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步吊龙

湖南省的一座边陲小城城步,这里的舞龙形式很特别,不是那种用龙把支撑龙身摆动而舞 那种传统形式,而是将龙身吊起来进行舞动表演。吊龙是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最为盛行的龙舞表演,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每晚各个村子的吊龙队都会在村落乡间访问演出,比拼技艺的同时也庆祝新年的到来。

城步吊龙

因此,每年的腊月初二,苗族同胞们就开始为了吊龙的制作忙碌起来。采南竹是吊龙制作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挑选表面泛起红光的竹子,只有坚固的竹子才能撑起整条龙的骨架。制作吊龙顺序为龙脊、龙身、龙头,在龙的总体骨架制作完成后,再对其表面进行装饰。

城步吊龙与其它他地区龙舞表演最大的不同是通过长短不一的撑杆撑吊彩龙的不同部位,中间最短,龙头、龙尾最长。耍龙是龙头气宇轩昂,有气吞万里之势,龙身精巧灵活,跟着龙头舞动,龙尾时抑时扬忽左忽右,在运动中塑造巨龙不同的姿态。

夜晚远观,灯笼里的光透过带花的龙皮闪烁,连成一条火龙,高低起伏,上下翻滚。犹如蛟龙出海。别具匠心的吊龙技法,以及舞龙者灵活快捷的步伐,无不让人惊叹。那么,城步当地为何会有如此特别的龙舞民俗?吊龙这种舞龙形式的背后又有哪些独特的寓意呢?

城步吊龙

据城步民间相传,这城步吊龙的由来与当地世代流传的丁姓救主的故事有关。这个丁姓说的是明朝开国功臣蓝玉的部下,叫丁本贯。接到蓝玉一家被灭九族的消息之后,他偷偷照顾蓝家人,回到城步成为了蓝府的管家。因为感念丁姓救主的义举,村民扎制龙灯以示庆贺。为了激励后人出人头地,特意地将龙灯高出一筹,制成了高杆吊龙。

听当地人说,这个城步吊龙高高舞起,也与蓝玉和丁本贯军人的身份有关。为了让他们的舞龙形式与百姓的龙把舞龙有所区别,便将龙身以高杆高高撑起,以此展示军人的力量与气魄。那么,吊龙独特的舞龙形式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又怎样的关系呢?

城步苗族自治县背靠五岭中部地势平缓,如畚箕向北敞口,是中原与五岭地区连接紧密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在巫水之滨筑南城,为城步筑城之始。城步县城前的这条河,古时曾叫雄溪,现在被称作巫水,属长江水系沅江的支流。

城步巫水河边云雾缭绕

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地区。自汉代起 聚居在武陵地区的苗族先民被迫溯江而上,迁徙到沅水的众多支流旁边。居住在雄溪江畔的苗族人就是城步人的先祖。苗族人民自古把龙作为苗族的图腾,崇尚龙舞文化。千百年来,苗乡的人们皆有龙灯表演,并以此寄托对于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夙愿。城步吊龙也在苗族繁盛的舞龙风俗的滋养下孕育而生。

城步境内群山环绕、溪壑纵横,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正适于南竹的生长。这种竹子较为柔软且韧性较强,是轧制吊龙的主要原料。得天独厚的气候使得这里的竹林格外繁茂,为吊龙的制作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成为吊龙艺术得以长足发展的首要前提。

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龙在人们心中不单单是一种动物的形象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并随着地域变化而形成不同特色,比如在这一地区的汉族百姓聚落 ,龙的形象威严,显示出至尊形象。而在苗族百姓聚居区,龙被视为是施服人类的善神。所以这个苗家龙面目祥和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