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二卷)

唐  朝(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要找句诗来概括安史之乱前 137 年的唐前期历史,“诗圣”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好恰当。它开拓进取、勇往无前的精神风貌,它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恰如不畏艰险的登山者,最终登上泰山之巅,傲然俯视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的其他朝代,傲然俯视世界同时期的其他文明。

出身关陇贵族的李渊于隋大业十三年(617 年)趁机起兵,建立了唐朝。他一扫群雄,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武装,镇压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武德九年(626 年)六月四日,李渊次子李世民采取阴谋手段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亲让位,自己称帝。不过,虽然李世民夺取皇位的手段不甚光彩,但他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明君,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美名。

早在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就立长子承乾为太子。太子既是嫡长子,又自幼聪敏,识大体,临朝听事,很受太宗及皇后的喜爱。但是,后来承乾患了足疾,走路都很艰难。而魏王李泰越来越得太宗欢心。李泰也恃宠而骄,怀了夺嫡的野心。后来,大子承乾为了巩固太子之位,与朝臣侯君集等人企图谋杀李泰,事情败露,承乾被废,侯君集被杀。

朝中众臣开始明目张胆地各自依附一位皇子争夺帝位。权衡利弊后,受宠的李泰没有被立为太子,因仁弱而被太宗嫌弃的晋王李治反而成为了继承人。为了能让仁弱的太子将来坐稳江山,太宗作《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传授为君之道;安排以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为主的辅佐班子。

高宗即位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并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对大唐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宗夹在明主太宗与一代女皇中间,完全被掩盖了光芒,历来被认为是昏儒之君。其实,根据史书的记载,高宗虽不及太宗英武,但也是守成之君。他勤于政事,鼓励臣下进谏,赏罚分明,处事果断。武则天虽然被立为皇后二十年,但却没有能控制高宗设置的宰相班子。

麟德元年(664 年)以后,高宗“苦风眩头重”,武则天虽“垂帘于后”参与政事,但军国大事仍由高宗亲自处理。直至上元元年(674 年),武则天通过“建言十二事”收买了人心,个人威望、地位也迅速提高。弘道元年(683 年),高宗去世,在裴炎的支持下,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小儿子李旦为帝,但仍临朝称制。

载初元年(690 年),改唐为周,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神龙元年(705 年)后,武则天年事已高又身染重病,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曾经的中宗、复立的太子李显。中宗一向昏庸懦弱,毫无帝王之オ。他即位后,大权很快落入武三思之手。后来中宗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又与武三思勾结,企图夺取皇位。韦皇后后来将中宗毒死,效法武则天,临朝称制。

睿宗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合谋,引羽林军杀死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睿宗复位。被立为太子的李隆基不满太平公主大权独握,在宋?等人的支持下,赐死太平公主,消灭了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李隆基掌握了大权,不久即位,改元开元,即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唐朝也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开元之治。

玄宗统治前期海晏河清、物阜民丰、四方来贺,影响远及亚欧诸国,无怪乎中国人被称为“唐人”。不过,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瓦解,玄宗也由年轻有为的英明君主蜕化成了奢侈腐败的皇帝,唐朝的鼎盛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也走向了终结。

纵观唐安史之乱前的一百多年,在位诸帝大都称得上有为君主。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记载了火药的制作方法,修订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行历》,出现了被誉为“药王”的名医孙思邈。统治者重视以史为鉴,修纂前代及当代的历史。如今位列“二十四史”中的八史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此外,音乐、舞蹈、教育等具有鲜明的特色,诗歌、书法、石窟艺术等都进入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朝版图

唐朝建立后,立即着手消灭其他割据势力。割据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薛仁杲,割据武威(今甘肃武威)的李轨和割据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首当其冲。武德三年(620 年)三大势力被消灭,基本上解除了西北、东北方向对关中的威胁,将秦、晋之地连成片。此后,又相继消灭了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刘黑闼、江陵(今湖北江陵)的萧铣、豫章(今江西南昌)的林士弘等,实现了对中原和江南的控制。至贞观初年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此后,唐王朝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一轮的疆域扩张。在北方,贞观四年(630 年)灭东突厥,将漠南地区尽收版图。贞观二十年(646 年)又灭漠北薛延陀,大漠南北都成为唐朝领土。于是,朝廷在漠北设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单于都护府,唐朝北部疆域达到极盛。

