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东郊有两座土丘,因外形很像马的鞍具而被当地人叫作“马鞍堆”,后来讹传为“马王堆”。1971年年末,在中央“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下,当地驻军开始在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然而,在东边的巷道掘进不到10米,便遭到严重塌方,无法继续施工。施工人员找来钢钎进行钻探,突然间,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

不了解文物知识的工人们不知那里什么,一边抽烟一边在洞口观察。忽然,洞口的气体遇到火,“轰”地一下被点着了,泛着幽蓝色的光,如同传说中的“鬼火”。有人急忙向它浇水,想要将火扑灭,却没想到水被强大的气压反喷回来。之后,“鬼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神秘的蓝色火焰让人感到恐惧和不解。最早接到消息的湖南省博物馆的侯良马上意识到,人们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在湖南土话里,人们把这样的墓叫作“火坑墓”。

原来,由于墓室密闭性好,墓室中的有机物质腐蚀所产生的沼气慢慢聚集,充满了墓室,见火就着。通常,凡是属于“火坑墓”的随葬品甚至尸体都会保存得相当完好。由这点就可以看出,这座古墓尚未被盗取过。1972年1月,考古队工作人员正式对神秘的墓葬进行挖掘。该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属于大型的古代墓葬。

▲马王堆挖掘现场

 

挖掘时,考古人员挖到了一种又黏又软的泥土,它的俗名叫白膏泥,常常用来保护墓葬,具有很好的封闭性。在白膏泥下面,铺着厚厚的木炭,足有5000多千克。木炭被取完后,露出了一口长7米、宽5米、高3米的大棺椁,棺椁上铺着几十张竹席。刚出土时,竹席颜色嫩黄,光亮如新,但出土仅几十分钟,竹席就化为黑色的朽物。

揭开椁板,人们发现这是一个丰富的地下宝库:椁室呈“井”字形,中间是一具棺木,棺木四连是四个巨大的边箱,边箱里塞满了五光十色的珍宝。它们全都光亮如新,闪耀着灿烂的光华。在东面的边箱里有一件漂亮的漆器,揭开盖子后,发现里面都是水,上面漂了一层新鲜的藕片,可是没过多久也腐烂了。

▲ 一层新鲜的藕片

在“井”字椁室内的头箱里,两侧摆着古代贵族常用的色彩鲜艳的漆屏风、漆几、绣花枕头和两个化妆盒。其中一个奁盒里装有唇膏、胭脂等化妆品;另一个单层奁盒在外观上与这个相似,里面装有镜子等物。然而,就在这个普通的化妆盒内藏有一枚印章,上面竟印有“妾辛追”三个字!接着,外棺、第二层、第三层棺木相继被打开,之后又是第四层棺木,它就是内棺。内棺被打开时,一股难闻的酸臭味从里面散发出来。考古工作人员却都个个兴奋不已,因为这种味道意味着墓主人的尸体尚未完全腐烂。

▲ 马王堆汉墓结构图

棺盖被完全揭去后,考古工作人员看到棺内装着约有半棺的红色液体。在液体之中,浸泡着一堆外表被捆成长条的纺织品,墓主人的尸体应该就在其中。墓主人的身上裹了20层衣物,有丝绸、麻织品等。考古队工作人员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使墓主人终于露出了面容。她不像一具古尸,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能够活动。其伸展的双手各握一只绣花小香囊,内盛香草。女尸的睫毛清晰可辨,左耳的鼓膜完好无损,就连脚趾的指纹和皮肤的毛孔也清晰可见。

女尸经过防腐处理后,被送到了湖南省医学院。注射防腐剂时,女尸的软组织随即鼓起,逐渐扩散,和新鲜尸体十分相似。这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另外在一些随葬物上,印有“軑侯家丞”和“軑侯家”的字样。据史书记载,軑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而辛追便是他的夫人,身高约158厘米,死时约50岁。

▲辛追古尸

这具名为“辛追”的古尸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蜡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它是防腐学上的奇迹。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具尸体保存完好而不腐坏呢?学者们一致认为,这与棺内中被发现的红色液体有关。经化验,红色棺液成分复杂,它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掺杂了朱砂。另外,棺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中药的成分,这些东西泡在一起就成为深红色。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红色液体具有杀菌的作用,是保持尸体不腐的重要原因之一。

棺外的墓室条件也为尸体的保存提供了条件。墓室建在地表下16米以下,上面还有20多米厚的封土堆,使墓室不透气、不渗水,封闭性极好。尸体被放入多达6层的涂漆棺椁之中,棺椁四周又被密封性强的白膏泥和吸湿性强的木炭填满。这些都为尸体营造了一种“真空”的状态。不仅如此,墓室的良好封闭性聚集了许多沼气,从之前“鬼火”被点燃的现象来看,墓室内的气已经达到饱和,并且形成了高压,这二者同样可以杀死细菌。

▲ 马王堆汉墓巨大外椁

 

再次,据考古学家推测,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丹药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时人们意识不到,但是汞对于细菌却有杀灭作用。所以,虽然辛追生前滥服丹药没能长寿,死后却使她的尸骨得以保存长久。

马王堆分布有3座汉墓。1号墓位于东冢稍偏北,墓主人是辛追;2号墓位于本冢,墓主人是辛追的丈夫,汉初长沙丞相侯利仓;3号墓位于东冢1号墓的南端,墓主人是利仓之子。这三座古墓,共出土了3000多种文物。在这些文物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素纱单衣。素纱单衣薄如蝉翼,重49克,衣长1.28米,两袖伸直近2米,标志着当时缫纺技术的发达。

▲ 西汉马王堆帛画:素纱单衣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漆器500件,这是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在1号墓,出土了二十五弦琴、二十二管竽和一套竽律;在3号墓,出土了土瑟、竽、七弦琴和六孔箫,这些都是首次发现的西汉实物。12支一套的竽管律,分别标明汉初的律名,为探讨中国早期律制增添了依据。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另外,马王堆汉墓还发现了大批帛书、两卷经书和两幅古地图,它们均出土自3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帛书出土时已严重破损,整理后,共计28件,后被学者们编为6册。其中除《老子》和《周易》之外,余下的都是没有传世的古佚书。有一本名为《五十二病方》的帛书,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