,喜欢吃人肝,常当着众人的面挖出活人的肝,切成细丝,等到切完,人还在痛苦的呻吟。他还取活人之胆以酒吞之,并对部下说:“食人胆一千,则勇猛无敌!后来,赵思绾见不能固守长安,就打算投靠后蜀。围域大将郭从义得知此事后,以诈谋招降赵思绾,然后伏兵擒之,949 年,赵思绾与其子被斩于闹市。

艺术宗教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作者顾闳中,但五代原迹已经亡佚,今存乃宋人临暮本,绢本,设色,纵 28.7 厘米,模 337.5 厘米。《宣和画谱》载,画中主人公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本出身北方豪族,衣食无忧,但后来家道中落,国破家亡,被迫到南唐避难,因为是北方遗民而不受重用。后来,南唐官府腐败,缺兵少将,后主李煜起用韩熙载为相。但韩熙载此时见朝廷昏庸无能,大厦将倾,不愿为官。为了躲开后主的责难,终日声色犬马,沉醉在莺歌燕舞中,不问世事。但后主半信半疑,便派顾闳中潜入韩府探虚实,顾闳中目视心记,创作了这幅千古名画。

它采取中国古代绘画中特有的长卷形式,巧妙地利用屏风将画面分成五个场面:听乐、观舞、歇休、清吹、散宴。五个场面既具有独立性,又彼此联系。生动地表现了宾客们沉醉在丝竹管弦中的奢靡、放荡。主人公韩熙载面阔肩宽、高冠长髯,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气度不凡,但始终表情沉郁、眼神呆滞、双眉微蹙,准确地刻画出了他貌似寻欢,但心事重重,满怀苦闷的心理。这幅画笔法精密凝练,工细灵动,富有层次感,神韵独出。曾经清乾隆帝、清末王鹏?收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

南唐画家周文矩绘,绢本,设色,纵 40.3 厘米,横 70.5 厘米,无作者款印。画面正中两人据胡床对弈,另有两人观看,一童侍立。右几置衣笥金箧,左榻设投壶棋盒,背后竖一屏风,上画一老翁据床而卧,一妇傍立,三侍女捧褥铺毡,床后又立一山水屏风。因屏风中又画屏风、所以称为“重屏会棋图”。关于这幅画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王安石的《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诗。南宋王明清在《挥麈录》中考证,画面中心的人物为南唐中主李?,因此这还是一幅珍贵的历史人物肖像画。这幅画的人物形象生动,用线细劲曲折。卷后有明沈度、文征明的题记。历经宋宣和内府,清安仪周、清内府珍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乐伎雕塑

王建墓棺床乐伎石刻:

王建是前蜀皇帝,其墓史称“永陵”,位于四川成都西郊三洞桥,20 世纪 40 年代出土。虽然被盗,但仍然出土不少文物,精湛的石刻艺术尤其让今人叹为观止。栩栩如生的乐伎石刻分布在陵内中室棺床东、西、南三面。据统计,南面有舞者两幅,弹琵琶、拍板伎各一幅。东面有击正鼓、齐鼓、和鼓、吹笛、吹?篥、拍板、羯鼓、摇?牢与鸡娄鼓、答腊鼓、毛员鼓伎共十幅。西面有吹?、吹排箫、弹筝、吹小?篥、弹箜篌、吹叶、吹笙、吹贝、击铜钹、击羯鼓共 10 幅。

舞者衣襟飘摇、翩跹起舞;奏乐者神采奕奕、情态各异。他们的风采和微笑仿佛也带来了千年前的袅袅乐音。这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宫廷乐队,有学者就认为石刻表现了《霓裳羽衣曲舞》在散序结束、中序即将开始的间隙,舞者准备起舞的情景。它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更是重要的乐史实物资料。

周世宗的抑佛运动:

            周世宗柴荣雕像

唐朝晚期,寺院“建置渐多,剃度弥广”,甚至出现了“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的现象。为了逃避赋役,不但大批成人剃度为僧尼,就是儿童也多“适入空门”。后周世宗(柴荣)针对这种恶俗,于显德二年(955 年)下令废除没有敕赐寺额的寺院 30336 所,仅保留 2694 所。大批僧尼必须还俗劳动,同时禁止私度僧尼。另外,佛教盛行使大量铜钱被销毁塑造佛像,铜钱日益紧张,周世宗又下诏毁天下铜像用来铸钱。据说,镇州有一尊大悲(观音)佛像,诏书下达后也无人敢动。周世宗亲自来到这里,用斧斫破佛像的脸面和胸部。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抑佛运动,对于增加政府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农田水利

捍海石塘:

钱塘江涨潮时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虽然蔚为壮观,但严重影响了沿岸的农业生产,也威胁着都城杭州的城防。吴越国君钱?和当地百姓发现,用版筑方法修建的土很容易被海潮冲塌,于是创造了新的筑堤方法。用竹子扎成大竹笼,再在笼中盛上巨石,垒成石堤堆砌成大石塘,塘外再打下大的木桩。这样,从六和塔到艮山门建造了一条坚固的防线,有效地遏制了潮头猛兽般的侵袭。经过 800 多年海潮的冲刷,到清朝雍正年间,当年棱角分明的巨石已经被磨得平滑,但仍有一部分静静地屹立在海岸,恪守着白己的职责,无私地保卫着人们的家园。

 

南方的圩田:

“圩田”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文献,但这种技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两国就曾在太湖流域筑堤断绝外水围田。至唐、五代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南方河汊纵横,且河身较高、田面较低。南唐和吴越的百姓在河渠两岸、农田周围筑成河堤,内可围田,外可隔水。每圩方圆几十里,如同城池。另外,还沿堤建造水阀,控制水势,旱则开闸放水灌溉,涝则闭闸拦水。吴越国尤其重视水利建设,建立了专门从事太湖治水治田、维修养护工作的“撩浅军”,形成了井然有序的塘浦圩田体系。这是当地百姓生产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大大加强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洼的水涝之地变成了肥沃的耕地,对保障农作物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1994年于河北曲阳王处直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承唐代遗韵,下开宋元先河

舞蹈陶俑(南唐)

四耳横梁青瓷盖罐,于广州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胎质坚硬,釉呈青绿色,施釉均匀

孔雀蓝釉陶三系瓶,1965年福州刘华墓出土,波斯制品

褐釉贴花盘口穿带瓶


青铜镀金佛塔


邢窑瓷像,1978年于河北临城出土,当时百戏中“象舞“形象

约克谷维京宝藏


人首鱼身俑,1950年于江苏南京祖堂山李升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