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似乎很容易相信这样的观点,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似乎比哺乳动物要低级一些。事实确实如此,它们虽然对地球的统治开始得早,结束得也早,但那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美洲短吻鳄是一种比哺乳动物更古老但适应环境能力很强的爬行动物
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的条纹树蛙。这儿空气温润,对于爬行动物来说是个绝妙的栖息地。树蛙背部有伪装色,而腹部却呈明黄色,说明这种蛙类并不可口
一只来自婆罗洲的飞龙科蜥蜴。和高纬度的爬行动物不同,受炎热气候的影响,很多居住在热带地区的爬行动物常年都很活跃
一条伪装在枝叶间等待猎物出现的越南响尾蛇。响尾蛇捕食的策略就是埋伏,然后伺机抓住猎物并将致命的毒液注射到青蛙、爬行动物和一些小的哺乳动物体内。正是靠着进化的毒液,蛇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捕杀到猎物
一只越南的苔藓蛙街头周围阴暗潮湿的环境藏身。两栖动物没有外部的武器可用,但它们利用可变色的皮肤隐藏在环境中或是发出警告
科莫多龙有着强健的肌肉和体魄,这种身形特别适合快速有力地伏击大型猎物。这只科莫多龙满身是泥巴,从泥塘中出来,在那儿攻击并咬了一只凶猛的水牛的后腿。数周后更多的咬伤最终会要了水牛的命
林卡岛是马厘岛东部偏远的科莫多群岛的一个小岛。站在岛上就好像你可以在大草原上看到猫科动物捕杀食草动物一样。这里过去有象,现在有鹿、野猪,取代侏儒象的猫科动物以及科莫多龙
两只雄科莫多龙通过决斗争取雌龙,整个打斗过程不到10秒钟,以将对手猛击在地为目标。短兵相接的打斗只出现在两只实力相当的雄龙身上,但这样的打斗能持续数天
中美洲怪蜥正在水上逃跑,正是拥有此种有效的逃生技能,所以中美洲怪蜥经常栖息在水上或者近水处
中美洲怪蜥『水上漂』式的步法。当爪子接触到水面时,快速螺旋状挥动的脚掌能在水面上拍打出气泡,借助这些气泡,中美洲怪蜥才能在水上奔跑。但是这种跑法需要大量体能,如果水域很辽阔或逃跑的蜥蜴体力不支,它就只好潜入水中游泳了
圭亚那特普伊山顶的鹅卵石蟾蜍,有着类似米老鼠的四肢和灵活的趾。在平顶山或特普伊山已经发现了特有的鹅卵石蟾蜍
圭亚那山顶降雨丰沛,食虫植物是这是主要的植被。让人惊奇的是,鹅卵石蟾蜍并不会也没必要会游泳,因为这儿潮湿的空气使得蟾蜍即使离开水,皮肤也处于温润状态
瀑布蟾蜍是鹅卵石蟾蜍的近亲,它们栖息在山下的雨林中。它们奇怪的后肢在受到蛇的攻击时,就顺势从岩石上落下来,下落的途中会用它们长而强健的趾抓住树叶或树干,这样就能摆脱危险
鬣鳞蜥正在挖洞埋藏它的卵。虽然大多数的捕食者无法靠着嗅觉找出这些卵,但至少有一种爬行动物可能做到
猪鼻蛇可以找到鬣鳞蜥,在一旁看着鬣鳞蜥埋藏它的卵。它们一埋完,蛇就会进入洞中,用鼻子将卵拱出来,然后整个吞下。鬣鳞蜥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为产卵做准备。雌角蜥产下卵后会守护它们一到两周,主要防御一些捕食者。如果遇到土狼或野狗,它们马上会从眼角喷射出一股难闻的爬行动物的血
纳米比亚安变色龙吃着它的沙丘甲壳虫大餐。猎物在滚烫的沙上跑得很快,为了不挨饿,不能坐以待毙地等待猎物上门,它们只能追捕猎物。但是和其他变色龙一样,它们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舌头吃掉猎物
正在暖身的纳米比亚变色龙。清晨,变色龙会将边身体变暗来吸收太阳光,而另一边身体却呈白色以防止晒伤,这是变色龙为了适应沙漠生活的典型行为
配偶之间的追逐。在这样恶劣的坏境中,变色龙分布得很分散,雄变色龙可能耍好几个月才会碰到一只雌变色龙。所以当遇到时,不管雌变色龙愿不愿意,雄变色龙都会和它交配。有时可能使用暴力,总之,一场追逐是免不了的
纽埃金环海蛇停在蛇沟----蛇聚集处休息。大概每 15分钟,蛇就需要游到海平面呼吸---下空气
一群蛇正在休息。为了充分地休息,蛇必须离开水找到能够安全呼吸的地方。它们通常都会选择有着水下入口的洞穴
正在交配中的纽埃岛金环海蛇。雄金环海蛇趁雌海蛇游到海面呼吸时将其缠住,身体紧紧地扭住雌游蛇,以防交配时雌海蛇逃走。雌海蛇甚至会游到窄缝中以设法摆脱雄海蛇。一旦交配完毕,雌海蛇会马上游走
一只小海蛇正从皮质似的卵壳巾钻出,这些卵产在海平面以上峭壁之上的洞的气穴处。如果卵产在海中,小海蛇会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