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派使者策反九江王英布
汉军谒者随何来到九江王英布处,九江王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英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如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如说得不对,就将我们二十人在九江国的街市上斩首,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英布。
英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什么关系。”英布说:“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份事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您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面向北事奉他人的臣子,该是这个样子吗?
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有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日夜兼程奔赴彭城会合楚军作战,而您拥兵万人,却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把江山社稷托付给别人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要借依附楚国之名而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以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在天下人面前却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地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菅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因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
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值得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反倒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结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行将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更何况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
英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英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国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来征调他的军队?”英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
随何乘势劝英布说:“事已至此,可以立即杀掉楚国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立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英布说:“就按照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楚国派项声、龙且进攻九江国,历时几个月,龙且打败了九江国的军队。英布便想领兵逃奔汉国,因害怕楚军会截杀他,就与随何拣小路行走,一起逃归汉国。
十二月,九江王英布抵达汉军驻地。汉王刘邦当时正坐在床边洗脚,立即召英布进见。英布为此怒火中烧,后悔来到这里,想要自杀。待出来后进入为自己安排的客舍,发现那里的陈设、饮食、侍从官员都与汉王的住所相同,便又喜出望外。
于是,就派人到九江国去联络。这时,楚王已派项伯收编了九江军,并把英布的妻子儿女都杀了。英布的使者找到不少英布的旧友和宠信的臣僚,带领着几千人回到汉王处。汉王随即增拨兵力给英布,与英布的军队一起驻扎在成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