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曲水县东部的山区有一个古村,名为“俊巴渔村”, “俊巴”是捕手的意思,这是西藏仅有的一个世代以打鱼为生的渔村。在这里,人们创造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藏族舞蹈。跳舞的时候,人们身上背着一艘船……
村子位于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地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靠山临水,耕地很少,打鱼成了当地人主要的生存方式,从而催生了古老而独特的藏族渔猎文化,也成就了当地民族舞蹈廓孜,又称“牛皮船舞”,由边唱边跳的领舞和身背牛皮船的船夫合作表演。
表演时,“船夫”们举起双臂,撑住船身,一只船桨从腰背上穿过,船桨与木质船沿随着身体的摆动,互相撞击,发出奔放热烈的声响。一只牛皮船重达三四十千克,需要舞者熟练掌握控制技巧,才能调动身体的全部力量完成表演,这是牛皮船舞的最大难点。
当地河流两岸多山,道路崎岖不便,船夫背船行进,异常艰辛劳累。为缓解疲顿之苦,船夫们在背船休息的间隙,以牛皮船歌舞作为娱乐。每逢打鱼归来,在自家门前跳舞庆祝,这就成为现在的牛皮船舞。
牛皮船的使用与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水道密集,水道多石,水势凶险,水流湍急之处很多。牛皮船吃水浅,相较木船轻便,操作灵活,如与江中石块和水下礁石碰撞,因浸水的牛皮韧性好,富于弹性,不会撞坏船体。皮船顺流而下,但因其缺乏动力,故到下游,需要背船返回。
牛皮船非常轻便,一人将一只船桨架于船体中部,手臂架于桨上,将船扛于肩胛,便可负船行走。今天的俊巴渔村的村民们,早已不再打鱼,却将牛皮船舞世世代代地传承了下来。2008年曲水县申报的廓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