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献策,并出使齐国、降下齐国七十城
汉王想放弃成皋以东地区,驻扎到巩县、洛阳,以抗拒楚军西进。郦食其说道:“我听说:‘懂得天之所以为天这一道理的人,帝王的事业可以成功。’治理天下的国君把百姓当作天,而百姓则把粮食当作天。敖仓作为天下转运粮食的集散地已经很久了,我听说那里贮藏的粮食非常之多。
现在楚军攻下荥阳,竟然不坚守敖仓,却领兵东去,只派些因获罪被罚充军的兵士分守成皋,这真是上天对汉军的帮助啊!目前,楚军容易攻取,汉军反倒退却,自己贻误有利战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个过错!而且两雄不可并立,楚、汉长久地相持不下,使得海内动荡不定,农夫放下农具停止耕作,织女离开织机不再纺纱织布,普天之下民心惶惶没有归属。
因此,希望您赶快再度进兵,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扼守住成皋的险要,断绝太行的通道,在蜚狐隘口设防抵抗,把守白马津,向诸侯显示汉军已占据有利地形能够克敌制胜的态势,这么一来,天下人便都知道自己的归宿了。”汉王接受了郦食其的建议,随即又去谋取敖仓。
郦食其于是又劝说汉王道:“目前,燕国和赵国都已平定,只有齐国尚未攻下。而今齐国的田氏宗族势力强大,以东海、泰山为依靠,黄河、济水为屏障,南面临近楚国,百姓多狡诈善变,您即使派遣几万人的军队去攻打,也无法在一年或数月的短时间内攻下。为此,我请求准许我奉您的命令,前去游说齐王田广,使他归顺汉国,自称作汉国东面的藩属。”汉王说:“好!”
汉王即派郦食其去劝说齐王道:“大王,您可知道天下的人心所向吗?”齐王说:“不知道啊。天下人都归向哪里呀?”郦食其说:“归向汉王!”齐王说“您为什么这样说呢?”郦食其说:“是汉王率先攻入咸阳的,但项羽却背弃先前的盟约,让汉王到汉中去作王。项羽随后又迁徙并杀害了义帝。汉王闻讯,即调动蜀、汉的军队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责问义帝的下落。
同时,收集天下的兵员,扶立诸侯的后裔,封攻下城池的将领为侯,获得了财物就把它们封赐给手下的士兵,与天下人同享利益。因此,豪杰英雄和贤能才士都乐意为汉王驱使。而项羽有违约背信的恶名以及杀害义帝忘恩负义的罪责,并且对将士的功劳毫不记在心中,对其过失却总是耿耿于怀;将士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陷了城镇得不到赐封,不是项姓的人就没有谁能够当权主事,致使天下人都反叛他,贤能才士都怨恨他,无人愿意为他效力。
所以,天下大业将归属汉王,是显而易见的了!汉王从蜀、汉出兵,平定三秦,渡过西河,打垮北魏,出井陉,杀成安君陈馀,这些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仰赖上天降下的洪福啊!现在,汉军已经占有了敖仓的粮食,扼守了成皋的险要,控制了白马津,断绝了太行的山路,设防在蜚狐隘口。依此形势,天下诸侯后来归服的当会先遭覆灭的命运了。
大王您若抢先降服汉王,齐国便可以得到保全,否则的话,危亡的结局片刻就会到来!”在此之前,齐国听说韩信将要领兵东进,即派华无伤、田解率重兵驻扎在历下,以抵御汉军。待到齐王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派使者与汉王媾和后,齐王便解除了历下城的战备防守,与郦食其天天纵情地饮酒作乐。
这时,韩信领兵东来,尚未从平原津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齐国归降了,便想停止前进。辩士蒯彻劝韩信说:“您受汉王命令攻打齐国,而汉王不过是另派密使去劝降齐国,难道又发出了命令,让将军您停止进攻?您怎么不继续前进了?
况且,郦食其这个人,不过是个说客,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驶入齐国去鼓弄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凭此便降服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而您统率着几万人马,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多座城池。这样看来,您做大将军几年,反倒不如一个书呆子的功劳大了!”韩信因此同意了蒯彻的意见,即率军渡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