但永淳元年(682 年)突厥复国,唐朝势力退出漠北。在西北地区,西突厥是唐朝的一大劲敌,但东突厥灭亡对其震动很大。就在这一年,即贞观四年(630 年),西域胡人居住的伊吾七城投降,朝廷设西伊州,迈出了进入西域的第一步。贞观十四年(640 年)平高昌,在其地设西州和安西都护府。显庆四年(659 年),灭西突厥,尽得西突厥故地,在东起阿尔泰山、西至咸海的西突厥本部设置了几十个羁縻都督府州,隶属于昆陵、?池二都护府。

龙朔元年(661 年)又在阿姆河以南西域十六国设羁縻都督府州,势力一度远至波斯。但后来大食势力不断扩展,天宝十年(751 年)经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之战后,唐朝被迫退至葱岭以东,在葱岭以西的影响大大削弱。

 

东北地区,唐朝于高宗初年灭掉朝鲜半岛的百济、高丽。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辖高丽和??诸部,辖区西起辽河,东与北至海,包括今天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地区,南及朝鲜半岛北部和西南部。但后来随着高丽人民的反抗和新罗的扩张,辖境日益缩小。

东北的粟末??在大祚荣时期建立震国,势力日益强盛,开元元年(713 年),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干,于是改称渤海国。后来,渤海国趁唐与高丽在辽东势力削弱,迅速扩张,成为“海东盛国”。开元十四年(726 年),唐朝还在黑水??生活的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上游与乌苏里江流域设立黑水都督府加以羁縻。

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贞观九年(635 年)唐朝出兵平定吐谷浑、党项,将四川西部西羌部落纳入版图,在大小金川设置州县,其边界西至黄河河曲,南至折多山。在青藏高原上,吐蕃部兴起,并在龙朔三年(663 年)击败吐谷浑,统一了青藏高原,成为唐朝在西南的一大威胁。南部边境,武德初年唐即占有交趾地区,并设立了交州总管府,管理着西南至云南东南、广西西南和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

在政区建制上,唐朝仍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唐太宗还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唐玄宗时增至十五道。道是监察机构,皇帝经常派巡察使、按察使巡行地方,进行监督。县以下设乡,乡下有里,“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有里正一人。另外,在边境地区广泛设置了由当地部族酋长为都督刺史的羁縻府州。

 

中外史海对照:

                 

在西亚地区,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损害了麦加商人贵族的利益,穆罕默德及其信徒不断遭到迫害。他们被迫逃亡麦地那。来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将穆斯林组织起来,成立了“乌马”,即穆斯林公社。这个所谓的公社不仅是宗教团体,还是军事、行政组织,形成了日后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因此,在这个公社内,穆罕默德不但是宗教领袖,还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此后,通过壕沟之战等一系列战役,穆罕默德率领武装不断袭击贵族商队,征服了麦加及其他许多地区和部落。632 年,阿拉伯半岛实现了大体的统一,但穆罕默德于同年 6 月 8 日去世。

穆罕默德去世后,经过短暂的政治斗争,阿布·伯克尔出任哈里发,平衡了各派势力,并立即发动了扩张战争,成功占领了加沙地区。第二任哈里发次麦尔上任后,更是发动了空前的大征服运动。635 年占领了叙利亚的首府大马土革。637 年,占领伊拉克,深入波斯腹地。640 年,攻入埃及。642 年,消灭了波斯帝国,占领开罗。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又先后征服了呼罗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北非的利比亚等地区。

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趁内乱之机夺取了哈里发的权位,在大马士革建立了倭马亚家族的哈里发政权,史称倭马亚王朝。由于倭马亚王朝的旗帜尚白,被中国称为“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建立后,继续对外扩张。664 年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此后又继续征服了布哈拉、马尔罕和花刺子模等广大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被唐朝军队所阻。

732 年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后,阿拉伯人基本结束了对外扩张,阿拉伯帝国基本形成。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南自尼罗河下游,北达里海和咸海南缘,横跨亚、欧、非三大洲。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永徽二年(651 年),大食即遣使和唐朝通好,阿拉伯商人也纷纷来到中国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等地经商。有的大食人还在中国落户,在朝中任职。

