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败亡论
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之年。这一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标志着秦朝灭亡,历史进入新的时期,即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在相争的初期,力量非常强大,刘邦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但风云际会,峰回路转,刘邦逐渐强大,而项羽逐渐削弱,以致败亡。项羽的败亡,并不是后来在垓下之战才导致的失败,而是在他强盛之时,就埋下了失败的隐患,失败是他的必然结果。这里仅对本卷所记载的楚汉相争前两年项羽的所作所为做出评论。
首先,项羽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放走刘邦,才有了后来的楚汉相争。项羽裹挟着胜利的雄风,率领各路诸侯进入关中,可恼的是,刘邦已经率先进入,并且封锁关门,把他挡在关外。对于有四十万大军的项羽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刘邦不肯放而进,那就打而进,靠“拳头”开路,这是项羽的看家本领。
项羽入关,进军到新丰鸿门,打算灭了力量弱小的刘邦。可就在这时,出了岔子,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把信息透露给了汉军的张良以及刘邦,让刘邦与张良有了应对的策略,以至于有了扭转乾坤的机会!而后,刘邦亲赴鸿门,便有了千古流传的“鸿门宴”,项羽的谋臣范增力主杀掉刘邦,而项羽则模棱两可,才有了后来的项庄舞剑、樊哙闯宴、刘邦逃走。
如果当时项羽狠下心,把刘邦杀了,则历史的发展,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或许刘邦被杀,将有一场血拼;或许还会有张邦、李邦。但纵观当时的风云人物,没有哪一个能和刘邦相比,因而,项羽也不可能具有如此强劲的对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项羽将要对自己的“妇人之仁”付出灭亡的代价!
其次,项羽烧秦宫室,思念东归,放弃立国之地,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被动之中。项羽进入秦都咸阳,干了些什么呢?史书记载是:“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官室,火三月不灭。”原来,项羽到了咸阳,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烧杀掳掠,把咸阳变成一片焦土。好好的一座城市,就被这么无情地毁了!项羽是自己毁了自己、毀了前程啊!因而也就失去了咸阳,失去了三秦,失去了天下。
当时,秦王子婴已经投降了,咸阳已经没有对手了,是可以直接过去“拥抱”了,可是,项羽的脑海只有“复仇”,使出浑身解教不是“破坏”就是“毁灭”,全没有“建设”或“发展”二字,这样的人,能担当建立国家的重任吗?项羽的这一行为,就判处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死刑!
接着,项羽就收其货宝妇女,打算引兵东归。有人对项羽说:“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而项羽想的则是:“富责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到底,项羽得胜了,是要在家乡炫耀,显摆自己,而不是继续把事业向前推进,建立一统的国家。正如时人所说,项羽是一只穿衣戴帽的猴子而已!
再次,项羽主持分封,捧了一只“烫手的山芋”,怎么做都不可能得到圆满的结局。其实,分封本身就是一个致命的错误,项羽就没有想过像秦始皇当年那样,建立一个“大楚帝国”;也没有像刘邦后来那样,苦心经营,统一天下。这时候的项羽,本身就有统一天下的基础条件啊!结果,他丝毫不稀罕这个来之不易的局面,他只要当一个霸王而已!
他要将大好江山拱手相送,分封给十八路诸侯,结果由一个统一的国家变成了十八个国家,这天下怎么能不乱呢?项羽自以为是天下唯我独尊的霸王,有能力、有实力,能够面对和处理这一切,这实在是有些托大了。后来的事实证明,项羽只是充当了“救火队长”,这边的“火”还没有扑灭,那边的“火”又着了,救着救着,这“火”就烧到自己身上来了,而自己也葬身于“火海”了!
最后,项羽放逐义帝,并派兵追杀,虽然称心如意,但给了对手刘邦以口实,是政治上极不成熟的表现。项羽与义帝熊心,说到底,只是偶合而已,两人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才有了后来的放逐、追杀行为。事情要追溯到项梁。
当年,项梁主持各路诸侯的“英雄会”,并没有想立一个什么王来管住自己,而范增出了这个馊主意,才从山沟里找到熊心这个牧羊娃,让他凭空当上了怀王。熊心当上怀王,没有任何实权,被项梁牢牢地掌控着,倒好像项梁是主宰,而他是部下,他从内心并不感激项家,甚至想要摆脱项家,或者将项家消灭掉,他才能够“咸鱼”翻身,能够掌控楚国。
机会终于来了,项梁去世后,熊心采取了几个应对措施,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将项羽作为副手,后面还有范增,分明是用宋义和范增来压住项羽;在入关为王问题上,熊心做出“先破秦入关者王之”的决策,而只派遣当时力量比较弱小的刘邦一路向西,叫项羽去救援巨鹿,对项羽表现出明显的不信任和排斥,而项羽也深知这一点,才有了后来的杀宋义而夺军救巨鹿。
即使是后来项羽统领各路诸侯,风光无限,熊心还是那句话,就是“先入关中为王”,从不改口,把项羽气得半死。从人格上来说,熊心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是自己置身于虎口,也仍然不改初衷。而此时的项羽,自以为放逐、杀掉熊心,就万事大吉了,但与其把义帝放逐、杀灭,还不如干脆把义帝晾在一边,也主动得多。
项羽政治不成熟,封王去请示,多此一举;不听就放逐,错上加错,于是好戏才刚开头。刘邦抓住这一机会,做足了文章,以项羽“大逆不道,杀君不臣”之名,缟素三军,会盟诸侯,号召天下共同讨伐项羽,引发了“楚汉之争”,让项羽陷于非常被动的地步。这义帝熊心,倒是帮了刘邦的大忙啊!而对于项羽来说,这一壶苦酒,是他亲自酿成的啊!
仅以上四点,就可以看出,在项羽处于鼎盛时期,就显现出败亡的端倪!而项羽的失败和灭亡,是他自己亲手造成的,既怨不得天,也尤不得人!并非如他所说的“天亡我”,而是“我自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