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前期(前215--前211)(1)

坎尼会战之后,汉尼拔派往本国通报胜利喜讯的小弟马可尼,用从会战中阵亡的罗马士兵手指上摘下来的金戒指堆成山的时候,据说迦太基元老院会场内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汉农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沉浸在向罗马复仇后的喜悦中。他是经常与汉尼拔所属的对外贸易派意见相左的国内农业派代表人物。汉农向马可尼发出了一问:请问,在拉丁民族中有哪个部族投奔了我们?在多达 37 个拉丁殖民域市中,有多少殖民城市脱离战线,投降了汉尼拔军队?”

迦太基元老辩论场面

略显稚嫩的马可尼面对老谋深算、权势在握的汉农,略显紧张地回答:“没有,一个也没有。”汉农接着问:“也就是说,敌人依然强大。那么,请问,罗马的殖民城市和同盟城市的市民中,有没有背叛罗马的迹象?”“不清楚。”“罗马人有没有向汉尼拔提出和谈申请?“还没有。”“又是还没有吗?既然这样,现在的情形与汉尼拔翻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又有什么不同?坎尼会战胜利后,迦太基和罗马依然处在激烈的战争之中。各位,我提议现在与罗马讲和。”但是,罗马方面并不希望讲和。

在意大利中南部最大的城市加普亚度过了新适的冬季后,汉尼拔做了一件迄今尚未做过的事情。按惯例,他首先无偿释放了来自同盟各国的俘虏。然后,去见留下来的罗马市民俘虏。他提出:只要拿出赎金,我就恢复你们的自由。据说,此时的罗马市民俘虏仅有 8000 人。因为汉尼拔为了避免成为行军途中的累赘,把之前四次战斗中抓获的罗马人都杀了。所以,坎尼会战后,罗马市民兵俘虏就只有这个数。汉尼拔要求俘虏选 10 个代表,随自己的一名亲信回罗马。

冲锋中的罗马步兵

汉尼拔无偿释放来自同盟各国的士兵俘虏,目的是促使同盟各国脱离罗马联盟。但是,罗马市民兵俘虏获释,回到罗马后,显然会再次成为罗马军队的一员与汉尼拔作战,既然如此,汉尼拔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猜想,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第一,确保全军的粮食供给;第二,这是汉尼拔进入意大利后第一次释放罗马市民俘虏。汉尼拔要通过释放这些罗马市民权拥有者,试探罗马有无讲和的意向。

迦太基的重骑兵与重步兵

回到首都罗马的 10 个代表请求在元老院发言,很快获得允许。但是,和俘虏代表同去的汉尼拔的那位亲信没有被允许进入环绕罗马的城墙内,只能等候在外面。在元老院议员面前,10 个俘虏代表把汉尼拔说过的话转述了一遍。当然,也说了赎金金额。在俘虏代表离开后,元老院议员们展开了讨论,结论是拒绝支付赎金。俘虏代表们与家人只见了一面,相拥片刻即带着这一答案,再次回到汉尼拔的身边。从俘虏代表的口中得知罗马给出的决定后,汉尼拔把 8000 名罗马市民兵俘虏全部卖给了希腊人做奴隶。

还有一件事情大概是汉尼拔没有预料到的。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主动向汉尼拔提出加入同盟。就这样,第二次布匿战争与第一次不同,不再是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两国之争,而是正在呈现世界大战的色彩。是年 22 岁的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与亚历山大大帝同出一宗。对于马其顿王国的年轻国王来说,他太想再次称霸全希腊了。马其顿国王知道罗马在坎尼会战中大败后,决定与胜利者汉尼拔站到一条战线上。

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

马其顿国王与汉尼拔之间建立共同战线的同盟内容,分三个阶段:一、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击退罗马在希腊西北岸伊利里亚地区的势力。二、之后,马其顿军攻打罗马军位于希腊西北岸的阿波罗尼亚和都拉基乌姆基地,并占领两地。三、马其顿国王率领军队,登陆意大利,与迦太基军共同作战,直至攻下罗马。为了答谢马其顿参战,汉尼拔承诺,与罗马之间的战争结束后,汉尼拔率军登陆希腊,协助马其顿国王称霸全希腊,承认希腊西岸全部为马其顿领土。汉尼拔无条件地接受了马其顿国王的提议。公元前 215 年初,地中海世界的两大强国迦太基和马其顿之间结成了同盟。

公元前 215 年以后的罗马,东、南、西、北四处受敌。东边是马其顿,南边是锡拉库萨,西边是西班牙,北边是高卢民族。还有,最难对付的汉尼拔就在意大利境内。尽管汉尼拔以迦太基的名义,与马其顿签署了同盟条约,但是因为马其顿使节在返回马其顿途中落入罗马人手中,这使得汉尼拔和马其顿国王之间未能及时了解各自的信息。所以整整这一年,马其顿军没有任何行动。罗马争取到了时间,强化了以布林迪西为基地的海军。布林迪西是始于罗马的阿皮亚大道的终点。罗马把这个便于从罗马调集军队的地方作为基地,努力维持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这一措施对于防御必须横渡大海才能到达意大利的马其顿军非常有效。

亚得里亚海位置图

不过,在这条战线上,罗马并不打算依靠军事力量,而是选择了外交攻略。因为,此时的罗马没有能力调集大军前往希腊。锡拉库萨倒向迦太基后,如果置之不理,会有失去西西里全岛的危险。失去西西里,意味着失去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海域的制海权。这样一来,南部战线等于拱手让给了敌方。罗马没有马上攻打锡拉库萨,罗马考虑的是,首先要确保西西里的其他地方不要因为锡拉萨的背叛而出现动摇。

公元前 215 年以后的罗马四面受敌

汉尼拔大本营是西班牙而不是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战线,由科尔涅利乌斯兄弟俩负责。他们的战略已经开始奏效。渡过埃布河后,越向南进攻,罗马的优势越明显。对于因坎尼会战完败,又遭加普亚和锡拉库萨背叛而难掩低落情绪的罗马人来说,这是唯一一条可以让他们心情转好的战线。

北方战线,在罗马的两个军团中了敌人高卢人的圈套,进入森林并遭到全歼以后,罗马军队彻底撤离了卢比孔河以北。此时,罗马必须警惕的是,阻止高卢新组建的军队与留在意大利南部的汉尼拔的军队会合。为此,罗马派出曾遭受坎尼会战失利的指挥官瓦罗,前往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皮切诺,这里连接里米尼和意大利南部。他领命组织当地居民,编组成一个军团。因为罗马已经派不出多余的市民兵了。

坎尼会战以后,罗马采取的第一个策略是切断汉尼拔来自东、南、西、北所有方向的补给线,把他孤立在意大利境内。假如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指望持久战取得预期效果。当罗马人重新认识了持久战的意义后,“拖延者”费边再次得到启用。坎尼会战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 215 年,元老院推荐费边为执政官候选人,并获得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