自隋朝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建立,日本留学生已经在中国学习了二三十年。他们学成回国后,宣传唐朝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并以唐朝制度为蓝本,促成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主张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关塞、防人及驿站等;造户籍、计账,施行班田收授法;施行租庸调新税法。“大化改新”虽然遭到保守贵族势力的反对,与其进行了艰难的斗争,但毕竟取得了成功,改革后的日本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此外,7 世纪中,西亚的波斯帝国(今伊朗)虽然亡国,但部众仍存,也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东罗马被称为拂麻,也与唐朝保持着互通使臣的友好关系。贞观十七年(643 年),拂麻王波多力遣使来唐,献上赤玻璃、石绿、金精等物。唐太宗回书答礼,回赠绫、绮等丝织品。

           

城市图说:

隋时,在汉长安城东南建大兴城,唐改称长安城。长安城是著称于世的国际大都会,盛唐时人口达百万之多。它东西宽 9721 米,南北长 8651 米,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外郭城是一般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区、商业区,从东、西、南三面拱卫宫城和皇城。外郭城中东西大街 14 条,南北大街 11 条,纵横交错如棋盘,把住宅区分为 108 个坊。

             

唐朝的建立

    隋大业十三年(617 年)五月,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杀死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趁着隋末战乱造成的机遇,宣布起事。李渊带领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亲率三万大军向关中进发,由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大军顺利渡过黄河,进军关中。李神通、平阳公主等各支反隋势力纷纷前来会合,队伍迅速壮大到二十余万人。

占领长安后,立据守长安的杨侑为傀儡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封为大丞相、唐王,手握大权。大业十四年(618 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五月,逼恭帝禅让,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改元武德。

内变外战

柏壁之战(见右图):

隋朝末年,马邑(今山西朔州)校尉刘武周勾结突厥贵族割据一方,并率众攻取李元吉驻守的太原,长驱南下直至龙门(今山西河津),形势十分危急。武德二年(619 年)十?月,李世民率兵从龙门乘坚冰渡过黄河,驻扎在柏壁,与宋金刚部对峙。李世民坚壁不战,拖延时日,待对方粮尽计穷时一举歼灭。

次年初宋金刚果然军粮匮乏,仓皇北逃,李世民追到介州。宋金刚列阵而战,南北七里,气势逼人。李世民派李世?等在其北,翟长孙等在其南,两军夹击。自己从背后突袭,宋金刚大败而逃。尉迟敬德、寻相率八千兵投降大唐。刘武周闻此,放弃并州与宋金刚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杀死。刘武周所占州县尽为唐所有。

             

玄武门之变(见左图)

唐朝建立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形成的太子集团和在统一战争中势力迅速膨胀的秦王李世民集团为夺取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争夺。武德九年(626 年)六月四日,李世民通过收买的北门守将带领八百勇士入官,袭杀高祖侍卫,埋伏在临湖殿。待李建成、李元吉从玄武门入宫行至临湖殿,发动突然袭击,两人相继被李世民、尉迟敬德杀死,唐高祖也被软禁在临湖殿。

东宫部属听闻噩耗,率 2000 精兵攻打玄武门,一番恶战后,被迫撤退。李世民率尉迟敬德等人以武力威胁高祖改立皇储,高祖被迫交出实权。八月八日禅位于李世民,被尊为太上皇。次日,李世民登基于显德殿,成为著称后世的唐太宗。

唐攻东突厥之战(见右图)

隋末唐初,东突厥东山再起,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两度进犯关中,威胁都城长安。贞观三年(629 年),趁其内乱,唐太宗派李?出通漠道,李靖出定襄道,柴绍出金河道,李道宗出大同道,卫孝节出恒安道,薛万彻出畅武道,六路部队共十万大军北上出击。李道宗在灵州大战敌军,俘获上万人口、牲畜。次年正月,李靖进驻恶阳岭,夜袭颉利可汗,颉利退往牙碛口,后走保铁山,假意派特使请罪,却暗中积蓄力量图谋东山再起。李靖再次突袭颉利,颉利得千里马逃往沙钵罗,后被张宝相擒拿押至京师。东突厥灭亡,唐朝疆域大大扩展。至此,除了边境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唐朝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对外交流

文成公主入藏(见左图)

