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称始皇帝的第二年(前220年),他在都城咸阳,开始大修宫殿及陵墓。对于宫殿和陵墓,似乎他更注重死后的住所---陵墓,所以到他死去时,陵墓已大致落成,而新宫的主殿阿房,可能只完成了一座巨大的台基。

秦始皇的陵墓,坐落在陕西省临潼县东的骊山北麓,今天还保留有如山的高大墓冢,仍高出地面60余米。自秦始皇初即位,就开始修建。在修造的高潮时期,征发到骊山服役的刑徒多达几十万人。在无数刑徒的血汗和白骨之上,终于建造了一座规模空前的地下宫殿。

▲秦始皇陵

为了模拟天下的百川大海,在其中灌注水银,还把“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为了使灯烛长明,“以人鱼膏为烛”。据说还安置了可以自动发射的弩,用以射杀企图进入墓室的人。为了保密的缘故,把设计的工匠全都活活地封闭在地下墓室之中。在始皇死后,还用大批活人殉葬,据秦二世的命令,凡后宫中非有子者,全都从死,殉于墓中。

用杀死工匠和安设机弩的办法,丝毫保护不了秦始皇的陵墓,当楚霸王项羽带领大军去开掘这座陵墓时,那些措施丝毫不起作用。于是陵墓中的珍宝全都落入楚霸王手中。据说竟动用了30万人,运了30天。而后用火烧之,于是秦始皇花费毕生时间建成的规模空前的陵墓,残毁殆尽,只剩下巨大的墓冢。

1981年-1982年,将勘查地球化学中的汞量测量技术应用于秦始皇陵,在封土表层发现了很强的汞异常,面积达12000平方米,正位于陵园的内城中央,证明《史记》中关于墓室中放有大量汞---水银的记载是可靠的。

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如围墙、寝殿等,也在秦末同遭破坏,沦为废墟,以后仅在地下保存着一些残迹。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勘探和试掘等工作,对陵园的内、外两重夯土围墙、墓冢北侧的殿堂建筑遗址,以及内围墙外沿墙的一些廊房遗址,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在墓冢的北侧和西侧发现了三条通往地下墓室的门道。还发现了一些殉葬墓、从葬坑和刑徒墓地。但最惊人的发现,是兵马俑和两套铜车马。

▲秦始皇陵园平面图

这些兵马俑也正是秦王朝的见证人,曾经默默地注视过楚霸王的军队对秦始皇陵的摧残,连它们本身也被扰动得七倒八歪,断头缺手,并尝到了火的洗礼。直到今日发掘时,可以看出这些俑坑都经过人为的扰乱,其中一号坑和二号坑都曾遭火焚,正是毁于秦末的战乱之中。

这些高大的陶俑,不但是中国古代陶塑作品的空前之作,而且汉以后的陶俑,虽的有塑造技巧远超秦俑,但却再没有这样高大的。陶俑的高度都在1.8米左右,与真人同样大小,是按身体不同部位,分别用模制成型,然后接套、黏合,最后贴塑细部,所以一种姿式和同样服装的俑,只是面部有差别,那是在贴塑眉目耳鼻,及发髻、胡须时,由细微的差别而形成的特征。

▲ 高大的兵俑

同陶俑一样,陶马也是塑造成和真马同样尺寸,体高约1.5米,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战马,有的是驾战车的辕马,有的是骑兵的坐骑。它们和陶俑整齐地排在一起,共同构成气势威严的庞大的俑群。仅在二号坑的发掘中,就已获得了96匹陶马,估计该坑至少应有470匹以上,再加上一号坑和三号坑的陶马,总数至少达千匹以上。

截至目前为上,在陵园外围墙以东1公里处,已经发现4座俑坑,其中有一个是还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其余三个中,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3000平方米,进行过部分发掘,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地下建筑。据排列现状,推测全坑至少有六千左右陶俑,前面横排3列210名弓弩手,后面是分成38路纵队的步兵,其间有驷马战车,在左右两侧和最后排,各有一列面朝外的弓弩手。今天人们可以参观的,正是一号坑中前边的一个局部。

▲秦始皇兵马俑 一号坑

二、三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分别靠近一号坑的东西两端。二号坑的平面略如一曲尺形,面积较一号坑小,为6000平方米,也只发掘了一小部分。推知放置的主要是战车和骑兵,估计应有战车89乘,驾车陶马356匹,各类武士俑900余件,陶鞍马116匹。

▲二号坑

三号坑最小,面积只有520平方米。中部放置髹漆彩绘有盖木质战车一乘,两厢有执殳的士兵。总起来看,三个坑中的武士陶俑可达7000多个,驷马战车100多乘,战马1000多匹,还有许多陶俑原执或佩带的真实的青铜兵器,将来如果全部揭露出来,景象确实极为壮观,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惊人的奇迹。

▲三号坑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现在参观时看到一号坑中排列齐整的陶俑的色彩全都是灰暗的灰陶原色,加上陶俑的僵直体态,越发显得灰黑一片,沉闷而单调。其实原来陶俑的外貌虽齐整划一,但是色彩却是缤纷亮丽的。因为陶俑烧成后,外表都要施加彩绘。使用的色彩有朱红、枣红、粉红、粉绿、粉紫、粉蓝、中黄、橘黄、白、黑、赭等色,其中又以朱红、粉红、粉绿、粉蓝和赭五种色彩使用最多。

▲ 刚刚出土的秦彩绘跪射俑

经过化验,都是矿物质原料,以明胶作为调和剂,浓色平涂于陶俑表面。陶马的躯体上同样敷涂色彩。可惜年代久远,又埋于泥土中,色彩多已脱落。发掘出土时,有的还保留有彩绘痕迹,大部都已脱落,或原涂色彩脱附于其身旁泥土之上,以致目前陈列在一号坑中的陶俑,都是色彩脱落而呈现陶胎的灰黑色,丧失了彩色缤纷的原貌。

继在秦始皇陵园外东侧发现陶俑坑以后,继续在陵园内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察和试掘,先在陵园内探出一座大型陪葬坑,并在1980年试掘时发现两乘罕见的铜车马。从修复后的铜车马来看,两乘铜车都是按真车的二分之一比例制造的模型,还有精细的彩绘花纹。车前都驾四匹铜马,马上的马具也都用铜及金、银等金属制造,工艺精细,外观华美。

▲ 铜车马

1998-1999年,又对两处大型陪葬坑进行局部试掘,发现大量以石材模拟的铠甲和兜鍪,还有巨大的铜鼎,以及模拟百戏或角抵表演的陶力士俑。其中模拟百戏或角抵表演的陶力士俑,摆脱了秦兵马俑坑中陶俑的僵直姿态,举臂跨步,姿态较显生动。力士裸身赤足,仅束有短裙,赤裸的躯体宽肩凸腹,显示出力士肌肉健劲的形貌。

▲百戏俑

其后又在K0007号陪葬坑的过洞中,发现还有10余件青铜铸造的水禽,个体大小不一,姿态多样。可以看出有长颈的鹤和身躯肥腴的雁,揭示出秦代动物雕塑的水平。

▲水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