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提要
---
本卷记事起于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134年,凡七年,当为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至元光元年。本卷所载的大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广招贤才。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就下令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亲自策问,选拔人才做官。董仲舒上“天人三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得到汉武帝采纳。
其二,窦氏干政。汉武帝刘彻崇尚儒家学说,将赵绾、王臧等儒者任为公卿。他们建议汉武帝建立明堂,研究皇帝出巡、封禅、改换历法服色等制度,而窦太后崇奉黄老道家学说,排斥儒术,于是派人私下察访赵绾、王臧的贪赃行为,传讯审查,逼迫两人自杀。
其三,汉武帝宠幸卫子夫。汉长公主刘嫖将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刘彻,又用计将刘彻立为太子,登上帝位。陈阿娇恃宠生骄,不能生育,汉武帝渐生嫌弃之心。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后来竟取代陈阿娇为皇后。
其四,庄助征闽。公元前138年,闽越兵围攻东瓯,东瓯向朝廷告急求救。汉武帝就此事询问太尉田蚡,田蚡力主不救,认为东瓯不隶属于中原。庄助与之辩论,占得上风,汉武帝决定援救,派庄助凭符节到会稽调兵,出动军队从海上前往救援。闽越引兵撤退。
其五,救援南越。公元前135年,闽越又出动军队,攻打南越。南越派人上书,报告朝廷。汉武帝称赞他们守道义,派遣两位将军率军诛讨闽越。淮南王刘安上书谏阻。这时汉朝军队已经出动,还未越过南岭,恰好闽越王弟馀善杀了闽越王来投降,汉朝军队才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