松赞干布是吐蕃杰出的首领,他不但完成了西藏的统一,还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使得西藏日益欣欣向荣。他仰慕大唐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贞观十五年(641 年),唐太宗终于允许将宗室李道宗的女儿文成公主嫁给他,并请李道宗主婚,亲自送女儿到吐蕃。文成公主一路西行,而松赞干布也早已率部队驻扎在柏海,亲自到河源迎亲,并对李道宗恭敬地执子婿之礼。为了表达能娶到天朝上国公主的荣耀,他还特地建了一座宫殿作为公主的寝宫,这就是著称后世的布达拉官的前身。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包括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在内的大量物品,以及经史、诗文、工艺、农药、历法等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加强了它与内地的联系,文成公主也因此被当地百姓奉若神明,至今仍有文成公主庙。

玄奘西游:

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分歧,难得定论,决心到天竺学习佛法。贞观元年(627 年),他带着“为绍隆佛主,为光遗法”的宏愿从长安踏上了征程。经过今天的新疆及中亚各国、饱经沧桑、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今巴基斯坦和印度。他游学十九年,走遍了五天竺。在当时的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随戒贤大师学习《瑜迦师地论》《大乘起信论》,并代戒贤讲经说法。贞观十六年(642 年),戒日王在曲女城举办有十八国国王和各派僧侣出席的大型经学辩论会,玄奘作为主讲人把所著《破恶见论》挂在会场门口,征求答辫,名震五天竺,获得极高的荣誉。

贞观十九年(645 年),他带着 657 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在慈恩寺译经二十载,共译出佛经 75 部,1335 卷,并撰写《大唐西域记》,介绍所经各地的风土人情。玄奘西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取材于他的事迹,共中《西游记》最为百姓喜闻乐见。

鉴真东渡:

鉴真和尚是我国佛教律宗的大师,法名远播海外,日本圣武天皇很想请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从天宝二年(743 年)到天宝七载(748 年),鉴真带领弟子曾五次东渡,但由于地方官的阻挠和海上风浪的打击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时还因病双目失明。

天宝十二载(753 年),他不顾年事已高、身患眼疾,再次东渡,终于在第二年初到达日本,当时已年近七旬。他不仅带去了律宗,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播到日本。

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由鉴真及其弟子建造的,寺中收藏的鉴真和尚坐像更是当时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鉴真大师还精通医学,双目失明后就靠鼻嗅来分辨药物,东渡后还给日本带去了先进的药物学知识。

风云人物

                   李渊画像

李渊:

   李渊(566--635),即唐高祖,唐王朝的建立者。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关陇贵族出身,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不久攻占长安,立炀帝孙侑为帝。618 年,逼杨侑禅让,即皇帝位,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不久便统一了全国。玄武门之变后传位给次子李世民,成为太上皇。

 

 

                             李世民像

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李渊次子,即唐太宗,626-649 年在位。隋朝末年策动父亲起兵反隋,多次担任主将统兵,被封为秦王。武德九年(626 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

他坚决抵抗突厥的侵扰,击败东突厥,但又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突厥、铁勒、回纥等族尊为“天可汗”。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明君,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盛世。

 

                                      武则天像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705 年在位。开始为唐太宗的才人,后得高宗宠幸,被立为皇后,一直辅佐高宗处理政务。中宗即位后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 年)废睿宗,改国号周,称圣神皇帝。

神龙元年(705 年)武则天身患重病,张柬之等人趁机拥立中宗复位,并复国号唐,她不久病死。

 

                   李隆基像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2-756 年在位。景云元年(710 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立父亲睿宗即位,不久受禅称帝。他在开元年间锐意进取,开创了又一个盛世----“开元之治”。

但后来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苛征暴敛。755 年,北方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次年,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享(肃宗)即位灵武,他被尊为太上皇。安史之乱平息,他回长安,不久郁闷而死。

盛世大唐

 

            敦煌盛唐壁画中的铁犁牛耕图

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起于 7 世纪初期,终于 8 世纪中叶。夜户不闭,路不拾遗,社会祥和,国家富强。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之绚丽、辉煌,无不为历史之最。尤其是独步天下的豪迈、开放、自尊、自信的心态,达到很高的境界,升华了民族精神。一时涌现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英主,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姚崇、宋?等名臣贤相,还有舍身求法的玄奘、东渡日本的鉴真、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一行。

