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铜鼓

在广西西北部的红水河中游,有一个名叫东兰的地方,被称为“铜鼓之乡”。每逢年间,东兰人都会按照传统,举行仪式感谢上苍,这些仪式中,最独特的器物就是这种据说能保证人们健康平安的圆形铜鼓。在东兰,大大小小的铜鼓数以百计,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铜鼓。东兰地处桂西北山区,这个高山环绕的边远山区,为何会有这么多铜鼓,难道只是用来祈福的吗?

东兰铜鼓表演中

据当地村民传说,古时东兰一带的山林,高温潮湿,常有毒蛇横行,但是只要进山的人带上铜鼓并不断敲击,鼓声就能将毒蛇驱走。然而,据研究,蛇没有外耳和鼓膜结构,听觉十分不发达,它主要靠细长而又分叉的舌头,黏附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分辨周围环境的变化。因此,铜鼓之声能震摄山林中毒蛇的说法,听上去并不合乎常理。

考察组找到一条无毒的百花锦蛇进行试验。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对于皮鼓无动于衷的百花锦蛇,在铜鼓敲响后,却开始逃窜,这就证明了铜鼓果真能驱赶毒蛇。专家推测,蛇的不同反应,很可能是皮鼓和铜鼓的振动频率不一样导致的。据声波测试,皮鼓发声的振动频率是每秒200余次,而铜鼓每秒达到500次上下,这样的频率恰好是蛇最为敏感和不安的赫兹数值。于是它们才会尽可能远离振动中心,这就是铜鼓能驱蛇的原因所在。

百花锦蛇

也许千百年前,生活在这一带的壮族先民们偶然发现了铜鼓在山林中的这种独特而难以替代的功能,才开始越来越多地铸造这种家家必备的实用工具。后来铜鼓的功能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祈福平安、表达祝愿的礼器。

那么,曾经有上千面铜鼓的东兰地区是否也隐藏着大量的铜矿资源呢?据专家说,东兰县广泛分布着大量的石灰岩,这些岩石在流水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峰丛洼地,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目前地质学界普遍认为,在喀斯特地区很难发现储量惊人的大型铜矿。如果这里没有铜矿,那么过去东兰数量惊人的铜鼓,其铸造原料究竟从何而来呢?

东兰风景

据当地人说,东兰过去大量的铜鼓大多是用铜钱熔化的。东兰县居于红水河中段,红水河作为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是桂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由于交通发达,东兰在明清时期经济比较发达,东兰一跃成为当时广西庆远府的重要贸易中心。铜鼓正是明清时期东兰经济强盛的佐证。

在东兰,每一面铜鼓都铸有不同的图案,有的刻有日月星辰,有的雕琢着神龙灵兽,这些图案包含着对天地的尊崇与祈福之意。其中还有一种雕琢着青蛙的铜鼓,这与当地的稻作文化有关。

东兰蚂拐节

由于东兰壮族人世代种植水稻,他们渴盼雨水,当他们发现“青蛙呱呱叫,大雨就来到”的规律之后,便将青蛙视为吉祥物,每年正月要举办祭祀青蛙的蚂拐节,还把青蛙的形象,安放在铜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