除初唐四杰外,更有李白、杜甫这样光耀千古诗坛的双子星。唐代进步的经济文化,对当时的世界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海陆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众多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来。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地赞叹。直到今天,海外华人仍被称为“唐人”。“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所展现的大唐气象,至今令人心向往之。

 

             唐 阎立本《步辇图》,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

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他亲历过隋末农民起义,深知苛政误国。因此,时时以隋亡为鉴,将君主比作舟,百姓比作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他励精图治、操心国事,十分注重选官用人。“孜孜奉国,知无不为”的房玄龄、“每以谏诤为心”的魏征、“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李靖、“出纳惟允”的温彦博、“众务必举”的戴胄、“激浊扬清”的王?:朝堂之上,可谓四方辐辏、人オ济济。而唐太宗又胸襟开阔、善于纳谏,在他的领导下,唐朝出现了第一个治世----“贞观之治”。

             
              壁画: 武则天,万国来朝 董卓作品

贞观遗风:

在古代社会,武则天作为一名女性而能君临天下,既是时势所致,也与她的政治才能有关。她主政期间,以铁腕手段打击了以李唐皇室为主的士族势力,扶植了一批为己所用的庶族官僚。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首创殿试、武举,广罗人オ。名相狄仁杰以及后来活跃在开元政坛上的姚崇、宋?、张九龄,都离不开武则天的伯乐之识。她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均田制。当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口也迅速增加。武则天虽因任用酷吏、大肆佞佛为后世所诟病,但不可否认她施政、治国颇有“贞观遗风”、也为此后的“开元之治”打下了基础。

 

              剪纸画:唐玄宗与杨贵妃

开元盛世

武则天下台后的动荡并未持续多久,大唐王朝便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开元之治。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在姚崇、宋?、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一批贤臣的辅佐下,直指时弊、锐意革新;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抑制食封贵族;抑制佛教势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整理典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正是经过这样的努力以及贞观、武则天时期的积淀,开元、天宝年间的畜牧业、手工业、商业都一派欣欣向荣,国家安定、海晏河清、物阜民丰。但是,即使阳光再灿烂,地面也总有阴影。盛世下的歌舞升平难掩衰颓的无奈,“安史之乱”已如魔鬼慢慢逼近了盛世的辉煌。

 

            《唐律法典》残片(局部)

辉煌的法典---《唐律疏议》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年)在隋《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武德律》。贞观年间,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又对此加以修订,成《贞观律》,此时唐律基本形成。高宗年间,长孙无忌、李?等人又以《武德律》《贞观律》为基础,修成《永徽律》,并于永徽二年(651 年)颁行全国。次年,对《永徽律》做了详细解释,撰成《疏议》三十卷,附在律文后颁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这样,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一《唐律疏议》便形成了。

《唐律疏议》分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十二篇。记载的具体刑名有五,即“五刑”----笞、杖、徒、流、死,分为律、令、格、式四种体式。《唐律疏议》总结了前代的司法经验,立法宽简、内容周详,不但鲜明地体现了儒家“一准乎礼”的量刑定罪原则,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封建法律的典范。因此,它不仅为后世所继承,还影响东亚日本、朝鲜等国的立法,在我国法制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孙思邈与《千金方》

“药王“孙思邈

大唐盛世,名医辈出,其中尤以孙思邈的成就最高。孙思邈(581- 682),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年幼时体弱多病,寻医问药几乎倾家荡产。正因如此,他博览医籍,钻研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诸学。至弱冠时便已深悟医理,自己的病也慢慢治好了。孙思邈用药如神、妙手回春且医德高尚。他曾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在他眼里,“人命至重,贵于千金”,所以他的两部医学著作都以“千金”命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这两部书又简称《千金方》,总结了唐以前历代医家的医学理论和治疗经验,收集了 5300 多个医方,并记载了 800 多种药物,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正是由于他对医学和药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又怀有一颗救济苍生的博爱之心,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并在五台山修建“药王庙”,香火千余年不衰。

 

           手工业发达地区

手工业:

唐代的手工业分为官营、私营两种,以官营为主。其中,纺织业最为发达,北方善制绢,南方盛产布。宋州、亳州以绢帛著称,而定州盛产绫绢。麻纺织品主要产于关陇和江南,以黄州的赀布最负盛名。棉纺织品主要来自岭南的桂州和西北的西州一带。矿冶业也有所发展,当时开采的矿产品有金、银、铜、铁、锡、铅等,主要分布在陕州、宣州、润州、饶州、信州、衢州等地区。共有各类矿山 168 所,其中包括铜冶 96 处、银冶 58 处、铁山 5 座、锡山 2 处、铅山 4 处。而且钢铁治金业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造船中心主要集中在扬州、洪州、宣州、金陵等地,远航印度洋和红海的中国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造纸技术广泛传播,造纸业已成为较为普通的手工业。当时的杭州、越州、婺州、衢州、宣州、歙州、信州、益州、韶州、蒲州等地建立了官办和民营的造纸作坊。而且各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纸的数量和品种都大为增加。陶瓷业也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秘色瓷出土场景

陶瓷业:

唐朝的造瓷业非常发达,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的邢窑、耀州窖、巩窑等盛产白瓷。其中邢州窑的白瓷被称为“类银”“类雪”,而且产量很大,社会各阶层都能使用。南方的越州窑、婺州窖、洪州窑、岳州窑等相继进入盛烧期,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名窑,可谓名窑林立。以越州窖的产品最佳,釉色光亮纯青,为帝王专用,被誉为“秘色瓷”。

1987 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十余件秘色瓷器,证实了越州窖的高超水平。另外邛州大邑的白瓷也颇负盛名,体薄而致密,色白声清,得到大诗人杜甫的盛赞。

 

              西安大雁塔的僧一行雕塑

僧一行测天

僧一行(683-727),本名张遂,汉族,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一行和尚不但是得道高僧,还是在我国乃至世界天文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天文学家。开元十二年(724 年),他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于 1718 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近千年。他还倡议在全国 24 个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夏至日、春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并设计了用来测量北极高度的仪器----复矩图。最后测得地球南北相差 351 里 80 步(合今 129.22 千米),北极高度相差一度。虽然这与今天的测量值有不小的差别,但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子午线进行科学测量,意义重大。

开元十五年(727 年),一行还修订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后来的历法家编写历法都未能超出它的结构,直至明朝末年西洋历法传入中国。

 

           商业都会

商业都会:

唐前期国家统一、安定,农业、手工业发达,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当时南北各地都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商业都会,首屈一指的便是都城长安。这个国际大都会行走着各国的商人,流动着各地的奇珍异宝。而东都洛阳则是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城市,作为运河漕运的中心,囤积着大量粮食、物资,在其所设的南市、北市和西市也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十分繁华。长江北岸的扬州当南北交通要冲,漕米、海盐、茶叶都在这里集散,是长江下游的商业都会。天宝年间的一场大风吹翻了码头数千艘船只,可见其兴盛。另外,益州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广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这些大都会中熙熙壤壤的人样、鳞次栉比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无不描绘着大唐盛世的繁华、强盛和广阔胸襟。

杂文趣事

 

             清 廉涛《华清出浴图》

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了不少成名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一例。开元二十五年(73 年),唐玄宗在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找到了姿质丰艳、能歌善舞、聪颖过人的杨玉环。其时唐玄宗 56 岁,杨玉环刚 22 岁。玄宗把后宫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天天守着杨贵妃,形影不离。

由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信任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政治日益腐败。天宝十四载(755 年)十?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近臣逃离长安。途中,随从护驾的禁军晔变。他们首先杀死了杨国忠,又逼玄宗交出杨贵妃,玄宗深知大势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爱妃了。不过,他不忍让贵妃惨遭士兵的虐杀。在与贵妃泣不成声地抱头痛哭一场后,他赐给贵妃三尺白绫,缢死在一间佛堂前的梨树上。其时,贵妃年仅 38 岁。长安光复后,玄宗回到京城,悔恨交加,终于在宝应元年(762 年)的四月五日,怀着对贵妃的绵绵情意,郁闷而死。正如《长恨歌》中所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才子王勃:

王勃是有名的大オ子,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有一次他路过洪州,顺道去拜访都督阎伯屿。阎伯屿邀请他重阳节那天到他修茸一新的滕王阁赴宴,他满口答应了。九月九日那天,当地官员、社会名流都来了。阎伯屿说:“滕王阁是洪州一景,值此佳节,我们也该写序赋诗,才算风雅!”他虽然这么说,但在座的客人都知道都督大人其实想让自己的女婿写,炫耀他的才华,于是都识趣地婉言拒绝,不肯接纸笔。

可是王勃不谙世事,又年少轻狂,满口答应,接过纸笔。阎伯屿怒火中烧,又不便发作,离座而起,假装去更衣了,并派人随时看着王勃,向他报告撰写的文句。阎伯屿是越听越奇,特别是听到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禁拍案叫绝,打心眼里佩服王勃的神来之笔。于是赶紧出来请王勃完成这篇锦绣文章。这年的重阳节大家都玩得兴致勃勃,王勃的才名传得更远了。

             

文物遗迹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郊的一座小山上。贞观十五年(641 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赞普松赞干布在这里为公主修建了 1000 间宫殿,西藏百姓将这座山看作是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此称它为“布达拉”。但吐蕃王朝灭亡后,布达拉宫被战火毁坏,只剩下现在布达拉宫的一间帕巴拉康殿。这种破败一直持续到清朝初年。后来,在五世达赖和第巴·桑杰嘉措的主持下又陆续建成了白宫、红宫。

如今的布达拉宫占地 36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共 13 层,高 117 米,包括白宫、红宫和周边的附属建筑。白官是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红宫供奉着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也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它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不仅是西藏佛教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大雁塔:

             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高宗永徽三年(652 年),玄奘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奏请朝廷批准,按照印度佛塔形式,在大慈恩寺的西院修建了这座佛塔。当时塔高五层。后来因草木丛生,塔体逐渐坏朽。长安元年(701 年)重建,塔高 64 米,分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简洁稳重,格调庄严古朴。在唐代,人们春游总要登临雁塔,考中进士者还要到雁塔题名留念。大雁塔至今仍屹立在西安城内,已经有 1300 多年的历史,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左为唐三彩,右为骆驼乐舞三彩俑

唐三彩:

唐代的艺术精华。所谓“三彩”,是指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色有很多种,主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唐三彩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强壮有力、神态潇洒的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壮丰满的马、骆驼等,充分表现了大唐国力的强盛。

 

骆驼乐舞三彩俑:

1957 年于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载乐骆驼陶俑表现的是长安百戏中的一个杂技节目。当时,在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都有专门的百戏班子,他们除自主演出外,也可让人们花钱雇演。

鎏金银质龟负酒筹筒(下图左):

1982 年于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现藏于江苏省镇江博物馆。鎏金银质龟负酒筹筒是盛酒筹的容器。器形为一只金龟背负一荷叶盖圆筒,筒身龙凤纹之间刻“论语玉烛”四字。

唐玛瑙兽首杯(下图中上):

唐代玛瑙雕刻品,1970 年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窖藏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唐玛瑙兽首杯被评为国宝级文物,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中做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

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银盆(上图中下):

1987 年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现藏于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盆底镌“浙西”二字。据文献记载,唐王朝派驻浙西观察使,治所在润州,即今镇江市。镇江历史上制造金银器的水平很高,丁卯桥曾出土精美的金银器皿。这件鎏金银盆重 6265 克,应是浙西地方官吏献给皇家的贡品。

盛金银香囊(上图右上):

1963 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郊沙坡村窖藏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个香囊由两个半球组成,子母口可以扣合。而且它采用了“陀螺仪”的原理,在半球体内有一焚香金盂,由内外两环组成的支架支撑,这两个环可分别绕相互垂直的两个轴转动。香盂本身可随重力作用保持盂面的平衡,球体无论如何滚动,盂面始终朝上,香灰或火星都不会外漏。此香囊体现了唐代工匠的智慧和高超技艺。

三彩风杯(上图右下):

1982 年于北京市密云西田各庄出土,现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凤鸟呈卧状,高冠,昂首,双翅向后张扬,杯置于背上,凤鸟及杯外壁施三彩釉,杯内施黄釉。胎、釉均较薄。小巧精美,富有观赏价值。

金铜兽面四足熏炉

净土寺藏经

吐蕃金龙纹高足杯

于阗国佛头像


绿釉狗


彩绘武服陶俑,1972年于陕西礼泉郑仁秦墓出土

颐和园内壁画---玄武门之变


鸭衔梅花三彩杯,1988年于河南巩县出土

绿釉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